招聘会成功率不足8% 何时告别集市时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8:42 北京现代商报 | |||||||||
一项专项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市举办人才招聘会32场,平均5天一场;最高到场人次10万人,但是成功率却不足8%。 就业压力增大,应聘方疲于奔命;成功率低下,招聘方难有收获;只有主办方,因为收入固定而乐此不疲。
相对于过去较为单一的通过招聘会招聘人才的状况,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多渠道遍揽人才。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人才招聘市场的最新专项调查显示:6%的企业选择通过猎头公司招聘人才;13%的企业选择通过中介机构招聘人才;19%的企业选择通过媒体招聘人才;24%的企业选择通过网络招聘人才;当然,还是有38%的企业选择通过招聘会招聘人才。通过招聘会招聘人才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与应聘者面对面交流,直接考察应聘者。但是由于目前人才招聘市场细分不充分,使得人才招聘会更像集贸市场。 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 “人才招聘会的热火朝天,来自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撑北京市人才市场的除了每年10万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以外,还有行业与行业之间横向、纵向的人才流动。”长年协助人才招聘会举办的郭小姐介绍。 今年全国高校将有280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增加68万人,增幅为32%。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2002年的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将近7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为1.7万人;2003年北京市本、专科应届毕业生为8.2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为2.2万人。今年北京的大学毕业生13万人,比去年增加近3万人。 各类高等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是有案可稽的,跨行业或行业内纵向人才流动的数字却只能从经验数字中获取。 按照学生毕业旺季一场大型招聘会10万人到场,学生占45%的比例推算,至少有5.5万人属于流动人才。按照中型招聘会2万-3万人到场,至少1万流动人才到场。几千人参加的小型招聘会只吸引行业人才,按照平均每场有1500流动人才到场计算,大中小3场招聘会的平均参加人数为2.2万人。全年按40场计算,保守地估计,每年行业流动人数大约在80万人次左右。加上每年的毕业生,每年光临人才招聘会的有将近100万人次。 正是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了招聘会的持久兴旺。 来自东方慧博最新的市场研究预测显示,2004年建筑行业的企业人才需求较2003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增长幅度将超过25%;仅这一个行业人才空缺就达6.4万人。 招聘应聘怎么都这么难 大批的毕业生和大批的行业间人才流动支撑着平均每周一场的人才招聘会,然而高密集度的人才招聘会并没有为招聘、应聘双方带来高比例的成功率。一方面,由于85%的中高级人才拒绝参加综合、行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和到固定人才市场找工作,招聘方在高密度的招聘会上仍然感觉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奔走于一天3场的招聘会,感觉疲于奔命。由京城人才招聘市场嫁接起来的供需双方,对这种交流方式显得有些无奈。 某企业急需中、高层管理者,参加了若干场人才招聘会,做了多次的媒体广告,至今效果不理想;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王晓竹今年上半年一连走了10场人才招聘会,递交了上百份个人简历,面对着一无所获的结果,她说,“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疲惫。”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企业招聘人才主要通过5种方式:媒体、招聘会、互联网、猎头、中介机构。 东方慧博的专项调查显示,23%的企业招聘人员时采取其中的一种方式,35%的企业招聘人员时采取其中的两种方式,29%的企业招聘人员时采取其中的3种方式,13%的企业招聘人员时采取4种及4种以上的方式。某私企老板说,“我们也知道几种方式同时上马成本大,但是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如果只采取一种方式其成功率太低,风险太大。几种方式一起上,成功的机会会大一些。” “通过媒体招聘,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太大;通过猎头公司招聘,经济成本过高;而通过中介机构招聘,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有人力资源专家分析,参加招聘会招聘和通过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企业招聘方和应聘方共同认可的主要方式。 但是作为被招聘应聘双方首选的招聘会,成功率却不足8%,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招聘会综合性太强,与招聘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十分对口,企业在实施招聘时可选择性太小。”一家私企的人事主管肖梅感叹说。 招聘会细分应成一种趋势 招聘方力不从心,应聘方疲于奔命的现实使人才招聘会陷于某种尴尬的境地。令招聘会陷入尴尬境地的首先是企业需要的中高级人才。相关调查显示,企业招聘的中高级职位占到了全部人才招聘量的6.2%,而企业通过综合人才招聘会招聘到的中高级人才仅占企业高级人才需求总量的10%左右。 企业中有需求,市场中有大量的流动人才,层次细分为招聘会的高成功率带来了一线曙光。 在经济发达的广东,人才招聘细分已经十分成熟。从北京、上海、广州3地举办的招聘会类型来看,在广州面向行业或某专业的专场招聘会占了上半年举办招聘会总量的71%,市场细分充分;上海专场招聘会占总量的21%;而北京专场招聘会仅占总量的19%,落后于广东将近4倍。一位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透露的数字,反映了北京这个人才密集的市场在人才招聘方面的严重不足。 在广东高度细分的人才招聘会上,招聘方目的明确,应聘方有的放矢,从而大大地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业内人士保守地估计其成功率高达70%。 据悉,北京将于本月举办的首场金领职场招聘会,也将一改随意进出的局面,招聘会将对进入人员严格限定,详细规定进入的时间,创造企业与应聘人员一对一的谈话环境,“不求场面大,但求高成功率。”(商报记者 杜秀平) 商报链接 建筑行业人才流动调查 1、建筑施工企业是行业流动人才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人才占到流动人才总量的62%。 2、从流动人才的供给地区分布来看,外省市的建筑行业人才的流动也走出了地域限制,到北京寻找发展机会的行业人才越来越多了。 3、流动人才中,部门经理以下职级的人员超过55%;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占总量的32%;高级职位(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的供给量占13%。 4、流动人才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占行业人才总供给量的63%。 5、在建筑行业的流动人才中,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人员流动性最大,供给量最大,占到总流动人才的51%。 6、大专和本科毕业的人才供给量最大,占到了总量87%。 7、55%的流动人才具有中高级职称,这部分人才的流动性较强,市场供给量较大。 8、流动人才男性占70%,这样的结构和比例恰恰反映了建筑行业用人的主要特点。 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工作经历的高级人才已经出现在流动的高级人才中,市场供给量占流动的高级人才总量的11%。(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