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券 > 正文
 

储蓄国债是否会出现抢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电子式储蓄国债于20日起接受投资者开户,并将于下月开卖。有媒体提醒,买储蓄国债下手要快,想买更多要靠“抢”。

  对于凭证式国债排队买的抢购场面,不少投资者至今记忆犹新。今年4月1日,发行
总额为400亿元的2006年凭证式(二期)国债开卖,在北京多家银行门前出现过彻夜排队,大部分网点半天时间就额度售罄。2005年9月发行凭证式国债,个别地区正逢台风肆虐,但还是被很快销售一空。

  即将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是一种只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并对单一账户限额供应的国债。同样是“金边债券”,储蓄国债在品种设计上比凭证式国债更具吸引力。储蓄国债的期限较长,并设置多个持有期限档次。例如,投资者可在持有满3年、5年、7年后选择兑付与持有。凭证式国债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储蓄国债付息方式比较多样,既有按年付息品种,也有利随本清品种。

  有市场人士认为,储蓄国债将成为稳健投资的新宠。然而,其问世似乎有些生不逢时。股市火爆,银行门前一度出现了购买基金的长龙,国债自然要“黯然失色”不少。本周一,是上海工行、农行、中行接受电子式储蓄国债开户的第一天。笔者咨询了多家银行,结果出人意料地碰上“零开户”现象。工行桃林支行、中行鲁班路支行均称,尚未有市民前往开户;中行金杨路支行只有10多位市民办理开户。工行上海分行人士称,储蓄国债不会出现抢购现象,因为近期投资渠道比较多,且前一阶段开卖的凭证式国债也没有出现抢购现象。

  据了解,6月1日起发行的总额400亿元的2006年凭证式(三期)国债,出现了与(二期)国债截然不同的销售景象,各地普遍没有再现排队长龙。凭证式国债遭遇“冷场”,原因之一是收益率优势的魅力下降。第三期凭证式国债分3年期、5年期,年利率分别为3.14%、3.49%。名义利率略低于同档次储蓄存款利率,只是考虑到储蓄存款20%的利息税,本期国债的实际收益仍分别高出同档次储蓄利率约0.55、0.61个百分点。如此有限的收益率比较优势,在目前股市财富效应诱人的背景下,确实已经很难深深打动投资者。虽然凭证式国债一直是中老年投资者的首选,但基金收益率的上升及基金定投的推广,吸引了一部分原先热衷国债的资金“变心”。

  储蓄国债与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利率确定机制不同,后者的发行利率是由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投标确定,前者的发行利率是

财政部参照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确定的。有银行人士认为,即将开卖的储蓄国债的收益率,将与最近一期凭证式国债持平。另一方面,市场上存在取消储蓄存款利息税的预期。利息税自1999年问世之后,取消利息税的市场呼声越来越大。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曾在上海表示,利息税属于财税部门的职责范围,如果要取消,需要金融部门都参与研究。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则表示,目前不会取消利息税。但对于利息税,零点调查一份抽样调查显示,有42.9%的广州市民希望取消。显然,从1999年背景下的连续降息到转而加息的时代,老百姓中存在取消利息税的预期。储蓄国债是中长期投资品种,更容易受到取消利息税预期的影响。

  凭证式国债排队抢购,是投资渠道匮乏的产物。2001年6月至去年的股市持续走熊,加重了投资渠道匮乏现象。而现在股市回暖,新一轮牛市出现,储蓄资金得到了分流。此外,QDII即将出发及短期

理财产品热销,使投资渠道更趋宽广。目前,市场上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一般为5万元。例如,农行上海分行曾经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本利丰”,1个月、3个月、6个月产品扣除费用后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6%、1.75%、2.00%。3个月产品扣除费用后预期年化收益率达1.75%,比同期限整存整取1.71%年利率高出0.04个百分点。短期理财产品既有灵活性,又有收益率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比国债更具魅力。上周四中国
银监会
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预示着QDII即将起航。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将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这预示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品种将更丰富,其中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与储蓄国债具有竞争性。

  储蓄国债开户未重现凭证式国债曾经有过的抢购场面是一种正常现象。当然,储蓄国债不可能变得乏人问津,大量储蓄资金的存在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购买力。股市风云也会发生变化,一旦“翘翘板”现象出现,储蓄国债依然是安全、稳健投资的首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