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表示,大中电器今年不出售。“目前出售的问题由第三方独立的财务公司进行资产审计,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表示,现在经营班子主要负责日常运作,不分管出售事宜。作为收购大中电器的两个潜在买家,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则都表现出沉默。 [全文] [评论]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苏宁并购大中暂搁浅
  据媒体报道,苏宁首次提出计划收购大中电器是在2007年4月,当时苏宁计划以30亿收购大中电器北京60家门店,从而使其北京门店数量超过国美电器54家的数量,其后由于受外界干扰,导致并购计划无法正常进行。
   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表示,大中电器今年不出售。“目前出售的问题由第三方独立的财务公司进行资产审计,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宋红还表示,现在经营班子主要负责日常运作,不分管出售事宜。作为收购大中电器的两个潜在买家,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则都表现出沉默。
苏宁电器简介

  苏宁电器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截止2005年12月底,苏宁电器在中国27个省和直辖市,90多个城市拥有近300多家连锁店,员工人数70000多名。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苏宁电器销售额近400亿元。

大中电器简介

  大中电器有限公司源起于创始人张大中在自家厨房以饼铛为托、织梭作杆,制作并出售60台落地灯。从1982年起至今,大中电器已成为全国知名大型电器连锁销售企业之一,跻身全国电器连锁四甲之列。截至2006年12月,大中电器在全国拥有百逾家连锁卖场,占领北京电器销售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雄居榜首。

相关报道——四强恩怨情怀
声音——孙为民:并购大中很被动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就业内热炒的苏宁并购大中事件表示,苏宁的确在和大中进行接触,必须承认这种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在整个过程中苏宁一直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孙为民坦承,并购比自己开店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节省时间成本;二是用温和的方式消灭竞争对手,对市场整合更为有利。 [全文]

关注——国美总裁陈晓可能下课
小调查
1、您认为苏宁能否最终成功并购大中?

不能
不好说

2、如果苏宁成功并购大中,能否达到全面超越国美的目的?

不能
不好说

 大中举棋不定 苏宁并购暂搁浅
大中电器:今年不出售
  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表示,大中电器今年不出售。“目前出售的问题由第三方独立的财务公司进行资产审计,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中电器总经理宋红表示,现在经营班子主要负责日常运作,不分管出售事宜。“大中在观望中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出售与自主发展中摇摆不定。”大中电器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是老板张大中本人对于公司发展举棋不定。     
  作为收购大中电器的两个潜在买家,苏宁和国美则都表现出沉默。“这个事情我们不便于说。”苏宁总部人士表示。而国美方面也表示,“不知情”。 [全文]
并购遇阻 苏宁急开店
     据媒体报道,苏宁首次提出计划收购大中电器是在2007年4月,当时苏宁计划以30亿收购大中电器北京60家门店,从而使其北京门店数量超过国美电器54家的数量,其后由于受外界干扰,导致并购计划无法正常进行。
     苏宁除了北京地区开店计划提速,在上海、广东、南京等地也明显加快开店步伐。此外,在武汉、沈阳等二三线市场的发展也在加快。 按照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规划,到2007年底,苏宁还将开出200家店;并且计划到2010年底,苏宁将开出1500家店,从而使苏宁在门店数量上彻底追赶上国美电器的门店总量。据国美电器财报,到2007年底国美电器门店数量将达到1000家。 [全文]
 大中意愿未决 并购案举步维艰
苏宁曾怨大中30亿要价太高
   孙为民坦言:大中30亿元的要价太高了,对苏宁来说不值得,苏宁宁愿以“被动”的方式,“曲线”吞下大中的盘子。消息灵通人士指出,苏宁并购大中迟迟未能落定,其最大的障碍就是价格。
    孙为民表示,虽然苏宁委托了第三方财务顾问对大中电器进行财务评估,但截至目前,苏宁与大中电器并未签署任何有约束性的法律文件。孙为民坦言,“不会以30亿元的价格收购大中电器。”
  业内认为,苏宁并购大中只是时间问题,价格门槛将成为双方达成合作的最大障碍。对苏宁而言,与自建门店相比,并购同业可节省成本,从并购能力看,苏宁电器资金流入比较充裕,资产负债率约处于行业平均范围,仍有进一步贷款和募集资金的空间;从市场互补角度看,目前大中在北京有65家门店,而苏宁只有33家,可形成市场互补,若苏宁收购大中的传闻能实现,有望推动苏宁电器业绩增长。[全文]
国美反复无常 “并购大中”尽放烟雾弹
   早前,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青还表示国美对大中有意思,然而几天之后,黄光裕就表示:收购大中不是国美最重要的事情。
   而黄光裕反复的作风,并不是第一次。在并购永乐之后,专家质疑国美粗放经营导致国美单店效益下降,黄光裕就曾经表示:“单店效率不是我们现在主要考虑的,目前市场并没有饱和到那种程度,还不用这么精确地去计算,这应该是5年后最关心的问题。”并继续高举扩张的大旗。
   陆刃波认为,国美有没有退出收购大中的角逐还未最后定论,以2006年国美以52.68亿港元收购永乐181个门店,平均每个门店的成本不到3000万港元为例,收购大中65家店不会超过20亿元,而目前国美和苏宁,都不缺这笔钱。 [全文]
大中:内在问题不断 卖或不卖皆是难
  从创业时期便进入大中的一位管理层人士认为,2002年至2004年,大中电器就像坐上了加速的火车,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上去,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也开始不完善了,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问题相继暴露出来。   
    内在的问题不断与外在销售的绚烂形成了鲜明对比,张大中越来越感到身心疲惫。他不想继续在这个市场上耗费更多的心力了——不如趁着企业声势犹存,卖个好价钱。因此,2006年4月21日,永乐宣布通过股权置换方式收购大中。本以为只要平稳度过收购的要约期限就能套现离场的大中没想到,麻烦事刚刚开始接踵而至。
    家电业惨烈的竞争以及资本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使得意图安享晚年,退出江湖的张大中面临如今这一场戏剧性残酷性并存的转折之年。 [全文]
 家电格局微妙 大中意义非凡
大中对苏宁来说是“雪中送炭”?
  “国美如果拿下大中,只是锦上添花。但对苏宁而言,意义就不同了。国美永乐合并后,在上海占据了绝对市场,再拿下大中,绝对控制北京市场,南京就可忽略不记;但若苏宁收了大中,在北京占上风,南京就显出战略意义来。所以大中对苏宁是雪中送炭。”一位家电业内人士分析大中对于两家家电连锁巨头的微妙意义。
    4月初苏宁发布的公告显示,苏宁希望从规模上追赶国美的强烈愿望。在连锁协会与商务部共同发布的2006年连锁百强中,国美电器以869.3亿元的销售规模、820家店铺的业绩,居行业之首。苏宁电器目前的年销售规模为600多亿元。[全文]
国美争抢大中,意在牵制苏宁?
   黄光裕又表示,“收购永乐已经让国美坐稳家电卖场的霸主位置,而目前的大中主要市场就是北京,和国美的部分店址重合,国美得到大中加盟会更好,得不到也不是举足轻重的事。”
     国美、永乐、大中三者搅在一起,分分合合,使得今年大中花落谁家,成为国美和苏宁两强之争的最大看点。而国美放出来的烟幕弹,一度迷惑了对手,国美对大中不是势在必得,但也不会让苏宁轻松地吃下去,能在资金上更多地牵制对手,也是这番国美和苏宁军备之争的目的所在。
     国美是敌人要吃掉大中,还是朋友在做大中的托儿,要看做成这笔生意后,谁是最大的受益方。国美是买大中,还是在帮着卖大中? [全文]
大中:国美的“花”,苏宁的“炭”?
   没有大中这朵“花”,国美已被投资者看好;没有大中这块“炭”,苏宁也一直在股市受追捧。问题是,大中这个亦花亦炭的角色一旦与其中的一家结合,中国家电连锁市场的格局就会发生微妙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今,中国前五家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苏宁、五星、大中和宏图三包)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0%,已经吃下了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中国27个一级城市近30%的市场。中国城镇居民每年购买的电器超过1/4来自这五家零售企业。家电连锁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家电连锁约占家电总销量的30%,预计2008年底这个比例将上升到45%。大连锁逐步取代的传统渠道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势头。这对国美和苏宁都是利好。 [全文]
 家电格局风云变幻 霸权还能走多远
内资互掐:尔虞我诈大玩“四角”战役
   “大中主动、苏宁暧昧、国美暗怒、厂家担忧”的微妙“四角”战役,则令原本就是非颇多的家电连锁江湖,再添新剧情。
    事实上,在究竟卖不卖的问题上,大中已经历了几次反复痛苦的挣扎。苏宁总裁孙为民即向记者证实称:“苏宁与大中的接触始于去年国美永乐合并事件,但随后其间曾间断过一阵,直至今年3月,大中又突然旧话重提,于是双方再次展开接触。”
     苏宁的“遮遮掩掩”,“在很大程度上还很可能是怕一直对大中虎视眈眈的国美会从中作梗,‘搅黄’好事。”某近期与苏宁高层探讨过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因为毕竟,依照国美掌门黄光裕的性格,是决不可能容忍自己看上的“猎物”被他方夺走的——正如当年和百思买对北京宜家旧址的争夺一样。 [全文]
外资欲搅局:百思买并购五星后,欲买三联
   全球家电零售老大百思买在内地市场也不甘寂寞。百思买今年以来不仅调整了高管架构,还对市场展开了新的动作。近日更有传闻称,百思买试图收购山东三联商社。   
    去年6月,山东三联商社因为大股东占款问题被调查引发危机后,百思买迅速通过高盛中国向三联集团提出了收购建议,出价为1亿美元,而三联集团的理想价格是10亿元,双方相差不大,近期就有兑现的可能。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拥有充足海外资金和全球采购优势的百思买大举进军中国后,必然以其 “现款现货”的运营模式,对国内电器连锁业现有的“账期制”造成极大冲击,这是国内电器连锁业新一轮并购大潮的重要促因。 [全文]
家电行业:专卖店+百货渠道对抗霸权
   也许是董明珠给了大家信心,面对“美苏”霸权主义,各厂家纷纷展开了“专卖店”建设。
   截至2006年7月,海尔在北京地区的专卖店已经超过了30家;2006年中旬,樱花与苏宁电器彻底决裂,从此樱花实现了“专卖店+精品店”的战略转型,退出苏宁渠道……在各大家电厂商纷纷自建渠道的时候,百货业态也开始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当百货业态意欲回归时,家电产品消费的层级结构正在悄然形成,以打折、特价机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家电连锁零售商们,在争夺高端市场的道路上前途堪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家电产业研究专家陆刃波曾表示,以前流通企业更多地是强调自己面对消费者时的角色;但是实际上流通企业要面对是两个对象,国美、苏宁们以前对待上游制造商的做法是不对的,这种做法必须改变。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王小匀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