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2005年是我国银行体制改革“背水一战”的一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改和上市步伐,而围绕这一进程,对于四大行在国家注资并股改后的估值、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商业原则以及上市路径的选择等等,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评论]
巴曙松:如何超越银行贱卖之争
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在2005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中,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市场动向。在2005年一年中进入中国银行市场的外资,几乎是此前10年的总和。这促使中国的银行市场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并且经营管理能力正在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全文][评论]
张晓晶:改革要准备与叫骂声同行
呼吁多年的银行改革终于有了切实行动。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以及建行海外上市,都是引人注目的亮点。而最为关注的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出现所谓国有银行贱卖问题。其实,“贱卖论”并非今天才有。[全文][评论]
年度焦点事件:建行上市
作为本年度全球最大上市活动,也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实现海外上市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0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专题][评论]
变革背景:银行改革关键年
2005年,中国银行业之所以快马加鞭、锐意进取,除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驱动力就是:再过11个月,整个中国金融业就将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全面对外资开放。[全文][评论]
变革影响:国有银行贱卖了吗
在金融之门临近开启之年,一场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大讨论正在进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中,“贱卖”质疑声起;而建行上市则是引起大讨论的导火索。华盖与庶民云集,此番讨论的格调绝不亚于曾几何时的“股改成败标准”大讨论。[专题][评论]

新浪财经网友留言 电话:010-82625174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