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日对外公布《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北京金融业发展的目标是,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全文] [评论] [最新报道] >>查看全部财经视点
北京要建金融中心
  5月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是北京市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意见》对北京金融发展环境、空间布局、人才聚集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一个城市对金融发展诸多层次如此详细的阐述还是首次。 [全文]
总体布局: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

■一主:金融街
■一副:CBD
■三新:中关村西区、丽泽商务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
■四后台:稻香湖、金盏、德胜、通州新城

金融发展呈现金“十”字

    北京金融业发展呈现“十”字形状,横轴是长安街,从复兴门到西单、到东二环再到CBD。竖轴是西二环,由稻香湖至中关村,经金融街再到丽泽商务区。尤其是丽泽商务区未来10年会有更大发展,这里将是新兴金融功能区,主要聚集新兴金融机构。

北京城市定位变迁

●1953年提出,“首都应该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是要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
●1992年进一步明确了首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提出了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
●2005年,首次明确北京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2008年,首次明确北京发展目标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详细

我国金融中心分布

●深圳 2007年明确将于2010年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城市。
●武汉 2007年提出,力争用5至10年建成面向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天津 借助滨海新区改革优势,提出建“北方金融中心”。
●上海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 详细

小调查
1、您是否赞同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赞同
不赞同
不好说

2、您认为北京建金融中心是否会削弱上海金融中心地位?

不会
不好说

 北京首度定位金融中心
北京重新定位首提金融中心城市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监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 并且,明确北京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全文]
北京金融布局: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
  《意见》提出,北京将构建“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格局的金融业空间布局规划。以金融街为主中心区,以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为副中心区,确定海淀中关村西区为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丰台丽泽商务区为新兴金融功能区。同时,建设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西城德胜等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全文]
北京将筹建6类投融资市场
   《意见》提出,北京将聚集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住房金融、专业货币兑换、货币经纪、券商直投等各类新型机构,鼓励创新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交易机构在京建立远程路演中心和远程开市中心。北京促进金融业发展,一个核心策略是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首都投融资市场体系。
     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 [全文]
 北京定位抢“风头”
上海忧心失去政策支持
  虽然自90年代以来虽然北京被国家排挤在金融中心之外,北京相对上海和深圳也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但权力导向的市场选择机制仍然使北京成为事实上仍可以与上海比肩的金融中心,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离不开北京。如果不是国家意志将金融要素市场集中到上海,北京其实是中国最具有国际金融中心条件的。
    目前,上海的优势正是北京的劣势,而上海的劣势正是北京的优势。 [全文]
其他金融城市恐失发展时机
  此前上海、深圳、天津、重庆、西安等多个城市都曾提出,要建设国际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北京此次提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的口号,是否会与其他城市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北京市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霍学文表示,北京的定位和目标,不构成对任何城市的竞争,中国一定会形成多金融中心的格局。
    每个城市提出建设金融中心,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是按照国家发展服务业的意见作出的必然选择。在他看来,这种多金融中心格局将会对周边地区产生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而彼此之间的支持合作还将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 [全文]
 一行三会就北京定位表态
央行:金融中心不是说建就建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虽然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表示要建设金融中心甚至国际金融中心,但是金融中心不是哪个地方说一句话就能建成的,不过,他也强调,央行会保护各地发展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李超表示,历史上,上海曾是远东的金融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 [全文]
证监会、保监会:支持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平表示,证监会成立以后一直积极支持上海,支持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战略。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世玲表示,因为上海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窗口,所以我们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有前提和基础的。 [全文]
银监会态度暧昧不明
  “由于是酝酿中的支持政策现在不方便透露,会后可以好好商讨。”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夏令武表示。 [全文]
北京市发改委:北京不会影响其他金融城市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霍学文表示,北京金融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不会影响其他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对其他城市不构成任何竞争,相反彼此之间肯定会相互促进相互合作。 [全文]
 金融中心建设的背后
金融中心的建设政策扭曲
  从建设金融中心的角度讲,要想吸引金融机构进驻当地,重要的是政府服务要到位、城市定位相契合、核心政策要配套、投资环境要提高,但是某些要建金融中心的城市总是以“外围政策”修饰或替代“核心政策”,即以与金融中心建设关联度不大的政策修饰或替代与关联度强大的政策。而这些“外围政策”的美化作用,往往是通过损害社会公平来达到政府目的的。
    金融中心建设背后的政策扭曲,是政策制定者的特权意识和媚富心态在作祟,其关注的特定群体或机构的稳定,而不是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做法可以理解,但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就不能再沿袭以往了。 [全文]
金融中心建设也玩“双城记”
   北京相比上海的另一突出优势就是主要的银行机构和中央企业集中在北京,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信贷中心和资金调度中心,在间接融资占中国融资市场超过90%的现实背景下,北京即使没有股票、期货、外汇等要素市场,仍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目前,上海的优势正是北京的劣势,而上海的劣势正是北京的优势。北京和上海又是中国内地最国际化的两座城市,在北京终于撕下面纱露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真实面目时,希望两者能演出竞争与合作的“双城记”,中央政府对待两者也不必厚此薄彼,更不能行政压制一方而将资源集中到另一方,撒手让其充分竞争也许才是造就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要义。 [全文]
金融中心存重复建设现象
   显然,“多中心”战略并没有在几个中国城市间形成有效竞争,或使之在定位上互为补充,却造成了对政策和资源的争夺以至浪费。
    国际经验表明,市场选择和政策扶植都可以成为打造一国金融中心的途径。前者比如纽约,后者的成功例子尤见新加坡和迪拜。市场选择与政策扶植相结合的范例,则可见于伦敦。
    按中国内地城市的既有实力对比和国际化程度,上海无疑是最可能成功的金融中心候选人。据悉,在受到“多头”相争的影响后,上海更倾向于夯实自己服务长江三角洲的区域金融中心角色——相比昔日与香港一争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念想,这无疑是对上海更切实有利的一个选择。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小匀     联系方式:010-62675284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