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的本源与践行(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10:07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当前我国金融生态建设主要问题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国金融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徐诺金:当前我国在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目前金融产权制度不完善。首先,我们强调了产权的“权和利”,而没有强调随“权利”而来的“责和本”。由于这种对产权的片面应用,导致我们前些年在处理包括城信社、农村基金会、信托等机构的风险时,所有处置成本都由中央银行和政府承担,甚至到目前推进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我们仍然对入股的农民承诺退股自由。其次,我们的全部产权还是一种以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金融,其他产权主体对金融的介入尚未作出明确的基本法律规定和保护,因而出现实际工作中许多金融机构名为股份制或集体所有,但实为私人所有,但又不因此承担控制责任的现象。再次,没有突出产权主体———股东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这就形成我国“理事会不理事、监事会不监事、出了问题不见股东”的怪现象。 金融生态调节方面,我国金融生态的自调机制被严重破坏,外调机制错位、缺位等问题同时存在。金融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也是具有自我调节机能和调节极限的体系。外力的影响一旦超越了其自调机制,或完全取代了其自调机制,金融生态就会失去平衡。 首先,对金融业的过分保护和管制,极大地削弱了竞争机制对金融机构功能作用的强化和创新推动。从业务创新、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方面反映出来的竞争力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目前这种国有机制保持基本垄断、利差基本上由管制的利率确定、缺乏有效的业绩考核激励和约束有关。 其次,只发“出生证”,不发“死亡证”的国家信用担保机制极大地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经营不善的乃至失败到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退出金融市场,整个生态体系全面恶化,最终导致经营差的金融机构污染了好的金融机构。 第三,由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实施救助,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机制全面软化。金融机构知道出了问题由政府“兜底”,赚了钱自己拿走,这刺激了金融机构的冒险性投资。 第四,金融监管的外部调节严重错位、缺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一是重审批,轻监管。类似德隆这类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兴风作浪多年,大小股民都知道其操纵股市的事实,我们的监管部门却到该公司实在玩不下去了才接手收拾残局。二是重检查,轻处罚。没有刺痛金融机构的成本神经和“位置”利害。三是重被监管对象的利益,轻社会公众利益。我们的监管机构往往考虑银行、券商、上市公司、保险公司的利益多,对社会公众的利益关心重视不够。四是重救助,轻防范。中央银行、各级政府成为金融风险的“埋单者”,不仅为银行机构“埋单”,还为投资者的证券公司“埋单”,最近又发展到为民营的实体集团“埋单”。五是重抽象说教,轻实实在在的问责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