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索赔成泡影 陆强华告创维案水落石出(图)

2001年05月31日 11:58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去年11月14日本报对陆强华离开创维[微博]一事的报道

  因陆强华出走以及媒体大肆炒作引发的黄陆风波,在陆强华一纸诉状将创维告上仲裁庭、演变成2000年家电业第一案后,被推至高潮。日前黄陆案已水落石出。深圳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经过两次开庭审理,5月21日正式做出裁决,陆强华多项诉讼申请中除裁决创维支付陆强华应得工资88450元外,其它各项申请均被驳回。陆强华1000万元赔偿要求变成泡影。

  裁决书揭开谜底

  状告创维违约解除其创维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经理职务的陆强华上周收到了一份长达17页的裁决书,这对陆强华来说显然不是一个有利的结果。

  劳动仲裁委的裁决书非常简单明了:1、被诉方(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支付申诉方(陆强华)2000年8月份的人民币工资8200元;支付申诉方2000年4月至8月的港币工资7.5万,折合人民币8.025万元,合计应支付申诉方工资88450元人民币;2、申诉方于2000年11月4日到别的企业就职属于违约行为,申诉方应依约定退回被诉方出资在上海购买的房产或支付购房款;3、驳回申诉方其他的申诉请求;4、驳回被诉方其他反诉请求。本案仲裁处理费10000元人民币,由申诉方承担6200元,由被诉方承担3800元。

  裁决书认为,有关法律赋予了企业用人自主权,当事人在《聘用协议书》中对工作岗位的约定并不排斥在申诉方(陆强华)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单方决定调整其工作,依法行使用人自主权的行为。证据反映,在2000年3月份后,申诉方未能完成双方认可的销售计划--陆强华从3月份到7月份总共只完成10亿多的销售额,与陆向董事会承诺的经济目标相差甚远;公司呆坏账的比例亦未能如约控制在《聘用协议书》约定的1/1000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份裁决书的背后,刚好破解了当年陆强华被解职之谜。去年11月份,陆强华出走创维事件,经媒介批露后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尤其业界对陆强华缘何被解职更是多有猜测,其中一种说法是老板黄宏生的家长作风和不能容人。但现在看来,真正的原因显然与当时陆强华工作不力有关。

  根据创维集团董事会于2000年3月10日下达的工作指标,要求中国区域销售总部2000年3月份的销售额为5.5亿元人民币、2000年4月1日至2000年9月31日的销售目标为25亿元人民币。但是实际上3月份的销售额为4亿元,7月销售额总共为8.5亿,与陆强华向董事会所承诺的经济目标相距甚远。在这种情况下,陆强华被解职就并非意料之外了。

  沉默的黄宏生

  在“黄陆风波”发生之后,已跳槽到高路华的陆强华借助这次人事变动可能引起的新闻效应,向黄宏生和创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一时间,关于陆强华跳槽引发创维地震的报道铺天盖地。业界人士分析陆强华此举不排除有新闻炒作的嫌疑,尤其陆攻击原就职企业抬高新就职企业的做法,有媒体更称为陆强华此举“一石三鸟”。黄宏生当时面临严重的公关危机。

  然而这一次黄显得格外沉默。无论面对媒体的追问还是同行的关注,黄宏生只是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创维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彩电市场竞争那么激烈,争吵是没有用的,创维要用事实说话。”

  按说,有了这次有利的裁决,黄宏生完全可借此大肆炒作,一洗曾经遭受的不白之冤,但黄缘何又选择了保持沉默?

  黄宏生的底牌也许就是新的销售负责人杨东文。杨东文上任之后,创维在营销模式和组织机构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了陆强华推行的集权路线,创维的网络活力被迅速激发出来。据说自杨上任之后的几个月内,创维销售一路攀升,在整个财政年度将要结束的时候,创维终于完成了全年的销售目标。据悉,陆强华主政销售的上半个财政年度,创维只完成约15亿元的销售收入,而过去并未直接从事过营销工作,被陆强华称为学院派人物的杨东文却使创维全年的销售收入达到52亿元。令人惊讶的是,杨使销售费用有效下降,成功弥补上半年因存货计提跌价损失而造成的严重亏损。

  目前香港证券市场的创维股价已从去年最低时的0.3元多,上升到0.5元以上,上涨30%以上。(图左为:创维集团原中国区销售总经理陆强华、图右为: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本报记者刘斌)

  评论:陆强华悲剧谁之过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