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难过7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 07:51 中国经济时报 | |||||||||
-产业述评-本报记者 夏金彪 从今年的7月1日,将有一批医药企业不复存在,还有一些医药企业将在艰难中渡过。 今年的7月1日是GMP认证的最后限期,未能实现认证的企业将全面停产。国家食品药
今年的7月1日抗生素“限售令”也将开始实施,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目前抗生素销售占我国零售药店销售额的三成左右,“限售令”的实施无疑将对抗生素生产企业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医药行业面临艰难时刻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药品制剂和原料生产企业一共5082家。到7月1日,累计将有2000家左右的企业还达不到GMP认证标准。因为最近认证比较集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凡是已备案并申请GMP的企业,认证工作可延续到年底,到时可能还会有1000家企业通过认证。预计全部GMP认证后,约有将近1000家企业不能达到认证标准,它们将面临全面停产的危险。 首先,在GMP认证压力下,一些发展势头不错而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申请GMP认证,意味着企业必须投入数以千万计的巨额资金,新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开拓就要受到很大冲击;不申请GMP认证,7月1日就是企业与医药市场告别之时。其次,GMP改造后,医药行业加工能力过剩将更加严重,这些医药企业将面对更加严峻的现实。 同面对GMP认证一样,有些医药企业面对抗生素的“限售令”,同样也不轻松。不久前,发改委又对抗生素药品的第七次降价,加上抗菌药在零售药店必须凭处方才能销售的规定,抗生素的总体销量必然下降。 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抗生素大多是“仿制药”,重复生产严重。如“阿莫西林”,国内生产的企业就超过100家,“先锋”的生产企业则超过200家,企业间相互竞争激烈,以前大家靠“相对较高的价钱”和“走量”维持各自的生存空间。一位抗生素生产厂家告诉记者,目前,抗生素原料价格已经上涨,再加上抗生素降价、以及限售令将使生产厂家处于内外交困的地位。 药企两极分化促进重组加快 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GMP认证将使生产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对于实在难以为继的企业就尽快转谋他业,或联大靠强、资源聚焦借助强势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在重组中求生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外企业来华转移生产,争取为国内同行委托加工,争取为商业企业和医院制剂的代加工生产。 如GMP认证一样,抗生素的降价、限售也将使得我国医药产业两极分化,促进重组加快。据了解,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能够生产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达1300多个品种,年产总量超过80万吨,其中近1/2出口,占全球化学原料药贸易额1/4左右。由于医药原料药物产业基本占据了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半壁江山,受上述多个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业绩增长大大降低,其中影响最大的将是抗生素行业。 我国抗生素原料药物四大家族中除石家庄制药为港股上市公司外,其余三家均为沪市上市公司。受前述不利因素影响,不少化学制药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预期将进一步降低,当陷入亏损或利润大幅下滑时,不少企业会选择重组来摆脱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