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最难攻的堡垒”?巨额资本纷纷进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 10:14 北京青年报 | |||||||||
民营、外资、国有……不同“身份”的巨额资本正在向医院“挺进” 业内人士“戏说”:在这个城市的上空,不知道有多少钱飘着,等着砸进医院。面对医院这个号称是“最难攻的堡垒”,资本的选择却是“挺进”;而由此带来的医疗体制改革、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城市医疗观念的变革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北京新兴医院院长朱明曾因鼓励艾滋病患者刘子亮成为中国第一个直面媒体的艾滋病患者而被各界关注。他曾经和刘子亮一同骑自行车从北京到上海,历时23天,行程1000余公里,沿途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而对于医疗体制改革,他更有自己的一套“真知灼见”———“我认为,只有更多股份制医院的出现,才能给患者带来更多选择,从而为中国医疗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实质性的突破,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公众的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早在5年前他出任新兴医院院长时,就大胆对医院进行了彻底的股份制改造,曾经在国内医疗领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资本喜欢“砸”什么样的医院? 用“疯狂”二字也许并不为过———2002年,绍兴咸亨集团出资3000万元买下了绍兴第五医院;2003年,空调业“巨头”奥克斯集团投资5亿元、占地236亩的明州医院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2月,金陵药业出资7466万余元正式收购江苏省宿迁市人民医院,控股比例占到了70%;…… 就在公立医院还靠“以药养医”艰难维持生计的时候,民营、外资、国有……不同“身份”的巨额业外资本却正在向医院“挺进”。 对于目前进行中的医院重组、投资和收购行为,朱明认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企业医院,面临被企业剥离的政策背景,容易接受外来资本,设备也不错,但是包袱比较重,医患服务系统比较单调,有些甚至就是原来企业的职工。第二类是三甲医院,经营状况比较好,基本没有融资需求,但由于其根本问题———产权性质,对这类医院的投资应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它们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外来资本的介入和竞争的加剧以及医疗市场的逐步放开,这种优势会逐渐减弱;而医保体系的改革也正在使各个医院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上竞争,这类医院会受到更加强烈的冲击。第三类就是社区类医院,普遍缺乏资金和技术,因此对外界投资非常欢迎,但是无论技术、设备、人才都没有优势,对这类医院的投资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股份制医院靠什么赚钱? 一直以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是公开的秘密,而由此形成的怪圈也是尽人皆知的。难道改了制,这个“怪圈”就被破解了吗? 北京新兴医院院长朱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改制的先行者,我有深刻的体会。股份制医院靠什么来谋取合理的利润,不靠高价药费,靠的是专业性、技术性和服务性收费。律师可以按小时收服务费医生为什么不能收?大家提供的都是技术性服务。星级宾馆可以凭自己的优质服务收服务费,医院为什么不能收?关键还是一个医疗消费观念的问题。人们请律师,没有人会因为律师没有和对方激烈辩论就不能收费,但是病人却总是认为只有医生开了药、做了检查和手术后,才能收“诊疗费”,这不公平。其实,医生提供的就是服务,收服务费当然无可厚非。 去年,卫生部相关领导在考察新兴医院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表示:“没有想到,改革能够给医院带来如此大的变动。医院在发展战略、技术设备、药品研发、服务管理,尤其是人才队伍方面,都超过了许多大型医院。新兴医院不仅有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典型意义,而且在就业、公益、社会慈善等方面还有着更为深刻和特殊的意义。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比如旅游、服务、餐饮等,而这些产业链所产生的利税也都是前所未有的。” 谁来保障公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尽管各地医院的重组、并购看起来已经是“如火如荼”,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步履维艰。中国医师协会一位专家曾表示,通常体制改革的领域往往是现行管理体制运营不下去了,才去改革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医院的改制只是时间问题,目前,财政拨款逐年下降,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由1990年的25%下降到了2001年的15%,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因此,对于那些医院来说,早改早主动。 但是,当一个地区的多家医院集中在一大或几大资本手中时,人们应该享受到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怎样得到保障?毕竟,医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而治疗不同于一般的产品,病人更不同于普通的消费者。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医院除了看病治疗的基本职能以外,还有疾病控制与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残疾军人康复指导等多项功能。仅仅医疗消费这一种职能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维系社会健康的公共品,政府应保证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消费,医疗消费又具有市场性,日益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要依托市场需求来实现。 “对于股份制医院的这种怀疑其实没有必要。就像你在买食品的时候会挑选一些品牌,但是你并不关心这些品牌生产厂家的产权性质。”新兴医院院长朱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医疗市场问题重重,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要逐步形成非赢利性和赢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发展、有序竞争的态势,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格局,中国医疗卫生产业界还任重道远,但我们愿意为此做不懈的努力。 过了“保护期”如何竞争?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医疗市场对外资约有3年保护期,国外一些已经积累了几十年医院管理经验的、资本力量十分雄厚的投资机构和医院管理机构对中国的医疗市场早已虎视眈眈。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目前这个阶段应该是医院的最佳战略投资时机。医疗体制改革在国内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政策的依托和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了多样化改革成果,如股份合同制、兼并收购、出售转让、租赁托管和组建集团等将会给医疗市场带来无限生机。 “我们要利用现在有限的时间,把患者也就是我们的消费者用保护膜‘包’起来,让他们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对于即将到来的竞争,朱明自有对策。“有一点很关键,这个‘保护膜’用什么来做?当然是我们的技术和服务,这取决于医院的管理和理念,在这一点上,股份制医院是有优势的。” 他认为:“另外,一直以来,国内的高等医学院所重点培养的都是医学专家,而忽略了对医院专业高级管理人才的教育。这种矛盾在目前的医疗改革中就会显得尤其突出。我们都知道,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我们自己的医院高级管理人才;但是,仅仅依靠短期培训又是很难生效的,要将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办出几个系统培养医院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为今后医院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这才是提升国内医院竞争水平的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