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外来资本与地方政府争夺武汉500家医药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0日 10:1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薛惟中 武汉报道

  7月1日是GMP认证的最后限期,未能实现认证的医药企业将全面停产。据悉,届时我国5082家医药工业生产企业中将有2000家左右未获批准,而来自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的调查显示,该市约1300家医药工业生产企业中,将只有60%左右获准通过,另外500多家将面临或停产或被收购的命运,其中不乏发展势头不错而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不过,从4月19日上市的武汉健民(资讯 行情 论坛)到5月17日上市的马应龙(资讯 行情 论坛)再到6月7日在上海上市的春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在短短三个月内,武汉市一口气上市了三家医药企业,募集资金的总数接近10个亿。按照武汉的一些“老医药”的说法,10年前武汉药业已经错过了一次做大的机会,这一次,武汉医药板块在资本市场的“崛起”将是武汉医药做大做强的最后一次机会。

  但是,目前在武汉医药产业中,复星、华立等资本高手已在明争暗斗,宝安集团、远大集团也早已跻身其间,这对试图通过上市公司整合本地医药企业的当地有关部门显然是一个挑战。

  外来资本跑马武汉

  武汉健民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健民的第二大股东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健民股份916.8万股,占总股本的11.95%,而众所周知的是,羚锐正是在医药产业纵横捭阖的复星系的关联企业,而另一个宣称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植物中药制造厂商、世界级医药公司”的资本高手华立产业集团也持有健民307万股,占7%。

  不仅如此,复星和华立目前都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武汉下一个可能上市的医药企业——武汉中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董秘刘鸿明向记者证实:“复星、华立、宝安都对中联的股权很感兴趣,目前中联的券商辅导期已过,但正是由于股权问题,目前我们的上市工作已经暂时搁置。”

  武汉中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武汉中联制药厂。该厂创建于1952年,由当时享誉武汉三镇的金同仁、陈太乙、九千年、刘有馀等199家老字号药店联合组建而成。1997年5月,武汉中联药业厂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武汉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强生医用包装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设立了武汉中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武汉中百(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让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份,成为中联的第一大股东。

  据知情人士介绍,武汉中百虽然名为中联药业的第一大股东,但并未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当初中百入主中联实际上带有很重的政府行为的痕迹。2002年年初,中百再次以配股募集资金8000万元向中联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后,武汉中百共持有中联药业74.68%的股权。当年5月,武汉中百将其中的4000万股股权溢价转让给复星实业(资讯 行情 论坛)下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转让价格为每股1.25元,转让完成后,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持有中联药业32.19%的股权,中百仍然为中联的第一大股东。

  “持有中联的股份本来就是一个投资行为而不是一个经营行为,去年中百的销售收入是33个亿,而中联只有四五个亿,中百肯定不会将医药作为主业而长期持有中联的股权,因此对于中百来说,只要价格合适,这部分股权迟早是要转让出去的,至于让给谁,可能还是政府和国资部门说了算。”武汉中百证券部部长彭波对记者说,“至于合适的价格,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在中联目前净资产每股1.25元的基础上溢价50%。”

  据说,华立集团对这部分股份极为感兴趣,并已多次与武汉市政府及国资部门的人士接洽。业内人士分析,复星和华立之所以对中联情有独钟,一是对中联的品牌感兴趣,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中联药业在武汉拥有的几百家连锁药店的渠道优势。而武汉市看重的则是复星、华立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能力和产业整合能力。武汉市国资部门的一位人士透露,只不过,由于复星进入中联后的两年时间里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才给了华立、宝安可能的机会。

  比较有说服力的是,1995年深宝安(资讯 行情 论坛)控股马应龙时,马应龙的净资产仅为1146万元,经过深宝安的一系列资本运作,短短几年,其净资产迅猛增加到2.05亿元,到今年5月17日马应龙上市后,净资产又翻了一番达到4.8亿元。

  与复星、华立、宝安相比,另一个武汉医药行业里的掘金者则要低调得多。总资产约50多亿元的股份制企业中国远大集团公司,在悄无声息中已控股或参股了3家医药类上市公司,2002年10月则以每股0.48元的价格,收购原武汉制药厂职工持股会全部股份,成为武汉制药厂第一大股东。此后又投资4000万元对武汉制药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其通过GMP认证,将一个濒临死亡的企业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去年还创利1000多万元。不久前,公司董事会定下新的战略目标:5年内利润达到5000万元,将武汉远东制药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制药上市公司。

  旗舰的缺失

  在各路资本纷纷在武汉医药资产里掘金的同时,武汉市开始痛惜自己已经失去了壮大医药产业的先机。原武汉医药局局长、武汉市医药产业协会会长郑福楚透露,早在十年前市医药局就有改制、重组武汉医药产业的想法,但与武汉同时启动的哈药、广药都做成了大集团,而至今武汉医药行业仍然是一盘散沙。

  武汉的医药工业生产企业多达1300家,拥有的药品批文高达2500个以上,但常年生产的产品只有500多个,真正在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品种只有1-2个。武汉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武汉市71家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1.65亿元,实现利税8.21亿元,利润5.03亿元,而位居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00强首位的广药集团一家,2003年销售收入就达到42亿元,是整个武汉医药行业的80%。“‘九五’期间,武汉医药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还有将近30%,而最近5年仅为6.2%,远远低于全国医药工业同期年均增长16%的水平,武汉市如果再不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武汉的医药产业就将面临塌陷的可能。”武汉市统计局公交处的夏处长在对武汉医药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说。

  就在不久前,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也组成专班对武汉医药工业企业如何做大做强进行调研,调研组认为: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慢、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武汉医药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为此他们提出以“健民”、“马应龙”等企业上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医药产业资源重组,引进民营和外资培植武汉的医药旗舰级企业集团的建议。武汉市副市长李涛也表示,武汉市决心在2010年之前,着力培育一个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大型医药集团,2-3个企业挤进国家重点扶持的“20个20亿元的大型制药企业”。为此武汉市将投资15.6亿元,支持47项重点项目,推进医药产业战略重组和招商引资,构建大型医药骨干企业。郑福楚认为,武汉应该借鉴上海、石家庄等地打造医药旗舰的做法,利用武汉医药流通业发达的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借助几家医药企业上市的机会,以他们为龙头,构建几个系列的医药产业平台,如以健民为龙头的“少儿用药基地”,以中联为龙头的“妇女用药基地”,以马应龙为龙头的“西药产业基地”等。

  外来资本青睐武汉的医药产业,一方面说明武汉医药产业的基础还不错,有做大做强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各路诸侯纷纷跑马圈地,也给武汉药业的重组带来了新的变数。”郑福楚分析说。计划经济时期,武汉市的医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还举足轻重,当时武汉的医药产业的规模和产值在全国中药企业中排名第五,中西药加起来,规模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在前三位。如果说在当时国资为主的条件下,由政府主导进行产业重组还有可能的话,在目前武汉的几家重点医药企业全部都被外来资本控制的情况下,政府的话语权已经被大大削弱,郑福楚担心会形成“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的局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武汉新闻 全部医药企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