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聚焦保险市场 > 正文
传统航意险明年“变脸” 保险公司各怀心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1日 13:4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汪静

  有人认为,2003年1月1日将是改变航意险保险公司命运的日子。因为财险公司的介入将使航意险市场竞争主体增多。然而记者从人寿、太平洋、平安三家保险公司获悉,打破共保体制正是出于保险公司的意愿。航意险要“变脸”———在赚足了“眼球”之后,传统的航意险完成了历史使命。对三大保险公司来讲,航意险只是个障眼法,明年他们将转向其他
险种。

  保险公司“虚惊”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回忆当时的险境,亲历者似乎仍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12月17日20时57分,中国东方航空一架由昆明飞往上海的客机,在8100米高空上演了一场“惊魂记”,56位机上乘客无不为劫后余生庆幸。同样体验到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是对本次航班共同承保的三家保险公司。事发第二天(18日上午),三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同时出现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关怀慰问的同时,最让他们揪心的是自己的“损失”。当日,在地方行业协会的组织下,一张共保分配比例协议打造出笼,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划押”的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及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刚一得到消息,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笔巨额的保费支出,足以让公司多年的航意险保费收入付诸东流。”提起当时的感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团险部处长刘理心情依然难以平静,“后来经过调查,我们‘幸运’地发现,本次航班的投保比例相当低,56个乘客中只有10人买了保险,而上了航意险的只有3人,投保比例不足17%。”当然,这正是刘理如今得以坐下来,平心静气地与记者交谈的最大理由,“算下来,本次太保大概总共需要承担七八十万吧。”长吁一口气,他不由自主地感叹:“真是太险了。”

  “这是一个出险几率小,而一旦出险伤害集中度极高的险种。”中国人寿保险团险部负责人许宁狄对航意险的特点做了如下“结语”,“20元承保20万人民币,这是早在1998年就定下来的行业标准。当时针对的市场预期风险是比较低的,”作为事实标准制定者,中国人寿怎么也没想到,今年航空业的祸事接连不断。“以一架乘飞机150人计,一次事故的赔付就高达3000万元,这还没算每人最多可以买10份险。”许宁狄倒吸一口凉气。

  可以说,是国内乘客的“侥幸”心理和对待保险“不负责任”的意识,屡屡拯救了险象环生的保险公司。“4.15”空难后,一位北京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曾遗憾地说,北京航意险事故理赔小组经过反复、认真核查,甚至动用了最原始的办法,一张一张票根数,怎么也不敢相信“4.15”空难国航CA129航班在京购票的21名乘客,竟无一人随机票或在机场登机前购买航意险。而在“5.7”空难103名遇难的旅客中,也只有44人购买了航意险。显然人们没有及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一份统计显示,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去年1月至3月份的航意险承保率分别仅有17.87%、26.11%;25%、27%和24%、26%,即使在“五一”黄金周旅游旺季期间,乘客中购买航意险的比例也仅占三成左右。

  航意险“四两拨千斤”

  曾有学者表示,由于我国航空安全系数较高,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航意险的利润率相当可观。以我国每年民航乘客8000万人计,每张航意险保单20元,保险公司即可坐收保费16亿元,除去成本等其他费用两亿元,航意险利润率能达到700%左右。对此种观点保险公司们显然有些哭笑不得,但他们又不急于反驳。

  根据保监会有关人士提供的一笔“账单”:航意险的成本算上保单费、公司管理费、代理人手续费和机场摊位费能占到收入的30%,再加上20%的法定再保险费、6.5%的营业税、1%的保障基金、5%的巨灾再保险及溢额再保险和30%的各种准备金,最终利润应该在10%左右。言外之意,航意险利润虽然比其他意外险高,但也绝不属于“暴利”业务。

  也许是因为这项险种的关注度过高,也许是因为市场的监管过严,也许……对待两种不同的说法,保险公司的态度似乎仅限于表情,有关利润的话题,他们显然在回避。

  “20元保20万,当时制定的标准是根据‘大数法则’原则,”保险公司对制定标准的合理性一语带过,但如果没有精算师的“贴身”指导,我们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真谛。“也许用微不足道来形容航意险在保险公司中起到的作用并不为过,从总收入来看,它的份额简直太小了。”举例说,以去年某保险公司意外险总收入为60亿元计,其中航意险为1.5亿元,仅占到2.5%,而从当年的利润率来看还占不到1%。“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航意险都不可能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支柱。”他大胆推测指出,“保险公司之所以在航意险上煞费苦心,惟一的理由只能是,吸引眼球的同时带动其他业务。”

  1989年5月1日,在国务院、中国民航总局、财政部、人大法制办的联合指导下,第一张航意险的保单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率先开出。然而奇怪的现象随之而来,一种在国际保险市场上根本无法“对号入座”的险种,竟然在中国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分析当时的原因,平安保险寿险协理吴鹏认为:“在国外由于各险种体系发展完善,人从出生起即为自己建立了诸如医疗、养老、健康等各项商业险,其中意外险(包括航意险)也包含在内。中国人则更习惯对已预见的事情作保险,由此航意险应运而生。”这种特殊险种一出台便吸引眼球应该不足为奇,更为关键的是监管部门也对此重视有加。时至今日,它仍是意外险中惟一一块由保监会亲自“操刀”的险种,保持着条款、费率和保单“三统一”的老传统。

  监管严格的另一层含义是,市场主体(保险公司)不具有话语权,即保险公司不能随行就市定费率,又很难切实从此项业务中获取利润,那么他们又为何长久乐此不疲?

  “这叫‘四两拨千斤’,”一位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承他们的市场策略,“通过此项业务赚取知名度,而长远的目标则是带动其它保险业务的开展。”“航意险并没有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此相对,目前我们更看好整个交通工具的保险,”另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还给我们作了如下事例说明,“比如,除航意险外,还包括火车意外险、轮船意外险、汽车意外险等一体化的险种,未来可能更有市场空间。”

  “共保”体制裂痕加剧缘于内力?

  有人认为,2003年1月1日将是改变航意险保险公司命运的日子。因为根据修改后的《保险法》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的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财险公司的介入,使航意险市场竞争主体增多,将打破现有的共保体制,而政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是媒体在炒作。”对此种说法保险公司显然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其中忽略了保险公司的主动性,“实际改革的愿望缘自保险公司,而非政策使然。”

  今年6月,平安保险率先推出了“100元买断全年航意险”新产品,并开始在网上销售;7月,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瞄准暑期出行高峰推出了“综全交通意外险”,以价格优势力撼20元单程的传统航意险;中国人寿“国寿交通吉祥卡”,太平“世纪行”交通意外保险卡……种种“各行其是”花样翻新的事实说明,在政策出台之前共保体制早已“松动”。“政策只是对我们现行做法一次证明,推动航意险改革的,打破现有的共保体制,真正动力来源于保险公司。”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卖机票的不如卖保险的赚钱。”这是1995年至1997年间,航空机票代理点最流行的一句话。当时卖一张机票的利润率仅有3%,而卖一份保险的利润率则可高达80%,一提起当年航意险代理市场混乱场面,许宁迪仍然记忆犹新,“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各保险公司不惜血本,竞相压低代理费。”为了规范市场,1997年由中国人寿保险牵头,联合太保、平安保险三家共保的航意险体制应运而生,按其当时的市场份额占有量,出险后赔付比例为,中国人寿占50%,其余50%由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再分配,各地区比例略有不同。

  “这种办法在当时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但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向记者介绍,“问题在于现在保险公司在处理航意赔保上,基本依据的只是惯性。”由于长期由三家“垄断”共保,他们开始渐渐疏于在形式和服务上的创新,航意险目前仍保留着手工出保单的原始操作方式,其低效率和欠安全性成为人们长期诟病的话题,“实际完全改用一套电子出保单系统,从技术来讲根本不具难度,而关键问题在于三家谁有意愿去挑这个头。”

  “这样做既不能满足市场服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公司形象造成损害。”发言的这位保险公司负责人显然已经开始“觉悟”了,对新电子保单形式他们早就跃跃欲试,但在各方利益协调的过程中,他们屡次欲言又止,“共保体制不利于创新,而最好的方法是打破它,”言语间颇有一番破釜沉舟的决心。

  为什么如今对于打破共保体制,保险公司的改革意愿如此迫切呢?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航意险垄断体制出现裂痕,关键原因在于原有共保主体利益出现不均。而事件的导火索就是,去年新华保险和泰康保险的“插足”。

  在“三家共保”向“五家共保”体制的转变中,受“迫害”最深的当属航意险市场“老大”———中国人寿。从当初独自占有90%以上航意险市场份额,到三家共保后的50%,许宁迪表示,之所以不惜以自己的市场份额为代价,一方面是出于市场规范的需要,另一方面政策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如今三家变五家,甚至今后的更多家,意味着中国人寿需要拿出更多的市场份额去协调利益,自然就更不“受用”了,“市场主体在增多,这种体制自然好景不长。”许宁迪还是含蓄地向记者表达了观点。

  与“老大”的“保守”相对,另两家公司的表态显然火药味十足。“现在共保体制已经很难维持了,”刘理似乎并不顾及自己的语态,作为一家商业化运作比较充分的保险公司,它完全有理由认定是体制拖了他们的后腿:“到上海机场你可以发现,那里已经有二十几家保险公司在卖航意险,对此太保也必须放开手脚发展自己。”

  “平安保险已经在做‘决裂’后的准备,”吴鹏告诉记者,目前一张张与各省市代理机构签订的战略协议正伺机而动,直等“枪声”一响便倾巢而出,“这种战略联盟绝不仅限于航意险范畴……”之后的话他认为有关商业机密不愿多讲。

  当然,无论是外力下的政策使然,还是三大保险公司“自行了断”,明年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结果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航意险市场服务将更加完善、竞争更加激烈。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 】【打印】【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有大奖!缤纷新年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烟火的季节
[黄品源] 简单情歌
[光 良] 握你的手
[和弦] 老公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行业信息高速路!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电缆采购项目
卖:自动播出系统
企业推荐
 陕西伟志集团
 三九礼品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中医药专治牛皮癣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