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梅波 傅静成都、广州报道
◎今年5月1日,国家税务部门宣布对白酒进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根据新政策,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按出厂价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与此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指酒厂生产前,从外部购买的食用酒精等原料)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
费税的抵扣政策。
◎政令一出,业界一片哗然。专家认为,全国白酒行业去年的销量大概在500万吨,如此一来全行业要多纳税50亿人民币,白酒业必将遭受重创。
炮轰名酒
贵州醇酒厂的鄢文松厂长最近很纳闷,今年国家向每斤白酒增加五毛钱的消费税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怎会有那么多的大酒厂叫嚷着被推到悬崖边上?要知道,对于那些动辄几十几百元售价的著名白酒品牌来说,每瓶(斤)增收的五毛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难道拥有上千亿份额的中国白酒业真的就会被这五毛钱击溃?
5月消费税政策出台以来,一时间,小酒厂出局,中低档白酒退出市场的传闻甚嚣尘上。为寻找对策,各产酒大省纷纷召开紧急会议,着力研究如何减少损失。“所有的会议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如何合理避税;二是如何争取减税。”鄢文松说。
一阵紧锣密鼓之后,市场上出现两个颇令人意外的局面。一方面所有酒价的涨幅高于0.5元很多倍;另一方面一些高档白酒的涨幅远远大于低档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川白酒业。6月中,泸州老窖
开始取消给经销商的返利,上调酒价。8月中旬,涨价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成都各大商场,五粮液从305元涨到318元,剑南春从91元涨到136元,而茅台精品酒的价格更是从1468元爆涨到2280元。全兴、沱牌和郎酒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有人统计,一个月不到,成都白酒市场的平均售价涨幅已达10%。几家接受采访的商场声称,如此大规模的集体涨价还是第一次遇见,并估计这个价格还会上窜。
9月17日,面对全行业的涨价狂潮,鄢文松直击行业软肋。“事实上,最致命的问题不是五毛钱的从量增税如何,关键在于从量征收后那笔25%的税收,这才真正是那些本来就靠政策避税转成利润,作为基本生存发展条件的大酒厂说不出的苦衷。”鄢说,“一些名酒厂每开发一个品牌就宣传是自己科研攻关的结果,是多少年精心酿制的名酒,却不敢让消费者知道很多‘名酒’是从散酒市场收购来的。现在一律不准抵扣,全部要按规定上缴25%的消费税,无法再赚得盆满钵满,这正是他们的难言之隐。”
涨价的背后白酒一飞冲天的价格似乎证明了鄢文松的观点。从一开始,厂家对涨价理由的解释就显得十分暧昧。剑南春说涨价原因是换了酒瓶包装和瓶盖,并称自己的基酒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而郎酒、泸州老窖称其只是在低档酒的售价上进行了微调,全兴、沱牌干脆否认涨价。
四川去年白酒总产量为1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但其中70~80%都是中低档酒。据了解,川酒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全兴、沱牌的高档酒所占各自产量仅为10~30%。按照新政策,四川白酒企业一年的新增税将超过12亿。由于抵扣政策取消将大大增加生产低档酒和外购酒企业的负担,因此新增税分摊到各个白酒企业将是一个大包袱。“如果不提价,我们只有关门。”许多白酒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
泸州老窖的举动更是耐人寻味。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早在6月初,泸州老窖就广发英雄贴,遍邀知名川酒负责人齐聚泸州市,秘密举行了一次“白酒峰会”。据称集体提价正是在这次峰会上达成的共识。会
后,泸州老窖立即行动,打响涨价“第一枪”。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称,白酒涨价纯属迫不得已,“白酒企业都希望通过涨价暂时弥补一些增税后的损失。但你涨我不涨,那涨价的企业将面临失去部分市场份额的危险。”
9月17日,在广州举行的21世纪酒类财富论坛上,国窖1573酒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卢国利透露,尽管泸州老窖质量很好,但一直售价偏低。由于以往没有抓住提价的机会,因此逐渐与五粮液等品牌拉开了距离。他认为,此次增税对泸州老窖是个好机会。
高端博弈显然,在错综复杂的涨价原因背后,主宰企业行为的是各种各样的心态。
然而,名酒厂们乘机大幅涨价的行为却受到不少批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著名研究员达凤全认为,在目前粮食降价的前提下,白酒提价违背了市场规律。这是白酒企业对市场的错误判断。”
“国家调税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高度酒的发展,整合白酒资源,这是从大局出发,一个理性、成熟的企业应该服从大局,最忌的就是将政府行为转嫁给消费者。”达凤全认为,白酒涨价必将是一种短期行为。
近几年来,国家政策的限制、葡萄酒和啤酒的联手夹击,令白酒企业举步维坚。
随着白酒市场份额的不断萎缩,总产量从1996年的800万吨滑至去年的500万吨。
行业市场的连续低迷,使很多企业不得不寻找新出路,开发高端酒市场就是比较集中的表现。目前,名牌酒厂冲击高价酒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在广州,自从全兴推出售价高达400元的水井坊以后,白酒的价格就不断飚升。茅台和五粮液等也先后推出自己的高价酒。“高利润的高价酒将是白酒业的重要出路。”郎酒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阎爱杰为推出高档酒做注脚说。
日前,从泸州老窖内部传出的消息称,该公司自去年推出198元的百年泸州老窖后,又于今年6月推出新研制的国窖1573,出厂价高达428元。7月,泸州老窖再推120元的清窖1757,表现出冲击高端市场的决心。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的公款消费和部分高收入者将构成高档酒的消费主体,不少厂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高档酒既可以提高品牌形象,又可以创造高额利润。”白酒专家梁邦昌说,“所以现在各省都有高档酒,比如安徽的古井、江苏的洋河、陕西的西凤和山西的汾酒等。”
在路上对于白酒品牌高端博弈的局面,贵州醇厂长鄢文松并不看好。他认为,中国高档白酒大多以浓香型为代表,这好比是一个围城,如果老在里面转,仅仅是低层次重复,虽然价位上去了,品质却无法有新突破。因此,只有破局和创新,开发新的香型和口味。“中国白酒今后的出路酒在于如何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享受型的高雅品位。”鄢文松说。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有人甚至提出打破白酒行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窠臼。但是,人才的匮乏却成为制约白酒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不少著名白酒往往处于偏远山区,而且是当地财政的命脉,因此,受区域文化限制,很多酒厂的市场意识和观念均受到很大影响。“白酒企业缺人才,尤其是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白酒专家梁邦昌说。他认为,人才的缺乏正是造成市场短视和竞争混乱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喜欢做牌子酒,随便找个典故就说自己是百年老窖,实际上只是一些刚做几年的品牌。”古井集团市场部经理梁金辉深有体会地说。他认为,除了这种恶性透支文化概念的现象之外,目前市场普遍存在“四高一低”的现象:即高价格、高促销、高回扣、高广告以及低品质。由于很多酒成本低售价高,不少厂家就成倍地让利给经销商,甚至促销小姐的开瓶费都达到50到100元。
白酒业的乱象使不少人忧心忡忡,白酒专家王民朴认为,涨价不是白酒企业走出困境的救命法宝,调税后白酒企业的最佳应对方案是转型。“其中中小白酒企业投入小,退出壁垒小,可以向果酒等领域发展;而知名白酒企业退出难度较大,只有提高中高档酒的比重,降低成本和营销费用来缓解企业的压力。”显然,消费税的增收已经开启市场整合的大门,涨价和高档酒的出现只是中国白酒突围的一场序幕。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将有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或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并于5至8年内完成初步整合。也有人士预测,中国的民营资本将是其中最有竞争力的一部分。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