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本报实习记者郇丽) 目前,中国白酒业内出现这样的说法:白酒业三年内必遭重创,一些名酒厂将会举步维艰。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白酒市场已经非常混乱,短期利益的驱动让众多白酒企业忘乎所以,白酒文化正在沦丧,非理性的发展令这一传统产业行进在近乎“自杀”的路上,然而企业们对此却是集体无意识,毫无反省迹象。
挂羊头卖狗肉
中国白酒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说,近年来兴起的白酒品牌七成系食用酒精勾兑等所谓的新工艺,并非纯粮酿造的传统工艺。白酒是我国的传统手工产业,其酿制工艺复杂,配粮讲究,生产周期长,酒精勾兑完全是高额利润驱动的结果。
勾兑酒良好的市场效应源自于广告,白酒广告一直在有意识地混淆概念。以茅台酒“九月九的酒”的广告为例,它声称“采用国酒茅台同样的工艺精酿而成,是老百姓喝得起的茅台酒。”但是,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工艺是不可能酿制出浓香型的“九月九的酒”,而且像茅台这样的老牌酒业,更不是哪一种酿造工艺可以简单效仿的。优美的广告让消费者确信喝进胃里的是粮食的精华,怎么也没想到是酒精勾兑而成。
买断经营砸烂名酒招牌
有关机构对陕西省的白酒市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五粮液酒厂和茅台酒厂都有几十个同等价位、相同香型、度数的品牌在市场上一起销售,令人难辨真假。业内人士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酒业的买断经营。
五年前,四川阿尔泰实业公司首开酒业买断经营的先河,先后买断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湘酒鬼等几十家名酒厂的数十个品牌,上百个品种的白酒,可以说阿尔泰通过此种方式一夜暴富。
一时间,各地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通过各种关系与名酒厂度身定做自己心目中的“摇钱树”,名酒厂也开始把自己的系列名酒“满地乱扔”。一般情况下,经销商出100万元就可买到名酒厂的一个招牌。原本只有17家名牌酒竞争的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上千个名牌在竞争,每年白酒实际销售量中买断品牌占30%以上。与此同时,名酒厂也根本无法控制被买断品牌的质量,为了产量,不得不采用新工艺勾兑或委托小酒厂生产,五粮液、郎酒都存在这样的生产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其它加工行业的贴牌加工无可厚非,酒业的买断经营实则是败笔,因为白酒业是一种文化韵味重于实际成本的产品,其在工艺、水源、窖池等的要求均非异地可以解决的。
曾经与茅台酒厂打了7年官司的贵州醇酒厂厂长鄢文松慨叹:买断经营的泛滥导致了今天白酒市场空前的混乱,厂家急功近利地透支品牌,商家失去理智地违规操作,买断经营的恶果早晚会突现。
没有规矩的行业
近日,一位大型白酒企业的负责人透露,国家每年在白酒行业损失的税收达百亿元,而白酒企业的巨额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白酒是高税高利产品,白酒业内之所以能顺利偷税,一是因为勾兑酒根本无法统计产量,二是因为各级经销商之间很少开具正规发票,也不会相互索要。
白酒业第二个“不规矩”表现在厂商之间没有信誉。在几大城市轮流召开被誉为“天下第一盛会”的糖酒交易会上,各地食品、酒类、企业及供应商、经销商齐聚一堂,但玩的却是虚架式。厂商之间大把大把地签合同,盛会后便扔在一边,据业内人士透露,糖酒交易会上签的合同有效率近乎于零,往往是拎着一箱子空白合同去,拎着一箱子盖了章的合同回,但这其中哪怕有一份合同生效,这趟“差”就没有白出。但这在行内早已互成谅解,绝对不会有人“生事”。
白酒行业的混乱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的白酒企业3.8万家,所谓的骨干企业就有5400家,如此众多的企业却没有一个“法”来约束。确立一个“酒法”来拯救白酒国粹是当务之急。
业内人士呼吁,白酒作为一种文化,不应在经济生活中沦丧。白酒在市场经济中的“火热”不应付出行业声誉的代价。白酒业的觉醒必须立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