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三年内中国白酒业将遭受重大灾难

2001年01月10日 09:46  新浪财经 微博

  作为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传统产业,白酒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到冲击较小的行业之一,本应是走出国门大显身手的产业,然而因为自身行业的盲目扩张,非理性发展导致国内市场危机重重。一旦问题暴露,恐怕整个行业都会受到冲击,正好给蠢蠢欲动的国内外葡萄酒、啤酒及洋酒让出市场。记者在采访国内几家著名酒厂负责人时,无不对当前市场的混乱深表忧虑,更有甚至断言:三年之内,中国白酒业将遭受重大灾难,由于失去消费者信任,市场将急剧萎缩,国内众多中小酒厂的生存将异常艰难,甚至一些名酒厂也将遭受重创。

  看来,白酒业真的是应该反省一下自身的处境了。

  一、七成白酒酒精勾兑,品质变异导致白酒文化品质沦丧。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级评酒大师沈怡方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的发言可谓语惊四座:近年来兴起的白酒品牌七成系食用酒精勾兑等新工艺,但在广告中均称传统工艺,纯粮酿造,同时列举了国内多家酒厂的名字。此番话语一出,立刻被国内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然而这篇本来应该在广大酒民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报道,却只是在行业内引发了一场议论,之后便烟消云散了。随着今年销售旺季的来临,国内白酒企业的万种品牌再一次粉墨登场,从央视的各套节目到县级的有线电视台,“酒疯子”们纵火烧钱,在强大的广告支持下,新旧面孔再次呼啦啦地摆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而再此刻,举怀豪饮的消费者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自己喝进胃里的“美酒”大多是所谓新工艺——食用酒精加其它化学品勾兑而成的新白酒。

  我们喝了几千年的白酒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变的如此陌生呢?归根结底,全是一个利益问题。众所周知,白酒是我国传统手工产业,酿制工艺复杂、配粮讲究,而且周期较长,相对成本较高,如果某一个酒厂要在短时间提高产量的话,困难非同一般,我国著名的茅台、泸州老窖经过百年发展,其产量不过年3万吨左右。而对于勾兑酒,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一位退休的酒厂厂长说,一吨优质的酒精不过5000—6000元,如稀释成40度左右的白酒,一吨酒精就成为2吨白酒,等于4000瓶白酒,成本不过1.5元,加上勾兑费用、灌装费用也不过1.8元左右,另外加包装、瓶子也不过7—8元,而出厂价却一般在25元以上,而酿造酒加上包装一般成本在25元左右,对于厂家来说,哪个划算一看就明白。而在2000年上半年,一种名叫“调酒液”的东西被炒的沸沸扬扬,据称这是一种高能化学品,其功效像糖精、醋精一般,使用调酒液酒的成本将令人不敢相信。

  当然,业内也有另一种说法,酒精酒是一种进步,是白酒工业化发展的趋势。殊不知,有一种东西它叫文化,如果喝酒只是因为酒能醉人的话,恐怕喝酒者已成稀有动物。消费者花几十元,上百元买一瓶酒是因为它悠久浓厚的文化色彩及神秘的工艺过程,是粮食的精华部分,就像书画作品、文物一样,如果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人们叫他赝品,说穿了:假的!

  由此可见,白酒企业还要好自为之,切不可惟利是图,而不顾行业的前途自断财路,如果哪个酒厂不服气,请为什么不在包装上印上酒精勾兑,而却千篇一律地以次充好,鼓吹自己为传统工艺,纯量酿造?

  二、唯利是图,买断经营将砸烂名酒的招牌。

  顾名思义,买断经营就是买断某一品牌的经营权。这种在五年前由四川几家大型食品营销企业首开先河,而后在ⅩⅩⅩ等名酒厂的推波助澜下,迅速成为国内各地大经销商实现暴利的新途径。目前,仅某实业公司一家,就买断了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湘酒鬼等几十家名酒厂的数十个品牌,上百个品种的白酒。看到该公司通过“买断经营”一夜暴富,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通过各种关系与名酒厂度身定做自己心目中的“摇钱树”,一时间,名酒厂的系列酒满地乱扔,买断经营又成为白酒企业与经销商新的“婚姻”组合。

  本来,买断经营作为一种营销行为并无可厚非,但如果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恐怕买断经营就成为各名酒自掘坟墓的开始。目前,买断经营的模式一般为:由买方(经销商)给卖方(名酒厂)相当一批资金,(一般价为100万元左右,约10万瓶酒的价格),然后卖方按照买方提供的设计、名称、包装进行灌装,同时,买方要给卖方一个保底销量,卖方是钱到立即组织生产、发货。市场宣传、销售、价格均由买方来定夺并投资,卖方概不负责。说穿了就是买方掏钱让卖方亮出招牌,买方再打着卖方的招牌到市场上吆喝。在这场交易中,买方得到了卖方的牌子,又得到了相对廉价的产品,卖方在生产中得到了没有任何市场风险的利润,如此两情相悦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只可惜,这种被某些名酒厂吹嘘为品牌运营的成功模式在今天过后,明天早上就会成为各家名酒厂难以下咽的苦果,谁家牌子卖的最火,谁家会败的更惨。

  试想,买方在花了大钱之后,必然会在市场上想尽办法,由于买断的品牌太多,竞争当然会变的激烈,况且买家在市场上的法宝几乎都是名酒厂的招牌,这就使原本只有17家名牌酒在竞争,一夜之间变为上千个名牌在竞争。惨烈的市场上,为了求得一席之地或更大份额,各路买家怪招不断,甚至损招不断,如此下去,总有一天名酒的招牌会被经销商砸烂,失去消费者信任的名酒,还会有什么市场而言?仅笔者所在的陕西省,就有ⅩⅩⅩ、ⅩⅩ酒厂等同等价位、同等香型、度数的几十个品牌在销售。而且广告打的热火朝天,都是打着厂家的招牌自吹正宗。有一位投资几千万元的酒店负责采购的经理说,他曾经在同一天内接待了11位ⅩⅩⅩ系列酒的推销员,而且个个不同酒名,令人难辨真假。近乎无奈,他给工作人员下令,从此以后ⅩⅩⅩ产的任何酒不卖。

  面对此情,不知各名酒厂的老板心理是何滋味?

  如果说买断经营是名酒厂自己的儿子别人的娃,作为养父的经销商要砸生父的锅那到情有可原。而真正砸自己锅的,恐怕是名酒厂自己。其中原因,就是超生乱生的名酒厂根本保证不了买断品牌的质量。长期以来,谁还相信名酒厂的牌子?据四川省白酒协会一位同志发表在专业刊物《糖酒快讯》上的文章介绍,ⅩⅩⅩ1999年共生产白酒12.57万吨,而ⅩⅩⅩ所产的金六福、浏阳河、老作坊、东方龙十余个主力品牌的广告费每个都在千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过亿元。如此计算,其单一品牌产量至少应该上万吨,否则将血本无归,另加上ⅩⅩⅩ本身数万吨产量全厂所有品牌年产量至少应在30万吨以上,而12.57万吨以外的产量,笔者却不知从何而来?其出路无非以下两种而已:1.采用所谓新工艺勾兑。2.委托小酒厂进行生产,打上自己的招牌。笔者曾在ⅩⅩⅩ酒厂科研所卖出的一种品牌——“西北狼”白酒担任营销负责人,该酒在包装上说明产地为某某市岷江西路150号,实际是由四川某县酒厂进行生产的,此举不仅与有关法规不符,质量也确实不敢恭维。当笔者让工人逐瓶开盒用毛巾轻擦酒瓶上的霉点时,着实为ⅩⅩⅩ的前景捏了一把汗。

  名酒厂让地方小酒厂代生产的何只ⅩⅩⅩ一家,某著名酒厂负责人曾公开承认生产酒精勾兑酒,同样是以上那篇文章写道:四川省1999年白酒产量110吨……据省贸易厅统计,全省1999年销售白酒194.2万吨,其余80万吨从何而来?恐怕有的厂已从外省找厂生产了。当然,如果是家电企业,或其它产品搞贴牌加工或其它方式生产,只要采用统一工业标准并非不妥,而白酒作为一种文化意味重于实际成本的产品,其在工艺、水源、窖池等等的要求均非异地可解决,如果解决不了以上条件,质量又谈何保证?更不能容忍的是:由于浓香型白酒得到普遍认同,市场占有率较高,于是国内其它香型酒厂像ⅩⅩ等均大量生产浓香型白酒,不知风马牛不相及的酱香型工艺能生产出什么样的浓香型白酒?

  贵州醇酒厂厂长鄢文松在接受采访时说:买断经营的泛滥成灾导致白酒市场空前的混乱,急功近利的厂家不计后果地透支品牌,失去理智的经销商违规操作市场。到头来,只能是整个行业遭受伤害。

  实际上,买断经营的恶果何止于此。

  三、偷、逃、漏、避,巨额利润几成来自国家财政?

  在白酒行业中,尤其是买断品牌的经营中,偷逃税几乎成为公开地秘密,大家心照不宣地如法炮制,甚至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非常严重,仅此一项,逃税数目就触目惊心。据一位大型白酒企业负责人称,国家每年在白酒行业损失税收近百亿元。而偷、逃、漏、避税之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白酒是高税高利产品,除过增值税外,尚有消费税等等。一般是按照产量参考出厂价计税,对于买断品牌这等“私生子”,产量成为一大秘密。如勾兑酒,根本无法统计产量,此为逃税第一轮。之后,总经销下线各省经销商到各地区、各县经销商基本是私营个体户,几乎没有开正规发票的说法,层层下来,税金逃、漏岂能小视。有的买断品牌仅广告费每年都在亿元以上,而其产品经过多次交易之后,所有经销商的税金加起来又有多少?在国内所有地区(市)级以上副食品批发市场,靠卖酒年近帐百万者比比皆是,而他们交税又有几文?笔者走访了百余名酒经销商,其中不乏资产数百万元的大户,除过团体消费这等大宗买卖,否则从不开具正规发票,而他们,也从来不向上一层经销商索要正规发票。如此层层流失,苦的只有国家财政了。在白酒行业中,恐怕只有最后一拨经销商——直销公司逃税不多,是因为消费对象要发票才能报帐。

  据中国白酒协会资料,1999年中国白酒企业只生产白酒520万吨,而据另外一位资深人士讲,1999年实际销售白酒应在700万吨以上,其中买断品牌的销量已占30%以上,由此看来,每年偷逃漏税百亿元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高税行业,白酒业如此大规模的偷逃漏税,税务执法机关怎能坐而视之,日久马脚败露,执法部门必将大力整治,打罚补缴之后,一些靠偷逃税生存的品牌或小酒厂将自行消失,而暴利突然消失之后,整个行业都会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如此猖獗叫板《税法》,国家岂能坐而视之?

  肯定否也。

  四、厂商之间坑蒙拐骗,消费者上当受骗,白酒企业面临严重信用危机。

  被誉为天下第一盛会的糖酒交易会,分春秋两季分别在大连、成都、石家庄、郑州等几大城市轮流召开。作为行业最高规格的盛会,当仁不让地成为各地食品、酒类企业及其相关行业供应商、经销商推广产品、了解信息、广交朋友的大好时机。只可惜,即便是如此天下盛会,暴露出来的行业问题也足以让人为中国白酒业前景感到心酸。

  说出来也许没有人相信,但圈内人个个心知肚明。糖酒会是什么?是厂家打肿脸冲胖子摆架子给经销商看,经销商给厂家耀武扬威表决心玩。双方不问青红皂白大把大把签合同,回去后又像没事一般扔在一边不予履行。试想在国内外其它行业,哪有如此大规模公然违约的怪现象?恐怕只有白酒业了。笔者染身其间,与业内同行交流时,每每感叹这行业总有一天没有了规矩。明明是酒精勾兑,连自己都不喝的酒,偏要说纯粮酿造的美酒,明明刚刚生产,硬要吹嘘什么五年陈酿甚至三十年窖藏,更有胆大脸不红者,鼓吹什么六百年老窖云云,稍有理性的消费者会问:你那六百年前的窖池能产几两白酒,与这几十元的产品有何干系?苦只苦了广大只知道白酒是国粹而不分良莠的消费者,花钱买了个云里雾里。

  不知是中国白酒企业的老板健忘,还是火不烧身肉不痛,当年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秦池酒被媒体批露其勾兑酒本来面貌后,不仅自己连广告费也付不起,连整个山东酒业也跟着遭殃,至今鲁酒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回头看看我们目前的现状与秦池有何两异?国人有句古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假如有一天纸里面终于包不住火了,消费者知道自己受骗上当,对白酒失去了信任我们的情况又会好到哪里?

  我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白酒企业3.8万家,其中骨干企业5400家,如此众多企业争夺有限的市场并且都想出人头地,竞争肯定激烈。但行行都有自己无形的道德标准,无视天下人的尊严,恐怕必遭天下人的遗弃。

  遭受白酒欺骗火坑害的又何止消费者,就连媒体一不小心也要被糊弄几回。今年旺季来临,陕西省一企业在ⅩⅩⅩ买断一品牌自行推广,在打广告时,“精明”的经销商灵机一动,将库存多年无人问津的山东扳道井、心酒等拿出来换版面、换时段。时值中秋、国庆两节,各家媒体给职工发点福利,岂知正中了圈套。起初,经销商将这部分出厂价在10元左右的低档酒定价30多元,发现媒体根本不了解行情时,在一个月内竟然三次调价,直至每瓶80—98元。此次几乎涉及陕西省在西安市内的所有公开发行的报刊,以及十余家电视、广播电台。仅此一项,该品牌的广告费就节约数百万元。

  就在笔者写作此文时,也就是在一分钟以前,笔者到客厅取火点烟,发现电视台正在播放ⅩⅩ酒厂的“九月九的酒”的广告,此广告赫然声称:“九月九的酒采用国酒ⅩⅩ同样工艺精酿而成,是老百姓喝得起的ⅩⅩ酒。”闻听此言,笔者不禁哑然失笑,天下人皆知ⅩⅩ为酱香型白酒典型代表,怎能用同等工艺原料酿出浓香型的“九月九的酒”,另外此酒的品质与品牌地位又怎能和国酒ⅩⅩ相提并论?

  ……

  关于白酒行业的混乱岂止以上几点,众多已经发现或尚未发现的问题正威胁着这一古老的行业——真正的民族产业江山,白酒厂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用“短视”行为产生的效益甚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利润我们却不能容忍,而以一个行业声誉作为代价,我们觉得更加不可原谅,我们要向国内3.8万个酒厂,尤其是国内17家名酒厂发出呼吁:守贞。(鲍剑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清 文学硕士,职业经理人)

  本文所述细节未经核实,文中观点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