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家酒厂大抢饭碗 白酒业面临整合与创新

2001年03月05日 09:08  新浪财经 微博

  一、品牌整合:去杂留珍,不惜精力财力全心打造一批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知名品牌。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的重复建设与盲目上马,目前注册在案的白酒企业多达3.8万个,其中被称为骨干企业的就多达5400个,这一盛况用当年的一句民谣:“要当好县长,就要办酒厂”来概括恐怕再恰当不过了。也由此可以看出白酒企业由于高利高税而对当时各级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同时可以看出由于短缺经济与消费习惯造就的庞大市场,还有各名酒厂,老酒厂生产规模太小而使小酒厂的生存没有太大的压力,致使不断有新酒厂兴起来弥补市场的空缺。然而时过境迁,当年风起云涌的白酒业“大跃进”终于在今天遭遇了市场无情的打击,三分之二的白酒企业名存实亡,依然开张的也最少有50%以上年年在亏损或者年年为不亏损而努力奋斗。时到今天,以17种国家名酒和部分省级名酒构成的重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规模效益,同时市场的逐渐成熟也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影响力。一批如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贵州醇等等大型白酒企业初步显露出市场领导风范。但是,即使是国内最大的白酒企业五粮液集团,也年产量不过13万吨左右,占全国年产量600万吨不到3%,这与其“中国白酒大王”的称号相距甚远,为此,广告打的民怒难熄的白酒业其实也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麽真正的独领风骚。3.8万个酒厂,每个酒厂一个品牌也有3.8万个,如此多的牌子通过各自的方式在市场上左右突围,瓜分着有限消费群体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对中国白酒知道甚少的外国消费者来说,他们怎麽能在如此混乱的市场上牢牢记住一个中国白酒的牌子呢?想要打造几个世界品牌,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品牌忠实度、知名度等等方面均具有优势的国内名牌,然后再在国内名牌中精挑细选重点培养,才有可能使一批白酒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要打造这样的品牌,就得在国内大动刀斧,先通过自然淘汰90%以上现有品牌,然后再重新对保留品牌进行包装与市场定位,也许有可能成为世界名牌。诚然,白酒品牌主要依托的是文化的沉淀。一个白酒品牌要想成为名牌,尤其是世界知名品牌,除过其本身要品质优良外,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要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广泛的民间口碑进行支撑。目前我国的老八大名酒以及二锅头等等响誉国内的名牌无一例外是具有悠久历史以及丰富多采的民间典故与文化情怀。事实上,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族产品更容易成为世界名牌,有一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由此可见,白酒品牌要想走出国门,扬眉天下,并非没有可能而是充满希望,只是看我们本身的实力积累,操作技术够不够而已。为此,去杂留珍,重点扶持与培育本身素质优良,具有冲刺国际市场实力的品牌是国内白酒业的又一大课题,也是真正让中国白酒走出国门的第一条件。

  二、营销整合:用先进的营销理念打造高效有序的销售平台可以准确地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建国以后,我国一直对白酒类商品实行专卖政策,一直由各地方的糖酒副食公司进行专营。这几年,随着市场一步步的开放,在各地白酒专卖局的指导下,白酒市场也基本开放,由厂家自主选择具有经营资格的企业,工商个体户进行形式多样的销售,然而由于白酒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及经销商的实际素质等等因素,白酒的营销模式、促销手段、市场管理力度存在着严重的低水平竞争,无序竞争和混乱现象,相比食品行业中的纯净水、啤酒、方便面等在市场管理方面有着较大差距。当然,这和白酒工业缺乏国外企业竞争有着很大关系。同样也和缺乏现成的同行业模式可以引进或者借鉴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白酒专卖在国内市场已基本成为一种形式。白酒已经和其它任何商品一样,在大大小小的任何店铺和场所都可以自由交易,也并没有什麽特许证书之类。这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是好事,对大型白酒企业实施市场扩展也是好事,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对任何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公平的待遇。近几年来,很多区域市场都是一年喝倒一个牌子,新生品牌的市场生命力非常脆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营销管理出现了问题,由于厂方与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太过于单纯,同时在渠道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保护措施,大量的窜货、倾销往往使当地市场陷入混乱状态,将当地经销引入了价格占中,打到最后,窜货者与被窜区域经销商都没了利润空间,结果是都放弃了该品牌,市场断货后自然就谈不上市场了,一个刚刚卖起来的牌子就这样给自己砸了。为此,借鉴一些类似产品的成功营销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的市场状况,或者创造一种全新的厂商利益关系,能有效地防止窜货,同时使厂商之间互相为一个品牌的成长共同努力,精心培育。同时共同保护市场才是白酒品牌如何长期雄踞市场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白酒企业真正成长的市场基础。

  三、品质创新:突破现有香型局限,酿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白酒是中国白酒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出路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白酒企业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外国人不喝中国白酒,原因是中国白酒太过于烈。其实在全球几大白酒消费国中,中国人均消费白酒并没有前苏联的大部分国家多,甚至古巴等国的人均白酒消费也不比中国差,准确说,在有过社会主义经历的国家中,白酒仍然是餐桌上重要的消费品之一,虽然他们的白酒和我们的白酒在口味上存在着差异,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白酒,而且都是烈性酒,就工艺而言,要比中国的白酒简单的多。同时在法国,甚至美国也有一部分人有喝烈性酒的习惯。另外,有一种现象必须注意,我们中国人能喝习惯外国的白兰地、XO,那麽部分外国人喝习惯我们的白酒似乎也天经地义。适应新生事物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天性,只要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总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喝中国白酒的。当然,这就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给我们的白酒企业;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生产不同口味的白酒,应该说结合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文化背景、现有消费品的特点、消费习惯等等,开发在口感上、心理上能够接受的白酒,然后依附神秘的中国传统文化,利用慢慢渗透的方式逐渐推广,相信白酒作为人类共有的财富会培养一批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人群,从而打开中国白酒的国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在文化上包容之后进行创新。

  四、战略创新: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确定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创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运营模式是中国的白酒企业成长的当务之急。

  相比其它传统产业,白酒企业大规模的战略转型尚未开始。在现代企业运营手法被国内各种企业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的白酒企业大部分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市场操作理念,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思路,导致大多数白酒企业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竞争中,从一种现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凡是最早进入资本运作阶段,已经进入资本市场的白酒类上市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扩展速度都明显优于保守型企业,而且抗风险能力相对强大。虽然一部分上市企业并非国家名酒,但其市场占有率却明显比部分名酒高出许多。上市类白酒企业的成功是率先实施了战略转型,使企业的发展方向、重大决策更加贴近了市场需要。当然,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并非万能良药,在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企业中,没有上市也没有实行股份制的例子也不少。但相对而言,股份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科学决策要相对传统企业来说占有总体优势,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需要。在我国的几个白酒生产大省,不论是国家名牌还是地方名牌,或者川酒、黔酒作为国内名酒好酒基地,但其整体形象并没有准确定位与推广,与医药行业如广药、哈药相比在整体优势上相距甚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白酒企业好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发现团体作战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单兵操练的实际效果,而且在市场推广费用上不知要节约多少钱。如果有可能,在四川、贵州、东北、西北等区域的白酒知名企业相互结成战略性伙伴,在产品线上拉开档次与进一步细分市场,然后相互支持又相互竞争,同时以川酒、黔酒等为旗帜集团出现,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相信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占有率会稳中有升。在二十世纪的经济形态及企业行为明显地呈现为合作与竞争,在全球经济转型中,通过兼并、结盟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风险抵抗能力以及突现快速扩张成为国内外各种类型企业的重要特点。为此,国内的白酒企业审视自身的实际状况,调整战略方向,应用先进的运营手法,突现快速成长似乎已经迫在眉睫,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金家兴 鲍剑 李清)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