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次“莫斯科保卫战”(上)(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但是亚历山大·科夫洛斯基没有时间为此庆祝,因为在会场外,122名来参加冬奥会的前苏联运动员却遇到了麻烦。 2月10日当他们的班机飞抵纽约肯尼迪机场上空之后,机场拒绝提供地勤服务。在普莱西德湖开会的前苏联奥委会代表团紧急与美方协调,飞机才勉强转飞到华盛顿的杜勒斯机场落地。然后运动员从那里坐巴士抵达纽约州普莱西德湖,即使按照现在的条件,车程也在9小时左右。 待队员到达驻地之后,他们受到了美国主办方的“特殊照顾”——被安排住在暖气不畅通的房间,而且18个房间只有一个厕所。 结果,本来在冬季运动项目上实力强大的斯拉夫民族不仅在奖牌总数上输于美国,而且在一些强势项目上爆出冷门,被美国击败,其中就包括后来为美国人颇为自豪的女子冰上曲棍球项目。但在当时,甚至连美国人都认为他们的国家队水平一般。 B计划——抵制参赛 美国政府想取消前苏联办奥运资格的A计划失败,于是启动抵制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B计划。美国政府一方面威胁:任何去莫斯科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将会被没收护照,一方面要求北约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美国运动员被这突如其来的政治干扰打懵了。这时美国国内一个名叫体育自由(Sports Freedom)的组织已经准备好打官司,让法庭授予美国运动员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权利。不管美国奥委会和卡特政府作何决定,毕竟在美国有超过400名运动员为这次比赛准备了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对于每一位运动员而言,在其职业生涯中能经历的奥运会次数屈指可数。 官司还没有开始,美国奥委会已经抵不住卡特政府的巨大压力。1980年4月12日,美国奥委会就是否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进行了投票。匿名投票的结果是1064票赞成,797票反对,2票弃权。最后的决定是:美国不派运动员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这个结果让久不见抵制成效的美国政府长舒了口气,使他们可以将精力转向游说其他国家抵制参赛。 但投票的公平性很快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质疑。本次投票的计票方式独特而复杂:参加投票的代表只有275人,他们来自政府内的体育机构、国内单项运动联合会和一些其他机构。而他们的选票则有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票数。每张选票最多可以代表10票。这意味着每个代表的话语权分量有异。 其中有很多反对票来自于非奥运会项目的运动联合会的代表。媒体质疑他们是否有权来决定奥运会的命运。 对于投票结果的争论最后不了了之,美国事实上是利用了投票规则的漏洞来抵制奥运。国际奥委会之后不得不修改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当国家奥委会在做类似决定时,参与投票的必须是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运动联合会。 此时距莫斯科奥运会参赛报名的截止日期只有1个月零7天。莫斯科奥组委原本预料会有140个国家参加,但是至此报名团队数远远不足。整个前苏联奥委会非常焦急。 当年时值美苏冷战,英、法等西方阵营国家的政府支持美国的态度明确,但是这些国家的奥委会却踌躇是否要违背奥运精神,把政治和奥运搅和在一起。“当时很多国家的奥委会内部对于是否来参加意见分歧很大。” 亚历山大·科夫洛斯基说。如果西方国家阵营都不来参赛,这场奥运会将很尴尬,因为这些国家中包括了太多体育强国。 法国奥委会第一个冲破政治防线,加入参赛国队伍。那是在莫斯科奥运会正式报名截止前大约10天,法国奥委会进行了投票,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支持法国派队前往。 “这引发了一场雪崩式的报名潮,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奥委会不顾来自政府的压力进行了投票,派队前往。”亚历山大·科夫洛斯基告诉记者。上一届抵制参赛的24个非洲国家中有10个左右都寄来了报名表。 尽管如此,到1980年5月19日参赛报名截止时,总共只有80个国家的奥委会报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这是1956年以来参赛国家最少的一届。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