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中欧2003级EMBA毕业典礼 > 正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十年卓越路(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8:32 新浪财经

  第3章 拓展篇

  中国最需要的是既懂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又了解中国实际企业经营环境的高级管理人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无疑为这种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应该是中国管理腾飞的真正希望。

  ——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

  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中国的人均经济增长率位列全球第一,一举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使管理人才奇缺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中国企业在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也就给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在政府意识到管理人才短缺已成为经济更快发展和持续增长的主要障碍之后,国家教委于1991年批准了9所高校首批开展MBA试点教育工作。1994年又新增17所院校开设MBA课程。截止2000年,全国已开设95个MBA课程,其中包括32个中外合作课程。

  作为中国管理教育的先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过去10年也经历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学院的办学规模几乎扩大了10倍,学院的办学活动扩大到全国各地,而学院的影响则扩大到亚洲和全球。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所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她见证了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自身也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丰碑。”如今学院已被公认为中国规模最大和质量最高的管理教育提供者。

  3.1 浦东校园的落成

  自古创业多艰辛,这对于成立于1994年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来说更是如此。学院成立之初,临时租借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办学。由于场地有限,有的教授和员工不得不坐在走廊里办公,许多学生只能被安排到在校区以外住宿。因此,学院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决定抓住机会,设计一个设施完备的独立校园。1994年11月8日,学院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举行成立大会,同时也举行了新校园奠基仪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浦东校园是中国大陆首个专为研究生层次的商学院设计建造的独立校园。它为学员、教授提供了一个融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的理想环境。浦东校园由美国贝聿铭设计事务所进行整体设计。该事务所因成功设计巴黎罗浮宫的金字塔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安德森商学院等著名建筑而享誉世界。考虑到办学规模的发展和资金来源,浦东校园分两期建设。1997年12月28日,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并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顺利竣工。1999年10月,学院384位MBA和EMBA学生、所有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学员,6名长期教授和其他访问教授,以及117名员工从过渡性的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全部迁入了新落成的浦东校园。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件大喜事。

  在60亩土地上完成了浦东校园首期工程后,学院拥有了空间宽敞、设备先进的办学设施,克服了原先教室、办公室和宿舍不足所带来的种种困难。首期工程建成的设施有:学术中心(I)、演讲厅、西班牙中心、

图书馆、餐厅和2幢学生宿舍。

  随着首期工程竣工,学院立即着手二期工程的准备工作。2002年下半年,学院二期工程正式开工。2004年初,仅花了不到2年时间,二期工程就顺利竣工了。从此,学院拥有了一个融古代中国园林艺术和现代国际都市风格为一体、开放而又静谧的完整的校园。

  二期工程的竣工使学院拥有的建筑面积翻了一番,达到了4万平方米。新增加的设施包括:2幢教学中心、2幢学生宿舍、1幢教授公寓和1幢体育馆。

  几乎与浦东校园建设同步,学院也加紧了解决北京办学设施的努力。1998年学院北京办事处在北京达园宾馆正式成立。2002年为了满足华北地区对日益红火的学院课程的更大需求,北京办事处迁入中关村融科资讯中心。新址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设有现代化的梯形教室、讨论室和办公室。也是在2002年,为了满足华南地区对学院高层经理培训课程日益增长的需求,学院正式成立了深圳联络处。深圳联络处位于深圳国际商会大厦,聘有3位员工。

  3.2 区域扩展的成功

  中国政府对于高等院校异地办学有着严格规定。然而,政府给予我们这一“教育特区”的大力支持使学院处于相对有利和灵活的位置,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则使学院的区域拓展成为可能。

  学院在成立之初,就把自身定位成一家立足中国的国际化商学院。这一定位意味着学院要成为一家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商学院。因此,学院在立足于上海和长三角的基础上还积极寻找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机会。为此,学院选定上海、北京和深圳作为向全国发展和扩大影响的三大基地。1998年学院成立了北京办事处,2002年又成立了深圳联络处,这使学院在华北和华南地区的办学活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上海、北京和深圳是中国最重要的三个城市,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运输中心,而深圳则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在过去20年里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这三大城市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具有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并且对我国其他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作用。如果学院能够在这三大城市中站稳脚跟,就可以将自己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这一地区扩展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已有多个省会城市盛邀学院前去为当地企业开设公开课程,甚至高层管理硕士课程。

  与此同时,学院还致力于向海外的发展。学院目前与40多家海外商学院建立了交换学生项目,并在MBA项目中招收了约20%的国际学生。此外,学院还与西班牙的IESE商学院、英国的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等密切合作,为跨国企业开设了一系列国际课程。这些不仅使教学具有全球化的特色,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区域扩张的成功拓展了学院的活动空间,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为学院创建世界级品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3 教学活动的拓展

  学院最初的办学规模非常小。MBA和EMBA都只有1个班,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也仅有240人次的规模。事实上在最初的一、两年里,由于社会对管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不充分,且学院尚未建立品牌,学院的三大课程在招生方面均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然而,不懈的努力终于带来预期的回报。学院从成立后的第三年起就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其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开设的各种课程也越来越受社会欢迎。

  1995年3月13日开学的学院首届MBA只有58名学生,选修课也只有很少几门。1997年后MBA的招生数翻了一番,达到了每年128名。从2005年起,MBA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每年180名。MBA课程的选修课也在不断增加,以适应迅速变化的中国和国际经济动态。

  1995年5月8日开学的学院EMBA课程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EMBA课程。当时只招收了1个班级,在上海授课。如今,学院EMBA课程每年招收8个班级,其中5个在上海授课,3个在北京授课,招生总数为480名,在整个亚太区名列第一。根据计划,学院将从2005年起在深圳开办EMBA课程,2005招收1个班,2006年扩大为2个班。

  此外,学院EMBA的培养方向已从原来的一个方向扩大为目前的三个方向。除了保留最初的综合管理方向外,学院新增加了金融和高级营销两个方向,以满足特定领域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

  增长最快的是学院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它几乎以每年递增一倍的速度迅速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理人培训中心。参加培训课程的人次从1994年的240增加到2003年的6000多,2004年预计为7000多。与此同时,根据特定公司管理培训需求量身定制的公司特设课程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学院不但提供各个领域的公开课程,还提供年轻经理管理文凭课程、医院院长管理课程、CEO课程以及量身定制的公司特设课程。这些课程传授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理念。

  除了以上三大核心课程,学院还举办管理论坛、巡回管理演讲以及各种国际会议,并翻译和出版各种管理著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论坛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供与会者与政坛领导、商界领袖和社会精英直接交流。在管理论坛上发表过演讲的著名人士有:欧盟欧洲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世界经济论坛》董事总经理克劳德-司马加、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米其林集团董事长兼CEO爱德华-米其林、艾默生电气公司CEO戴维-法尔、摩根斯坦利集团主席兼CEO菲利普-波赛尔、伦敦商学院院长劳拉-泰森、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以及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等政界要人、商界巨子和学术大师。

  如果说管理论坛的主要受益者是学院大家庭成员的话,那么巡回管理演讲则使受益人范围大为扩大。每年,学院都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巡回管理演讲,探讨当今企业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学院还经常主办或协办一些全国性或全球性的会议和论坛,如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世界经济论坛上海企业家圆桌会议、全球供应链大会、2003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和2003中国并购年会。举办这些会议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来自国内外的学者和实务者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体会,探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最新见解。

  从1999年开始,学院还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管理译著出版计划。其目的是向中国经理人提供一条学习国际管理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捷径,帮助他们为所在企业和自身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通过与一些著名学者及出版商的有效合作五年来已有《中欧-密歇根创新管理译丛》、《中欧管理新著译丛-经理人书架》、《中欧管理新著译丛-卓越领导》、《中欧-华夏新经理人书架》、《中欧-百森创业管理译丛》、《中欧-华夏电子商务译丛》、《中欧-沃顿创新管理译从》、《中欧客户关系管理译丛》和《中欧管理新著译丛-实用管理工具》等10个系列100多种优秀管理译著问世,并受到市场的好评和欢迎。

  3.4沟通各界的桥梁

  学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起着沟通中国与世界、学术界与商界的桥梁作用。

  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学生聚集在这里,通过学院设计的面向中国并融合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的课程设置,学习最新的管理知识与领导能力。每年学院的MBA、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都要接收数百名各种层次的海外

留学生,同时也派遣一定数量的中国学员赴海外进行交换或公司实习。这种双向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

  事实上,学院的成立和成功本身就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系的一个里程碑。学院新近成立的中欧文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欧文苑建立于2002年,是促进中国与欧洲之间信息、思想、知识和经验交流的一个界面。她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其他重要活动促进中欧政界、学术界与商界人士之间对于双方企业、地区的复杂性及现实情况的相互理解。这些活动得到了中欧双方领导人始终如一的大力支持,他们频频访问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学院同时还是学术界与商界之间沟通的桥梁。学院在课程开发和学术研究方面与企业界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了学院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企业要求。

  除了教学与面向实践的研究外,学院还组织了旨在密切企业界与学生关系的各种行业论坛、俱乐部和协会。学院不仅把这些活动看成一种制度要求,更将其视为一种学习战略。凭借地处上海的优势,学院成功地邀请到许多政府高层领导、著名学者和商界精英访问学院,主讲或参与高层次的论坛、研讨会、演讲会和社交活动。学院还通过组织或协办一些课程和活动加强商界精英与学生的沟通。这些课程和活动包括“欧亚青年领袖论坛”和“欧盟-中国年轻经理课程”等。所有这些活动旨在开发知识资本并提供与跨国公司与政府机构交流知识与文化的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