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迷雾

2019-06-28 09:55:29 作者:张军 收藏本文
A- A+

  转型、沽空,波司登去向何方?

  撰文|张军 梁超

  编辑|刘洋

  8号楼工作室

  主打冬季品牌的波司登,在这个夏日火了。

  6月24日以来,沽空机构Bonitas(博力达思)先后两次发布对波司登的沽空报告,仅24日当天,就导致其股票重创24.78%,市值蒸发60.9亿港元。

  针对沽空报告,波司登发布了三份澄清公告,开了一次业绩会。且在此期间发布了2018-2019财年财报,

  其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朱高峰在6月27日的业绩会上表示,“把资源放在主营业务上,我们向上提升机会非常大。”并称“对于沽空风波,一切以公告为主。”

  不过,多家券商对波司登给出了“买入”评级。国金证券纺织服装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表示,波司登的沽空是有利益纠葛的具有极大误导性的恶意做空。

  创立43年的波司登,赴港上市已有12年。有着进军美国波士顿的初衷,从江苏常熟起家成为“羽绒服王者”,到陷入困局再扭转局势,在这两份沽空报告之前,波司登一直被视为“转型”成功的范例。

  Bonitas二连沽空 波司登三发公告

  此次波司登被沽空事件,起始于本月24日。

  当日早间,因Bonitas的一份沽空报告,波司登盘中重创24.78%,为上市以来最大跌幅,市值蒸发60.9亿港元。并导致其股票从11时16分起暂停了交易。

  沽空报告称,波司登存在欺诈发行,认为波司登国际的执行管理层一如既往地腐败。“波司登的故事存在许多公开市场欺诈的情况”,包括夸大的收入和利润,波司登自2015年以来捏造了8.07亿元的净利润,多报了174%;未公开的关联方交易,波司登人为地向未公开的内部人士进行多次收购,人为地多付了人民币20亿元;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人民币5600万元的实物资产;向持有波司登65%以上流通股的波司登内部人士支付了重大历史股息等四项指正。并称“波司登股票一文不值。”

  波司登随后发布第一次澄清公告,否认上述四项指控,并表示报告存在误导性,对指控内容不负责任。

  6月25日上午,波司登股票复牌。截至当日收盘,涨15.03%,报收1.99港元。

  但沽空持续加码。

  6月26日,Bonitas再发沽空报告,除了维持之前的判断,还增加了关于女装项目收购的新证据。指波司登谎称现任深圳杰西品牌董事长周美和于1998年创立杰西,但直到2008年周美和才买下深圳杰西。并称波司登在收购杰西品牌后对其实际收入贡献夸大等。

  对此,波司登方面也发出第二份澄清公告,回应称报告依旧存在误导性,公司可能会尽快出具简短回应公告,并在下一步不排除出具更详细的澄清公告,亦不排除启动法律诉讼程序追究相关责任。

  随后,波司登再发布第三份澄清公告,对沽空报告提出质疑,称沽空报告所用的工商年报报告日期为12月31日,而本集团年报所用的报告日期为3月31日。上述报告日期所产生的三年净溢利差异为约人民币200百万元。

  发财报、开业绩会 券商力挺

  6月26日,波司登发布了2018-2019财年业绩报告。截至2019年3月31日,波司登营业收入约为103.83亿元,较上个财年同期上升约16.9%;毛利率达53.1%,同比上升6.7%。整个品牌羽绒服业务板块收入同比上升35.5%,达约76.57亿元。

  这是波司登首次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被沽空重点指控的女装业务,在2018-2019财年发展良好,业务收入约12.01亿元,同比上升4.2%。

  财报数据公布后,盘面打破下跌,迅速上涨到2.14港元,一度上涨超过7%。

  针对连续的沽空事件,波司登于6月27日上午11时举行业绩会。

  波司登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朱高峰称,“公司对股价十分有信心,没有花一分钱做股价维护。”他透露,公司主席高德康自2007年上市以来没有任何股份减持,也没有任何市场方面的配股,目前持股比例超过70%。

  波司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高德康出面回应称,中国羽绒服市场预期至2020年市场规模达1600亿元,而全球羽绒服市场规模于2021年度市场规模更达1.4万亿元,未来集团的市场空间仍很大。并表示,“做好自己,让消费者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针对沽空报告指出的,周美和在2011年的杰西交易中涉及关联交易的质疑,业绩会没有给出正面回应,朱高峰只表示“已经讲得非常清楚。”

  与Bonitas的沽空相反,在第二份沽空报告发布当日,即6月26日,包括国金证券、东吴证券、国金证券在内的多家国内券商对波司登给出了“买入”评级。

  中信证券称,首次覆盖波司登,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84港元(对应2020财年25倍)。中信证券认为,波司登作为中国羽绒服龙头,已被年轻、时尚消费群体接受,成为中高端羽绒服消费的主要选择。

  业绩会前,国金证券纺织服装首席分析师吴劲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波司登的沽空是有利益纠葛的具有极大误导性的恶意做空。

  营收增速放缓 曾长期陷入低迷

  根据波司登2018-2019财年(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数据,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9%,但相较于2016–2017、2017-2018财年17.6%和30.26%的增速来看,2018-2019财年增速有所放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8-2019财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波司登营收增速高达44%。半年增速与全年16.9%的增速差距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8号楼分析,波司登营收增速放缓,和其基数有关。波司登股票基本面正常,后续影响应该不大。

  中泰证券海外研究员李俊松则认为,“波司登2019财年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从整体来看,营收增速略高于预期,而净利润增速则大幅超过前期预期。”

  尽管业绩会上释放利好,以及营收首破百亿大关的消息,但就盘面来看,市场并未给出明显提振,27日盘面窄幅震荡,当日报收2.120港元。

  两份沽空报告对波司登股价产生如此大的震荡,也与波司登前几年的低迷期带来的阴影有关。

  此次财报显示,除了营收增收放缓外,波司登2018-2019财年内扣非后的净利润为9.44亿元,同比增长30.43%,高于营收增速,但相较于2017-2018财年内扣非后净利122%的增速,差距明显。

  而波司登在2013-2014财年至2015-2016财年内,营收增速分别为-11.63%、-23.57%和-8%,利润增速也在放缓。

  此前,根据欧睿咨询的数据也显示,波司登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2年的1.4%下降到2016年的0.7%,而在2014年失去了中国第一羽绒品牌的地位。

  直到2016年,波司登才开始走出下滑通道。

  赴港上市12年 全方位出击到逐步收缩

  波司登创办43年,赴港上市12年。

  但一直梦想进军美国市场的波司登,在赴港上市后很快就遇到新的麻烦。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服装业也未能幸免。

  到了2009年,则是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以及电子商务在中国爆发的临界点,这类四季服品牌在看到羽绒服市场的高成长性后,纷纷入局抢夺蛋糕。

  曾经的羽绒服王者陷入困局,年轻的消费者不再感兴趣,认为波司登是“给爸妈穿的羽绒服”。

  这些直接反映在了财报上:2012年集团销售额93亿元,2013年82亿元,2014年直降至62.93亿元,年平均下降率超过12%。2015年,波司登两度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营收、盈利继续双降。

  数字变化的背后,其实是波司登战略的失灵。

  羽绒服作为主营业务,最大的问题是生产经营活动随季节而来的周期性。高德康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开始推行“四季化”战略,向男女装进军。

  2009年5月,波司登收购“江苏康博制衣有限公司”(男装公司),开启多元化发展之路。但是,波司登男装的业务并不稳定,最高时销售额做到了年销售5.8亿元,但2012年后连续走弱,2012年销售额为4.8亿元,2013年4.78亿元,2014年2.76亿元。

  也是在2009年,波司登参股美国街头潮流快时尚品牌洛卡薇尔,2011年推出自有快时尚女装品牌瑞琦,随后又以扩股增资的方式获得了摩高休闲品牌、杰西女装品牌56%和51%的股权。但是竞争更为激烈的女装市场,波司登再次铩羽而归。2014年,波司砍掉了洛卡薇尔休闲装、瑞琦女装。

  在经过多年的矩阵式全方位发展后,高德康在2018年波司登业绩会上表示,未来集团将“聚焦主航道,收缩多元化”,这意味着波司登选择回归老本行羽绒服业务。

  2018年可谓是本土服装业品牌转型年,与其他品牌一样,波司登也选择了走时装周、翻新实体店铺、跨界合作等路子。9月,受纽约时装周官方邀请,波司登以独立品牌身份举办发布秀,随后联合国际设计师发布联名款,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升级重新开业,甚至还引发了排队抢购潮。一时间,媒体感叹“羽绒服之王回来了”。

  在6月24日海外沽空机构Bonitas连发两份沽空报告之前,波司登一直被视为“转型”成功的范例。他的创业经历亦被当做故事记录下来。

  8台缝纫机起家 进军港交所

  波司登是美国城市波士顿的谐音,但这个品牌的发源地,其实是在江苏常熟。

  1952年,高德康出生在江苏常熟市白茆镇的一个普通农家,跟着父亲学习裁缝手艺,进而选择了服装业

  1976年,24岁的高德康带着11位农民成立了缝纫组,用8台缝纫机开始了创业。至今这8台缝纫机还陈列在波司登总部。1978年,高德康改组缝纫小组为加工厂。为了厂子的生存,他集采购、缝纫、销售于一身,靠着辆自行车奔波往返于上海、昆山等地。

  1984年,高德康的加工厂开始为上海一家羽绒服做贴牌生产。当时羽绒服流行才10年,样式臃肿,颜色单调,并不被市场看好,加工羽绒程序复杂,许多企业都不愿接这样的生意。

  据媒体报道,第一次接触到羽绒服产业的高康德“就感觉潜力巨大”。随即调整经营方向,一边继续承接订单业务,一边潜心研究羽绒服的相关生产知识。慢慢地,他掌握了从生产、加工到制作羽绒服的技术。靠着之前的资本积累,他决定进军羽绒服行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也是在这一年,高康德决定不再为他人做嫁衣,创建自己的品牌。

  高康德曾在受访时说过,当年自己承接来料加工的品牌“秀士顿”是谐音美国城市休士顿,他在创建自己品牌时联想到美国温度常年较低的城市——波士顿,那里有哈佛、麻省理工等知名大学,于是利用谐音,取名“波司登”:一来,名字洋气,中国消费者可能会接受,二来,是希望波司登有一天能进入美国市场。

  注册“波司登”品牌,是高德康创业史上的重要拐点,迈出了打造羽绒服品牌的第一步。但是危机很快也就袭来。1994年,由于对市场缺乏充分的了解,波司登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卖了8万件,其中联营的、有品牌知名度的羽绒服卖了7万件,而波司登自己的品牌,只卖了一万件。

  2016年的《小康 财智》写到,重挫之后,高德康反思:产品定位和企业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大刀阔斧的改革由此展开——将当时羽绒服中的绒朵含量由30%提高到70%(后来又提高到90%);引入时装要素,在羽绒服的“时尚化”上动足脑筋。

  同时,波司登在央视打出第一支广告“波司登给你亲人般的温暖”,提高品牌曝光声量和高端产品形象。还在全国各地成立贸易销售公司,进入高端商场等。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波司登于1995年一炮打响,当年生产了68万件羽绒服,销售62万件,增长近8倍,全国销量第一。这个“第一”的优势,保持至今。

  此后,波司登开始实施多品牌战略,“雪中飞”、“冰洁”、“康博”等多个面向不同消费者,不同价位的子品牌先后成立。根据公开数据,2006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羽绒服产自波司登。

  抓住了消费增长带来的机遇的波司登,在2007年登陆香港上市,立起了那座里程碑。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文章关键词: 波司登 高德康 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