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正文
 

慎待债券投资 从投资债券角度看资金营运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5:00 金时网·金融时报

  陈俊杰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债券投资业务实际情况,目前来看,债券投资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声誉风险。

  战略风险。债券投资作为商业银行资金营运战略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全行的战略发展相适应,而资金营运的战略风险即在把握国家宏观动向的准确度时就会产生。比如,没有充分研判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以及银行资金来源的期限,就盲目扩大债券持有量、拉长持有久期,一旦宏观政策发生变化,不仅收益会缩水,很可能还会影响到全行整体发展战略,从而带来战略设计风险。仅就战略风险而言,从制定战略的开始,我们就必须对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债券风险进行评估,以避免整体战略的失败。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作为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最基本要求,是一切金融业务开展的基础,流动性不存在,任何业务的开展都是空谈。所以,肩负监控全行流动性风险责任的资金营运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防范流动性风险尤其重要。必须对备付资金的安全性及流动性进行适时的监控,注意异常资金的变动,进一步完善全行业务发展需要的资金备付管理体系,确定合理的资金备付余额,使盈余资金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积极运作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

  信用风险。资金营运业务的开展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选择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以及客户的交易诚信度,都会导致资金营运业务的信用风险产生。所以,在充分评估交易对手的资信程度之时,更要认真分析拟选择的资金产品风险度,选择合理的交易对手和产品,以防范资金交易的信用风险。比如,投资者在银行间货币市场操作中,在选择债券品种时,要区别不同信誉度的发债主体和不同产品的兑付风险。另外,同样是市场上流通的债券,从发行主体来看,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的信用风险不同;从债券的期限来看,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的信用风险也不相同。就防范信用风险而言,必须区别对待,用动态、敏锐、审慎的眼光来判别资金营运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至于资金营运的市场风险,从对市场的分析研判阶段就存在风险的潜伏,如果延续到交易对手的选择、交易谈判、交易实施直至业务合作到期,风险是无时不在的。仅就一笔债券回购业务而言,首先,如果我们对市场的变化趋势分析不足,就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其次,交易对手选择不当,就会产生违约风险;第三,如果交易谈判不当,则会导致资金收益的损失或其他风险的产生;第四,如果资金和债券的到期交割日一方未能有效履行协议规定,也会出现交易风险。所以,单纯依赖风险管理规定和风险部门来防范市场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每一名从业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实现全员风险防范。

  操作风险。资金营运的操作风险主要蕴藏于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中,风险的产生主要由操作人员的主观操作失误以及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所造成,具有不可预见性。就银行间货币市场业务来说,当前所有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交易完成的,因此,一念之差或是点击失误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是不可预测的。例如,在现券交易中,交易员不慎把成交金额输入错误,在协商无法撤单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债券卖空;到期交割时,如果没有发送“付款确认”或“收款确认”指令,就会造成整个交易失败。所以,我们在防范操作风险时,必须要求具体的经办人员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既要防范主观层面的操作风险,也要提前制定出应急方案以防范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

  声誉风险。信誉度是金融机构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它体现了一家金融机构的市场形象,声誉形象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该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如果出现声誉风险,将会导致挤兑、客户流失、失去市场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债券投资业务作为与全国金融同业合作的窗口,要求交易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比如,在询价交易中,对待客户要坚持礼貌、谦逊、诚信;在业务操作中,要快捷、周到;在与客户面谈时,要注重仪表、不卑不亢、坦诚相待。在整个业务的开展中,交易员一定要注意与客户交谈的方式、方法,避免因询价分歧发生争吵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坚持公平、诚信的从业原则,规避因违约带来声誉风险。

  上述风险的总结,是基于业务开展的角度进行的思考,而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从业人员金融职业道德、衍生金融业务的开展,以及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权限制衡不利等因素所导致的风险,也需要加以防范和化解。事实上,安全与风险之间的转换可能就在一瞬间,如果多做了一些风险防范的工作,风险可能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即使出现了风险,风险的损失度也会降到最低;而如果认为天下太平,放马�

仙剑缦湛赡芫驮谖颐锹楸缘乃枷胫星那牡厍狈刍�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并非只是制定了风险制度,或是建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就可以规避。制度的执行是靠人来完成的,无论我们制定了多少制度,如果从业人员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的危机感,未把防范和化解风险落到实处,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作者简介 陈俊杰 浙江萧山合作银行资金营运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特聘信息调研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