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4:33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关注当前四大金融热点系列述评之一 FN记者 杨建莹 编者按 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金融领域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短期外债增加较快等。
那么,信贷增长究竟为何过快?应采取什么办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短期外债增长较快是否会引发金融风险?央行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有何打算?本报将从今日起刊发系列述评,详细阐述对上述四大金融热点的看法,敬请读者关注。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在高位运行,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3908亿元,增长27.7%,高于去年全年的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908亿元,增长29.8%,也处在历史高位。二是当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较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有所回升。一季度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三是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2568亿元,增长14.7%,同比多增5193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贷款结构表现为“三多一减缓”,即票据融资多、短期贷款多和基本建设贷款多,而住房消费贷款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 正确分析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的成因,是实施科学性和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基础。货币和信贷增长过快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没有摆脱过去只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思路,在“十一五”规划开局年不断增加、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此外,还有以下两个导致货币增长和信贷投放过快的重要因素,一方面,2005年二季度后,较多的市场流动性导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在低位运行,较低的市场利率直接带动票据市场利率下降。同时,较低的市场利率既降低金融机构短期融资成本,又减少金融机构在短期市场获利,这必定会增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动机;另一方面,部分改革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达标后贷款意愿较强,一些尚未改革、资本充足率没有达标的金融机构道德风险严重,希望通过增加贷款来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也加大了放款力度。 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尚未改革到位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为促进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抓住主要矛盾,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抑制需求,保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其次,人民银行正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吸收市场过剩的流动性,使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三,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强化金融机构的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对资本充足率没有达标的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信贷约束。 最后,人民银行还加强了对银行的“窗口指导”,要求各行注意把握信贷投放进度,防止大的波动;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改善金融服务,着力调整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既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又要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强业务创新力度,防范利率风险;关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提高辨别风险的能力;发挥票据融资在支持中小企业和流动资金贷款中的积极作用,防范票据融资风险,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 当然,货币政策主要是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来确定的,其目标是既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一定程度的增长,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防止货币信贷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从而保持币值稳定。因此,今后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已出台政策的实施效果,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增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另外,要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还要注意用间接的、市场的手段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从而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