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棉花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09:13 中国质量报

  由于国内棉花加工能力远远大于棉花的实际产量,近几年棉花收购恶性竞争导致的棉花质量下降,已成为困扰国内各棉区的最大问题,在今年新棉收购中,这一问题依然突出。但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今年已在国内各棉区陆续展开,随着此次改革的深入,棉花产业可能面临重新“洗牌”,这种“乱军”抢棉局面也可望得到改变。

  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新疆,今年棉花总产量可能达到180万吨,但据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发改委调查统计,目前新疆境内各种棉花加工厂的数量已有820家,加工能力高达560万吨。在312国道沿线呼图壁县至玛纳斯县之间不到40公里的区间内,就可见10多家轧花企业,有的企业相隔仅几百米。而自治区和各地州都规定棉花收购加工厂之间至少应相距15公里。

  这种状况不仅新疆存在,国内其他棉区大都如此。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产量在700万吨左右,但棉花加工能力却是总产量的两倍以上,低档次、小规模、简陋的轧花厂星罗棋布。

  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不仅加剧了棉花收购市场的无序竞争,更重要的是致使棉花质量下降。几年前,新疆阿克苏地区只有不到100家轧花厂,今年已增加到192个。阿克苏地区有关负责人说,由于棉花加工能力过剩,企业互相争资源,尤其在棉花歉收的年份,棉花收购不顾质量的现象更加严重,致使新疆棉花多年来创下的优质信誉严重损毁。部分棉花收购企业和经销商不管棉花等级和品质,只要是棉花就收,致使棉花混等混级、等级虚高现象严重。棉花质量严重下降使运到内地的棉花又被遣返回疆,极大地影响了新疆棉花的声誉。

  棉花产业门槛抬高,恶性竞争可望叫停。去年国内市场棉花价格急剧下跌,大大挤压了棉花收购的利润空间,使不少轧花企业陆续退出棉花收购。不少业内人士曾乐观地认为,这一无序竞争的局面可能会有所改观,但今年新棉收购中再次出现哄抢棉花资源的局面却否定了这种预测。这也证明,仅靠市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无序的局面,还需国家从政策上实行优胜劣汰、宽严结合的差别待遇,用提高设备、技术、标准和产品档次等方式,实行强制性产业升级换代,抬高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借此淘汰一批规模小、设备差的轧花企业。

  事实上,我国政府已意识到这一点,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在5年内完成棉花检验的新方法、新标准和新体制的变革,这些方面都将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接轨。此次改革将改变原先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自行标注质量标识的做法,变为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由纤维检验机构在加工环节依法免费提供逐包取样、每包必检的公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次改革相匹配的棉花包型也将发生明显变化。采用国际通行的227公斤重的棉包包型,逐步废止沿用了数十年的82公斤包型,要求现有的加工企业逐步把普通小打包机更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打包机。

  这一系列措施,无疑会让目前对棉花收购环节无序竞争深表忧虑的人士欢欣鼓舞。他们认为,对我国数量众多、规模偏小的小型棉花加工企业来说,更换大型打包机等设备和改造加工技术条件的一次性投入较大,仅一台400吨压力的大型打包机就达200多万元,在棉花收购环节的利润空间日益减少的趋势下,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市场风险可想而知,我国特别是新疆的棉花产业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作者:赵春晖/文

  (来源:本站原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