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又燃圣火———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纪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08:59 中国质量报 | |||||||||
巴丹吉林注定是谱写神奇的沙漠,千年的漠风曾经与千年的胡杨结伴同行,千年的弱水河曾经与千年的骆驼刺结伴同行。 千年之后,神箭与神舟又在这里结伴同行,今天,航天勇士费俊龙、聂海胜也将从这里结伴同行。
2005年10月12日凌晨1时,风不刮树梢不动的东风航天城突然被一声口令打破了往常的平静。发射倒计时的指针告诉大家,神舟六号发射进入-8小时程序。 同所有定岗的科技人员一样,测发协调小组副组长郑永煌踩着钟点进入测发大厅,落座自己的岗位上。临射前的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郑永煌郑重地在发射责任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夜色阑珊,今夜无眠。凌晨4时的指针,仿佛一道无形的开关,把航天城内神舟宾馆的许多窗户同时点亮。被-4小时程序叫醒的各路试验队员,纷纷奔赴发射现场,去执行最后时段的任务。 初秋的大漠,寒意彻骨。凌晨5时,距发射塔架1000米左右的戈壁滩上,近百名摄影记者正在寻找理想的拍摄地点。在激动和兴奋面前,棉大衣抵挡不住的那份冰凉也算不上什么。 5时40分,问天阁外,在数千名欢送勇士的各族人民群众代表的欢呼、尖叫、掌声中,费俊龙、聂海胜精神抖擞地走出来,身着航天服的他们显得格外英武。简短而隆重的出征仪式后,他们乘上专车向发射场驶去。 5时58分,夜色中的塔架被周围的灯光照得通体透明,神秘而雄伟。费俊龙、聂海胜来到了发射塔架下。 6时15分,“飞船准备好,神舟六号可以进舱。”振奋人心的口令在载人航天发射场上空响起。 发射塔九层密封间,聂海胜在飞船工程师的协助下,从轨道舱进入返回舱就座;接着,费俊龙也钻进了轨道舱,他们分别对两舱状态一一检查确认。随后,费俊龙来到返回舱就座。 连接通信头戴、生理信号插头、着陆冲击测量仪插头,接通供氧装置,打开副风机…… 12分钟内,他们熟练地完成了一连串规定动作。 “北京,我是神舟六号。” “我是北京,神舟六号请讲。” “我听你声音好。” “我听你声音也好。” 一道道电波穿越时空,穿越千山万水,来回传递着航天员与各系统沟通的信息。 此时,发射场和火箭试验队技术人员正对神箭进行全箭状态检查。为确保此次发射成功,每一项发射预案都经过了反复演练,每一个发射程序都经过了认真研究,包括航天员的应急救生措施,都做到了万无一失。 7时20分,一轮硕大的朝阳弹出地平线。测发指挥大厅屏幕清晰显示,两名航天员并肩仰卧,神情自若地对照飞行手册,有条不紊地进行状态设置。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外,两个白色的探空气球冉冉升起,风廓线雷达疾速运转,很快将发射场高空风测量数据传到测发大厅。几分钟的精心计算,专家们为火箭选择出一条最佳的“通天之路”。 8时整,“1小时准备”的口令响起,两名航天员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航天服束缚带。 发射架上,3名技术人员启动配气按钮,开始给火箭贮箱增压,逃逸指挥员郑永煌命令相关岗位操作手密切关注火箭参数,进入逃逸值勤状态。 8时30分,塔架张开了双臂,一辆接一辆的客车将工作人员全部接离发射架,地勤系统发出了“允许逃逸”的指令。进入“30分钟准备”后,如发生危险,逃逸发动机将拽出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使航天员转危为安。 距发射只剩下15分钟,戈壁滩上的记者群中,已有人摁下了数次快门。测控指挥大厅内,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拿起可视电话,饱含深情地对航天员说:“希望你们全神贯注、沉着冷静、准确操作,圆满完成好此次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汇报,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中央首长和祖国人民重托,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坚决完成任务!” “5分钟准备。”两名航天员关闭面舱,整装待发。火箭控制指挥谭洪义下令操作手启动“舵机-1” 程序。 8时59分,东风航天城抚住心跳,在等待那个神圣时刻的到来。 “1分钟准备。”控制系统转电,火箭脱插全部脱落,摆杆已彻底摆开,导流槽开始自动喷水——— 巴丹吉林,一个注定诞生神话和英雄的地方。2003年10 月的辉煌与激情仍然清晰,2005年10月的烽烟又将传递旌旗。 “点火———” “起飞———” 9时整,大漠震颤,烈焰升腾,航天勇士的脚步踏响万钧雷霆。 船箭上升,全世界的目光随之仰望。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测控大厅内的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 9时10分,飞船准确入轨。 当“远望”二号船传来“太阳帆板打开”的消息,总指挥陈炳德健步走上指挥台,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宣布:“神舟六号飞船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东风航天城再次成为欢乐的海洋。 为了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中国人再次出征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