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教育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治本之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 15:50 《中国经济周刊》 | ||||||||||||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 任正晓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收入的差距上,事实上还存在着更大的文化素质差距。有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是7.3年,比城市居民少3年;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者中54.2%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在10%以上,大大低于城市劳动力的平均文化水准,而且这一差距还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是要减少农民的数量,真正把农民从农村、农业中转移出来。而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下,不仅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直接妨碍着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影响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这一状况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使农村居民的素质差距与收入差距形成恶性互动,从而有可能导致更为严峻的城乡社会失衡发展的局面。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国家应当把举全国之力实施农村全民教育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不变的基本国策。 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投入。而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是,那些文化教育落后的地方往往都是经济落后的地方,急待文化哺育的农户往往都是贫穷困难的农户,一些曾经脱贫的农户往往由于支撑子女上学而返贫。教育扶贫是根本的扶贫,教育减负是农户最大的增收。因此,农民教育的投入不能靠农民,必须建立国家预算投入机制和设立国家农村教育基金,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问题。 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现阶段农村教育重点是实施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农村教育基础建设工程。要统一制订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配置标准,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专项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进行全面的更新改造,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条件。要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任教资格进行全面审核,坚决淘汰不称职的“南郭先生”,农村教师的工资要纳入省级财政预算,要从根本上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 二是实施农村九年免费教育工程。要依据《义务教育法》修订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细则,并严格督促实行,同时,逐步将过去主要由农民承担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包括课本费)变为国家统一支付,使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平等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三是实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即大力开设县、乡两级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逐步做到县市设立全日制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对所有农村劳动力进行多层次、多门类的适用性强、科技起点高的职业技术教育。 通过对从业和后继农民、中坚农户、农村干部、中小企业家、农村经纪人的教育培训,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与智力保障,从而逐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居民之间的素质差异和收入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