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1月30日 14:04 中国经济时报
10月31日,由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等单位组织的“首届保暖内衣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直陈保暖内衣五大问题:缺乏行业标准;广告不实,打着高科技招牌误导消费者;价格离谱;质量堪忧;众多企业盲目跟风,无序竞争…… ◆“南极人”受查处 11月15日的“南极人”广告成为北京市工商局今年来查处的第一则违法广告,已严令其停止发布,并将继续追查,进一步处理。攻击同行,给保暖内衣大战添了一把“邪火”。 北京市工商局有关人士介绍,“南极人”修改前广告之所以受到查处,是因为广告内容明显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三令五申不许发布对比广告的规定,诋毁同行,排挤对手,是一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修改前的广告说:“保暖内衣行业标准即将出台,‘南极人’作为行业的主流企业与国家有关机构共同制定标准,并成为各项指标领先的名优品牌。”配合这段文字的是两张醒目的对照图表,分别以“七层保暖结构”和“棉+莱卡”与另两种保暖材料和面料进行性能指标对比,结果前者远远高于后者。 广告刊登后,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北京市工商局在接到举报后迅速采取行动,勒令“南极人”立即停止发布广告。北京市工商局称,国家不可能认定“南极人”的这种对比方式和结果,而其对比结果也存在出处不明等问题。 据悉,有关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对“南极人”进行严肃处理。但是,这位负责人强调,“南极人”违法广告仅指已被停止发布的这则,并不影响其他合法广告的刊播。 ◆广告促销 众明星摇旗呐喊 今年保暖内衣大战早在酷暑时节便由广告大战初见端倪。据透露,“俞兆林”今年的广告费比去年翻了一番,“南极人”投入的广告费号称1亿元。有消息称,今年在北京市场估计全年广告投入超过2000万元的保暖内衣厂家就有10家。 业内人士分析,广告是为了造势,而厂家动得这么早,是因为都料到今冬保暖内衣少不了一场火拼。 从五花八门的广告内容可见厂家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干脆说,激烈的竞争已使这些厂家“不择手段”。事实上,因违反有关法规而被查处的广告,并不止“南极人”一家。 今年9月,以“赵本山被‘外星人’劫持……”为内容的“北极绒健康保暖内衣”的产品广告被湖北省工商部门确认违法并立案调查,国家工商局亦明确表态该广告违法。 保暖内衣厂家对其产品的广告投入,可谓是不遗余力。在电视、灯箱里,人们都会看到众多的保暖内衣广告,广告里是一张张熟悉的明星面孔。徐帆对着葛优甜甜的一句:“噢!‘南极人’不怕冷!”韦唯一家子登台亮相,穿上“羊老大”防寒内衣;陈强、陈佩斯父子披挂“顺时针”上阵;穿着“俞兆林”的郑少秋“神清气爽”。港星刘德华和温兆伦亦加盟保暖内衣大战。刘为拍SUPERWARM保暖内衣广告,在新西兰零下10℃的高山取景;温兆伦以新品牌“杰品”内衣代言人的身份,拍摄了场面温馨的电视广告。此外,尤勇、凯丽、屠洪刚等影视明星、歌星都为不同的保暖内衣上镜现身。 ◆冷藏车内比英雄 与此同时,厂商和经销商的促销活动亦不断出新。俞兆林在北京一家商场门口摆上五台工业用鼓风机,以演示其抗风性;在成都,某品牌保暖内衣为了展示其产品的御寒能力,竟将一辆冷藏车开到商场门口做对比实验,宣布:如果有人不穿任何保暖内衣能在零下15度的冷藏车厢内呆上10分钟,便可获得该厂家一套价值200多元的保暖内衣。结果一名自告奋勇的男子差点在密封的车厢里丢命;在济南,一家保暖内衣推销商在街头摆开了场子现场推销,还让消费者现场用洗衣机洗产品以展示其不凡品质。 巨大的广告投入,使得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卖两三百元一套的保暖内衣,成本究竟在哪里? 有关人士建议:厂家不能一味劳民伤财地去挤广告战、价格战的“独木桥”,而要发挥自身的个性特色,在产品款式、流通渠道上做文章,采用商场专柜形式进行销售。这样,不仅资金回笼快,还可以准确反映市场销售状况,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生产量,加大企业运行机制的灵活性。 ◆专家细说保暖原理 保暖内衣广告中通常会出现一些似懂非懂的科技新名词。所用原料也成为一块越来越神奇的“魔布”:从最初的金属棉、三保暖到目前的远红外、负离子、纳米,以至中空纤维、白金纤维等,高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内衣织造中。你说一件能过冬,我说一件能顶三件羊毛衫;你说能保暖,我说能增温,还是人体空调;更有的还能吸水、导湿、抗静电、抗菌除臭甚至还能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血压等等。 南极棉、北极绒、火龙棉、太阳绒、泰达棉、抗寒绒等等,恐怕连专家都分不清它们的区别,而这些不同材料的产品又与品牌的名称混在一起。仅以南极棉来说,据说全国生产南极棉内衣的企业有70家,以南极棉做品牌的产品也不下几十种,还有南极人、南极绒、南极侠等,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纺织科学院的高级工程师文永奋说,其实,保暖内衣做得再好,至多也只能使体温增加2至3度,说顶几件羊毛衫实在有点夸张。保暖内衣一般靠三条途径来实现保暖,一是改进纺织材料,隔绝空气;二是加膜保暖;三是利用新技术,在纤维中加入特殊材料,“莱恩”、“莱卡”纤维属于第一种,这种纤维有类似空心的结构,可以隔绝空气,起到保暖作用,这和羊毛保暖的原理相同。 1998年上市的第一代保暖内衣采用的大多是第二种保暖方式,即在两层面料间镀反光膜。而现在我们听到最多的、最不明白的“远红外”技术则属于第三种保暖措施。它在纺织的时候将接近纳米级别的氧化锌或氧化锆一类的陶瓷材料加入到纤维中,由于这类陶瓷材料能激发人体血液微循环,所以可起到一定的升温作用。 文教授认为,不同的人,身体状况不同,穿上衣服的感觉也会不同。有的人可能觉得管用,有的可能感觉不明显。如果你想测验自己购买的内衣质量,有一个土办法,就是用保暖内衣和普通内衣作比较,两种内衣包住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进冰箱,过一段时间后看水温有没有区别。 ◆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哪儿 11月21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2000年全市保暖内衣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质量状况参差不齐,符合企业标准和质量明示担保的仅为39.4%。但由于保暖内衣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称,这次抽查不作合格与不合格判定。 这次抽查的联合企业标准Q/OATH 1-2000《保暖针织内衣》是由9家企业联合制定发布的。但业内人士却对这次抽查的“联合企业标准”提出了质疑:既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怎么能用几家企业的“联合企业标准”来衡量其它企业标准,这是不是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科学”、“公正”原则相背?为什么9家提供检测指标的企业又是被推荐单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保暖内衣中间体的安全可靠及材料不可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提出质疑。 研究纺织品纤维的专家介绍,从各家大品牌保暖内衣的广告和各地技术监督局提供的资料来看,各家公司的中间体所采用的材料无一例外,都是部分或全部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也就是老百姓能理解的石油产品的制成品,以名称来看有涤纶、丙纶、氨纶,当然也包括大名鼎鼎的“莱卡”,而这些高分子材料都是符合安全使用标准的,但均属不易自然降解,即不能以简单的掩埋方式进行处理的材料,都必须以焚烧的方法才能解除污染。 据纺织专家、保暖内衣标准项目起草小组组长王兰英透露,该标准涉及“保暖、导湿、透气”等21项内容。标准出台后,保暖内衣质量的优劣就可通过标准检测而一目了然,优胜劣汰局面初步形成。与会专家分析,通过市场逐步向品牌、技术、资金占优势的企业集中,几年之内,保暖内衣的绝大部分市场将集中在几个大品牌手中。 ◆市场混乱,竞争无序 市场调查表明:1998年,全国生产保暖内衣的厂家还只有10多家,市场实际销售不过30万套;1999年,生产企业激增至70家,全国销售量达到700多万套;而今年预计有500家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向市场投放超过3000万套的保暖内衣。资料显示,去年一年保暖内衣掏走老百姓20多亿元。乐观估计,今年市场的需求量不过1000万套。 天刚刚开始冷起来,一些商家的保暖内衣柜台已早早挂出了打折的牌子:八折,六折…… 价格混乱的同时,保暖内衣在品牌上也越来越难以识别。产品生产、市场分销、广告投入累加已高达数亿元人民币的“南极人”保暖内衣居然分属数家厂商,而且没有一家手上持有国家工商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书。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南极人停止在市场的经营。在南昌某商场,“北极绒”、“北极情”、“北极新秀”并立。 业内人士认为,技术“门槛”不高,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使一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一哄而上是主要原因。 一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分析,之所以出现价格战的说法,是有种种原因的。保暖内衣市场发展到今天,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到需要规模效益和很高的综合实力,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时代,投资者进入行业的门槛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低。有些企业盲目上马后发现,这个行业并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质次价低的产品商家和消费者根本就不认同,他们的产品最后只能在批发市场、小商场、地摊上出售,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自然会打出“价格战”的招牌,而真正的专业厂家是不会这么做的。 依照部分厂家向代理商宣传的资料,销售20万套利润近千万元,销售30万套利润超千万元,折算后一套保暖内衣的利润约30元左右。会不会因利润空间大而降价呢?厂家与代理商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部分厂家表示市场已经细分,自己推出白领喜欢的贴身式内衣,放弃了大众化市场,因为主打“高档”消费层,所以别人降价也不跟风。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市场利润丰厚,厂家谁也不愿马上降价把利润摊薄,但预计只要同一档次中某一品牌率先降价,很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跟风降价。尽管现在有相当多的人还是认为保暖内衣难登大雅之堂,但客观地讲,国内一些内衣企业近两年掀起的保暖内衣热,姑且不论其市场贡献有多大,但是为改变中国服装业的落后现状也尽了一份力。 明星也好、高科技也罢,能不能让消费者感受更轻、更薄、更暖的功能,关键要看保暖内衣的“真功”,否则,今年的保暖内衣不定还要透多大的风呢。(本报记者 许晖)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