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企业思想家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十大猜想
1、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仍会定在5.0%左右。原因一是确保我们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翻番的目标,要求隐含增长率不低于4.6%。原因二是在目前信心与预期较为低迷的背景下提振信心与预期。原因三是作为政策指挥棒,方便调动资源保增长;
2、CPI可能会设定2%的点目标,如果CPI同比增速没有回到2%,货币政策将不会停止宽松。预计2025年仍有两次降准(非对称式,准备金率较高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每次下调50个BP)、1年期与5年期LPR有望下调50个BP(分别达到2.5%与3.0%左右)、存量房贷利率可能再度下调25个BP。为了降低息差收缩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继续集体下浮存款利率;
3、2025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可能上调至4.0%-4.5%。中央政府可能额外发行2-3万亿特别国债,用于传统基建、与人有关的基建(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民生领域。地方专项债规模可能达到4.5万亿;
4、北京、上海与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可能效仿广州,全面取消限购限贷限售。地方政府可能加大对头部民营开发商的帮扶力度;
5、地方社保基金、保险资管等长期投资者入市力度有望加大,不排除建立平准基金的可能性,证监会将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股市相关制度,上市公司的退市数量有望显著上升;
6、6-4-2的化债方案有望部分减轻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有助于地方政府将更多资金用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但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地方债压力将依然存在;
7、2025年GDP增速有望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宏观政策逐渐发力,加上基数效应),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4.8-5.0%,GDP缩减指数有望从2024年的-0.8%上升至2025年的0.5%左右,也即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名义GDP增速有望上升1-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5.0%上下,出口增速可能显著下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
8、202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围绕7.2的中枢水平做较宽幅度波动,上限可能在6.9-7.0,下限可能在7.4-7.5;
9、北上广深核心地区的二手房价格有望在2025年止跌,甚至略有回升。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有望止跌。部分头部民营开发商的流动性危机与资不抵债危机有望得到缓解。爆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有望下降;
10、上证指数有望在3200-3700区间内波动,部分指数基金、行业ETF、高股息蓝筹龙头有望获得不错的表现。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在2.0%上下呈现双向波动,经济基本面让其上不去,投资者增持股票、减持债券的交易面让其下不来。
对最近财政化债政策的五点评论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新一轮支持地方政府化债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批准地方政府未来三年新增6万亿债务限额,直接用于化债;
第二,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第三,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上述三项举措的结果,意味着在2028年及之前,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随后,蓝佛安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方面,在当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四是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另一方面,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监测口径更全,预算约束更强,监管问责更严。
那么,应如何看待最近这一轮大规模财政化债政策呢?
第一,这一轮财政化债的规模是较大的,的确有助于发挥提振信心的作用。本轮化债规模(10万亿元或12万亿元)基本上与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地方政府发行置换债来化债的规模相当。的确有助于显著缓解未来三至五年来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尤其是支付高额利息的压力),让地方政府能够将更多资金用于促发展与保民生上来;
第二,化债资金既有助于直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对经济增长具有间接推动作用。虽然本轮化债的资金主要用于债务置换,并未直接进入实体经济。但考虑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拖欠了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大量款项。随着短中期内偿债压力的缓解,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大力清理地方政府拖欠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问题。预计民营企业对地方政府的应收账款问题有望显著缓解,这无疑有助于下一阶段的投资与消费。此外,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的缓解也有助于非税收入增速的下降,这有利于改善各地的营商环境。
第三,这一轮财政化债应该只是财政政策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财政政策扩张的全部。我们有望在2025年年初看到更多的财政扩张政策。
第四,本轮财政化债的逻辑依然是让省级政府加杠杆来帮助本省三四五线城市去杠杆,这一逻辑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但另一方面可能让一些债务高企的中西部省份最终再度面临债务难以为继的问题。
第五,要切实控制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中期内应通过央地财权事权调整,让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持续萎缩的背景下大致能实现财政平衡,短期内应适当上调地方政府债务率上限。
张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