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恰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庆之际,明德论坛第169期暨国情讲坛第64讲在学院报告厅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汉权教授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共同举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主持活动。光明网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由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地方调研时提出。黄汉权教授梳理了多个场合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从理论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彰显了我们党善于以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创新的本质特征。从实践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黄汉权教授同时指出,当前对“新质生产力”概念的认识存在“泛化”和“窄化”两种倾向。他认为,欠发达地区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属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存在于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传统产业是我国产业的基本盘,其转型升级也可以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管理和制度创新。
黄汉权教授接着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条件: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不断提升的科技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三是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载体;四是海量数据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五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需求空间;六是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人才优势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黄汉权教授也指出了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不足;部分领域对外依赖度高;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教育科技人才联动不畅,高端人才支撑不足;体制机制不够活,要素顺畅流动仍然处在堵点卡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等。
在此基础上,黄汉权教授提出了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与举措,包括: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涌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人才;畅通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良性循环,培育新质生产力急需的人才队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需求空间。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点评中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前沿性、关键性、战略性的“三性”研究课题。他肯定了黄院长的讲座内容,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历程,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意义。胡鞍钢指出,黄汉权教授系统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这为我们充分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就为新时代大力发展中国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规划、可实施、可评估的方法论。胡鞍钢认为,黄院长的报告非常及时,不仅拓宽了我们的思路,也为全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公共知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也将继续组织一系列活动,以最新的研究成果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这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教授薛进军认为,黄教授的演讲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论述的全面梳理,以及用图表展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要素贡献率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经历疫情冲击后,中国需要找到新的路径和抓手,以应对地缘政治变化的新情势,抑制经济下滑趋势,促进推动稳定的、绿色低碳的、高质量的发展。他进一步指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三个要素的简单增减,还包括创新性的重新组合。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国际环境中寻找生存与发展之道,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在点评中分享了他的三点体会。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新”,这不仅局限于高科技产业,实际上,任何产业只要能够在产业链中实现向高端产业升级,都可以被视为是新质生产力。此外,他还强调了生产力提升的两个重要方面: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这两者的乘积才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真正进步。最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发展策略。西藏等地可以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来实现新质生产力,而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则需通过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来打造新质生产力。
周绍杰教授在主持时指出,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将面临诸多挑战。近几年,我们一方面看到“三新”产业等领域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又看到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当下更为重要的课题。我们正处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远目标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次讲座在光明网、B站等平台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后续将推出现场实录及直播回放,敬请关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