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75年丨你好,这里是大连!

数说75年丨你好,这里是大连!
2024年09月26日 15:27 辽宁发布

大 连

一座由黄海和渤海同时拥抱着的城市,

蔚蓝港湾、浪漫之都

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东北大地的最南端。

大连是我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金融和旅游城市,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先后获得全球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克难攻坚,开拓奋进,恢复经济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打造营商环境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生态环境良、幸福指数佳、文明程度高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如今的大连更加自信、更有活力,努力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奋力谱写新时代“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摄影:卞志东        

DA LIAN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摄影:卞志东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篇章,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3.4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42.1亿元,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52.9亿元,占全省比重29%,经济总量稳居东北各市首位,东北振兴排头兵、领头羊作用充分显现。

2023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557元,是1978年的123.6倍。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50.2亿元,是1978年的37.4倍。物价水平走势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震荡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匹配度日趋提高。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连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同向好。197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6.2:65.8:18.0,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2023年,三次产业比重为6.8:42.4:50.8,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大连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我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潜艇、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座深海钻井平台、第一台大功率内燃机车、第一套核工业轴承等一批大国重器均出自大连,被誉为中国“海军舰艇摇篮”“机车摇篮”“轴承摇篮”。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0%,列全省第一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0.6%,增速为30.3%。

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前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仅有1所科研单位,科研人员67人。2023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7个、技术创新中心114个;4700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重点实验室17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6个。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2个,备案众创空间78家。2023年,发明专利授权451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284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23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505.8亿元。2022年,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261.5亿元,是2005年的11.7倍,年均增长15.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0%,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超过3%的城市;比2005年提高1.9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

大连先后获批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在核电装备、高铁轴承、飞机装配等工程建设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首艘国产航母在连下水,高端船舶及海上钻采装备规模化、系列化生产能力形成,世界先进的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装置“大连光源”建成运行,嫦娥四号等航天器专用推进剂和系列航天热工质产品成功应用。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75年来,大连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东北快速路、东联路、西部快速通道、星海湾大桥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地铁5号线、大连湾海底隧道两条跨海城市交通大动脉建成运行。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连北站、体育中心、梭鱼湾足球场等一大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哈大高铁、丹大快铁开通;城市地铁6条线路,运营里程237.1公里,运营里程居全国第16位。能源、水源保障能力提高,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红沿河核电站、北水南调入连、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等重点工程竣工使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邮电通信网络不断完善,2023年邮政业务总量45.6亿元,快递业务量3.0亿件,电信业务总量80.5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84.3万户。

近年来,大连积极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城市功能不断提升。航运中心能级提升。大连港历史曾三度成为自由港,海运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目前有集装箱班轮航线105条,其中外贸航线92条,内贸航线13条,是东北地区唯一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大连国际机场开通航线189条,通航122个国内外城市,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日韩、连通东南亚的航线网络。物流中心建设提速。基本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为龙头、海空“两港”为支撑、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枢纽为互联互通手段,重点港航物流园区为载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集装箱、粮食、汽车、石油化工、钢铁等专业物流在连快速发展,东北地区96%以上的外贸集装箱、100%的商品车、60%以上的外进原油转运均由大连港口承担,为东北腹地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金融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大连连续19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是内地12个入选城市之一,大连商品交易所是全国五家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家期货交易所。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发展成果市民共享

教育方面。75年来,大连大力兴办教育事业。1978年,全市有高等学校8所,中等学校373所,初等学校1454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9.1万人。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强,市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2023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1所,本、专科在校生32.8万人;在学研究生6.8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0.9万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7所。全市共有成人教育在校生7.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0所,在校生5.9万人。普通高中85所,在校生9.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20所,在校生56.5万人。幼儿园1255所,在园幼儿13.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49年的264.0倍,是1978年的28.3倍。

医疗卫生方面。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连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增强,保障全市居民“病有所医”。1978年,大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43个,床位15570张,卫生技术人员17950人,每千人口有床位3张、医生1.3名。2023年末,大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665个,是1978年的4.9倍;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2715张,是1978年的3.4倍;年末卫生从业人员807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6689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7张、执业(助理)医师3.5人,分别是1978年的2.3倍、2.7倍。2023年,大连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0.73岁。

环境质量方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市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19天,其中一级(优)天数108天。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水质全部达标。全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99.1%。全年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7.4%、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1.0%。能源供给结构优化。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明显增加,占全市发电量比重达到69.9%。

居民收入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大连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职工年平均工资1949年为225元,1978年达到641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23年达到119793元,是1978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年为853元,1986年突破千元,2004年突破万元,2023年达到53689元,是1985年的62.9倍,年均增长11.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985年为567元,2009年突破万元;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年达到26430元。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03:1,其差距小于全国的2.39:1。

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大连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居民家庭消费由先吃后穿再用不断升级。2023年,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5684元和1548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1985年的48.3倍,年均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1985年的30.1倍,年均增长9.4%。2023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烟酒的消费支出占比均不到三成;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43.35辆和30.29辆。

75

75年砥砺奋进

75年春华秋实

75年初心不改

新时代新征程,大连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两先区”“三个中心”高质量发展,聚焦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六个建设”,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站,鞍山!

编辑:赵承

校对:白云 赵月

责编:吴溪

审核:张增娇 安立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