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何以成为京城文化现象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何以成为京城文化现象
2024年07月30日 12:01 媒体滚动

转自:前线理论圈

近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参观者热情高涨,不惜长途跋涉、顶着酷暑、排着长队、拖家带口而来,成为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一展览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众瞩目的文化现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得益于文博事业的空前发展。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使得从中央到地方能够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博物馆、纪念馆的更新建设之中,促使文博单位从硬件到软件,从展陈到服务都有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使文博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汇聚文博单位,投身文博事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个展览“挺”几年的“清闲”场面,绝大多数博物馆已从过去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象牙塔”变成公众文化休闲的网红打卡之地,成为展示一个区域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6833家,全年共举办展览4万个以上,吸引观众12.9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为了全方位满足国内外观众日渐高涨的参观需求,近年来,文博行业纷纷推出精品展览,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创新展示形式;提升服务品质,采取取消预约、延时开放、错时闭馆等有效措施,适时开展体验感、互动性十足的社教活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纪念馆成为人气爆棚的城市会客厅。“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热正是当前全社会文博热的一个缩影和生动写照。

其次,得益于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该展览展出的文物属于鲜有文献记载的古蜀文明。自从20世纪初发现三星堆文化遗存以来,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就有种种研究和猜测。有的认为是域外文明,有的甚至认为是所谓的外星文明,目前主流学术观点认为:绝大多数发掘出土的文物从时间上处于殷商末期至西周早期。

与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期文化形态相比,三星堆文化确实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这里祭祀之风盛行,出土了青铜立人像、金杖、青铜神树、戴冠纵目青铜面具、青铜辫发人头像、铜太阳形器等用来祭祀太阳、树木、山、川、鸟、蛇以及祖先的礼器,不少是独有的器型,即使站在现代人审美角度,有的设计仍显夸张、奔放,很呆萌、很“文艺”,颇具神秘性、“时尚”感。

这里青铜文化高度发达,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根据科技考古成果来看,已形成塑形与制范、冶炼与浇铸、脱模与修整等成熟的工艺、高超的技术,铸接技术已相当普及。当然,根据有限的文献记载,对古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追根溯源可知,蜀地与中原地区拥有共同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是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

从田野考古发现来看,三星堆文化上承宝墩文化,下接十二桥文化、金沙文化,脉络清晰、传承有序,与中原文明交流交融,具有诸多共性:青铜尊、罍,玉琮、牙璋,陶盉等器物一脉相承、相互影响;龙纹、兽面纹、云雷纹、鸟纹等纹饰高度关联、相得益彰;青铜礼器铸造均使用了陶范法,花纹雕刻繁缛等,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当然,这里出土的青铜人雕像大多双目突出,两耳招风,鼻梁高挺,嘴唇薄长,不少还留有辫发、笄发等,《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在这里找到了生动的“原型”,充分表达了古蜀先民们对于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特异功能神灵的一种格外尊崇,展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三,得益于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将读书学习、参观博物馆等文化休闲方式作为业余生活首选。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存大量的古建筑、丰富的遗址遗迹遗存及浩如烟海的文物文献。这些都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人都会根据学习经历、工作阅历的不同,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某一专题展览、某一文物文献进行独立思考。于是乎,像“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这样颇具探秘色彩的精品展览,很容易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

这里的出土文物造型奇特、古朴神秘,不少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充满了种种悬而未决的谜团:他/她们从何而来,和周边文明是何关系,为何衰落,走向何方……因为年代久远,加之尚未发现成熟文字,就为学术界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为社会公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大大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求知欲,关于本展览的各种参观“攻略”、文物“揭秘”讯息、图片、视频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吸引了更多观众线上关注、线下体验,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

文博事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需要主动顺应时代新发展、人民新期待,不断守正创新。我们既要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与坚守,平心静气搞研究、精益求精做展览;也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使命与担当,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各界观众,成为增进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推动文旅融合、扩大文化交流的排头兵。

作者:徐中煜,首都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

图片来源:北京时间

责任编辑:宋明晏

网络编辑:张家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金沙 三星堆 青铜 文博 文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