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亿元定增解禁,士兰微“套牢”14家机构

44亿元定增解禁,士兰微“套牢”14家机构
2024年06月07日 21:52 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士兰微不断通过定向增发吸引各路资金的瞩目。如今,随着第六次定增解禁的到来,这位“吸金大户”再次站在了市场的聚光灯下,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

  资金争先竞逐的士兰微迎来上市后的第六次定增解禁。

  6月3日,看究竟数据显示,士兰微2.48亿的限售股正式上市流通,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本次限售股解禁市值达44.22亿元。

  据了解,本次士兰微解禁的限售股为去年11月份定向增发的机构配售股份,股东入股价格为20元/股,合计募集资金为49.6亿元。

  不过,士兰微的市场表现却让一众参与定增的机构较为失望。6月3日收盘,士兰微股价报17.83元,高于定增发行价,这意味着,参与士兰微定增的股东已浮亏超10%。

  值得一提的是,股价表现平平的士兰微热衷于从市场上吸金。总体来看,自上市后,士兰微已开展了六次定增,实际募资净额近90亿元。而最近这笔49.6亿元的定增甚至已经超过了上市以来士兰微所有年度的净利润总额。

  14家定增机构被套

  “吸金大户”士兰微限售股再次大额解禁。

  看究竟数据显示,本次共解禁士兰微2.48亿股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4.9%。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本次限售股解禁市值达44.22亿元。

  根据此前士兰微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定增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36万片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彼时,认购士兰微股份的投资者既有国家级基金,也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与知名外资机构。其中,国家大基金二期、北京首钢产业转型基金、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天安人寿保险、中国人寿资管、摩根士丹利、UBSAG等14名对象获配,限售期均为6个月。入股价格为20元/股,合计募集资金为49.6亿元。

  不过,被一众资金“抢筹”的士兰微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乏善可陈。

  倘若以上市首日17.83元/股的收盘价来计算,若不计入分红,参与士兰微定增的股东已浮亏超10%。

  回溯来看,士兰微自登陆资本市场来,已经通过定增募集了近90亿元资金,而这其中,国家大基金、UBS AG、诺德基金、汇安基金等更是士兰微的“忠实跟随者”。

  资料显示,UBS AG不仅在去年耗资约3.4亿元获得1733.5万股定增股份,在2021年其也通过定增方式6586万元的价格获配了483.2万股。诺德基金和汇安基金也两次登上了士兰微的定增名单。

  当然,各路资本中最受关注的即为国家大基金二期,其本次解禁的股数是此次投资者中最多的,达6197.50万股,占到士兰微本次总募资的25%。

  而在参与定增前,去年5月国家大基金二期还以自有资金出资10亿元增资成都士兰,一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3.90%,仅次于士兰微。

  去年8月,士兰微再次发布公告称,为加快“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推进,拟与国家大基金二期、厦门海创发展基金共同出资12亿元,认缴厦门士兰明镓新增注册资本。其中,国家大基金二期以自有资金出资3.50亿元。

  也就是说,去年一年国家大基金二期已出资三次投向士兰微,共计约25.89亿元。

  除了国家大基金二期,国家大基金一期也通过定增为士兰微提供了资金支持。2021年,士兰微向国家大基金一期发行股份置换其持有的集华投资、士兰集昕部分股权,本次定增大基金一期共耗资42.66亿元,获得了士兰微约5.82%股权。

  多轮增资助力扩产

  除了通过定增募资外,士兰微还通过对子公司增资扩股的方式,在不影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同时,满足资金需求。

  以厦门士兰集宏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集宏”)为例。据了解,今年3月,该子公司由士兰微以货币出资6000万元设立。

  仅成立两个月后,士兰微就官宣,与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新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厦门建设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产线项目。

  士兰微表示该项目就是通过向士兰集宏增资实现的。预计总投资约120亿元,第一期项目总投资的资本金为42.1亿元,其中,士兰微认缴10亿元,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认缴10亿元,厦门新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认缴21.5亿元。

  增资完成后,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厦门新翼科技和士兰微三方对士兰集宏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3.753%、51.0689%和25.1781%。

  除了士兰集宏,士兰微旗下的还有多家子公司承担“融资”职能。包括杭州士兰集昕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集昕”)、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集成”)、成都士兰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士兰”)、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明芯”)、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明镓”)。

  其中,士兰明镓是士兰微65亿定增募投项目中“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2018年,由士兰微出资3.81亿与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8.89亿元共同设立。

  此外,士兰微在厦门的另一大生产基地士兰集科在2022年4月获得士兰微和大基金二期共同增资8.85亿。去年3月,士兰微还与大基金二期共同对控股子公司成都士兰增资21亿。

  通过对子公司增资扩股的方式,士兰微既获得了充足的弹药,也分散了自身的压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士兰集昕。

  据了解,士兰集昕作为上市公司8英寸芯片生产线建设主体,其本身兼具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前期研发投入和财务费用支出较多,只有随着后期产量逐渐提升才能覆盖相应的支出。

  2016年,仅成立两年的国家大基金一期,出资6亿元投向士兰微,其中,对士兰集昕增资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48.78%;再对士兰集昕的另一大股东集华投资增资认缴2亿元,股份占比48.78%。

  通过大基金一期的入局,2016年,士兰微对士兰集昕的持股比例从99.85%下降至27.43%。

  不过,随着士兰集昕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产能,已逐渐达到设计要求,该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逐渐好转,士兰微开始着手准备“接回”士兰集昕。

  2021年,士兰微通过定增方式购买大基金一期持有的杭州集华投资有限公司19.51%股权,以及士兰集昕20.38%股权,作价11.22亿元。

  经此,士兰微对士兰集昕的持股比例再次上升至68.35%,并在2023年上升至80.07%。

  与此同时,士兰集昕也开始盈利。2021年,士兰集昕实现1449万元净利润,2023年实现2700万元净利润,一共为士兰微的归母净利润贡献了超3000万元。

  广积粮的

  功率半导体IDM龙头士兰微

  拿到大量资金后的士兰微持续进行产业布局。

  在研发方面,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005人,占员工总数的43.09%。2021年至2023年,士兰微的研发费用从5.87亿上涨至8.63亿,约占总营业收入的9.24%。预计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将上升至10.55亿元。

  与此同时,士兰微的产能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12寸芯片产能46.4万片,8寸芯片6万片,小于6寸芯片221.74万片。

  不过,受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冷淡的影响,士兰微也难以独善其身。

  财报显示,2023年该公司经营性亏损扩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后净利润5890万元,比2022年减少90.67%。

  士兰微对此解释称,2023年下游普通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相对较低,造成其部分消费类产品出货量明显减少、其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回落,对销售和利润增长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士兰微还面临一定的库存压力。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的库存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截至年底存货规模达39.6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23.42%,同比增加25.06%。

  除了建设半导体项目外,士兰微还通过对外投资布局半导体产业链,2021年、2022年该公司投资的安路科技昱能科技相继上市。通过这两起IPO,士兰微无意之间收获近百倍“浮盈”。

  不过,在资本炒作泡沫退去后,安路科技和昱能科技的股价一路下滑,尤其是微逆小巨头昱能科技,在2023年市值大幅缩水九成,跌幅名列全A股倒数第四,这也直接导致士兰微2023年非经常性损失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下行期,士兰微也保持了谨慎态度。据该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显示,去年11月份的定增资金中仍有六成未使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士兰微 厦门市 基金 半导体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