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7月16日,接到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安排,太原市抽调9名同志赴清徐县开展监督帮扶。
正值盛夏,空气又闷又干,炽白的阳光打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
帮扶组今天去的是一家化工企业,会议室里已经摆放了一桌的文件资料、厚厚的环评本子等。
排污许可证、环评报告、监测方案、危废协议、管理台账等,我认真地查看。同时记录关键数据,仔细核对相关信息,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向企业负责人请教,务求全面客观了解企业的状况,梳理出内在的逻辑关系。经过这样的一番准备工作,我心里对企业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眉目,也明确了下一步现场查看的重点和要素。
临近中午,完成了资料审核后,我们走进厂区。看着厂区内满布的各色管道,林林总总的各类排口、各类环保处理设施,我头脑里提前勾勒的核查要点更加清晰。
在一处化产区,我发现两个排放烟道隐蔽处有相连的部位,职业的敏感让我开始多加关注起来。原来是导热油炉排放管和管式炉排放管相连,中间用阀门隔断。经询问,这两个炉子共用一个排口,因为环评要求,才在原烟道上分割出来,用阀门阻隔两个烟道,检查组当即要求铅封阀门,下一步彻底分离。
与此同时,炉顶有明显热气流,炉壁有斑驳和锈蚀痕迹,这一异常又引起我的警觉,当即决定爬上去看个究竟。狭窄的爬梯扶手满是灰尘,很久无人上去过,企业的人劝阻我不要上去,但一种责任感驱使我必须上去,不出所料,炉顶的应急排放口呈半开状态。
炉顶的气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鞋底也被灼烤着,为了获取第一手的证据,这些都不算什么,能做出点成绩,才是我最欣慰的。
在利剑斩污行动中,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打击第三方弄虚作假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第三方弄虚作假具有隐蔽性强、侦破困难、证据易消失的特点,打击此类行为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
7月21日,我们在一家铸造企业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的几个排口中采样口位置设置很不规范,且无采样平台,人工采样作业极其困难,可是自行监测报告却是最近半个多月前做的。
我们来到现场,看着满是灰尘的采样口周围,积满尘埃关闭的电闸,一丝疑云浮上心头。在一处抛丸机除尘器旁边,我仔细检查,询问一旁的负责人,说是已经很久没有开启机器了。经过再三询问和调查取证,尽管对方百般诡辩,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在铁证面前,弄虚作假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