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连看20部《007》之后

10天连看20部《007》之后
2021年12月03日 12:03 媒体滚动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欧阳狂霸

在我心里,007的形象曾经就是皮尔斯·布鲁斯南。我第一次接触“007”系列电影,是在一种颇为秘密的气氛中进行的。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们(我当时大概刚上初中),聚在其中一个人的家里。一人把一盘黑色的长方体录像带插入当时刚开始流行的录像机里。伴随着一种轻微的机械转轮的声音,录像带被平滑地吃了进去,电视上影片开始了。

在不大的电视屏幕上,一个身形矫健的特工在一个看似是堤坝的建筑上奔跑。随后脚系绳索,从上边一跃而下,潜入敌人的基地——随后就是一阵激烈的枪战和打斗。当时围坐的男孩们各个看得面色潮红,房间里鸦雀无声。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激烈气氛中看电影,我只在后来上了大学之后,在男生宿舍里,几乎全班男生围坐在宿舍里一台电视机旁的时候又经历过一次——不过那时播放影片的设备已经变成了VCD机。

《007之黄金眼》剧照《007之黄金眼》剧照

后来我知道,我当时看的007电影,是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007之黄金眼》。在信息更发达之后,我又看了他主演的《明日帝国》《黑日危机》和《择日而死》。虽说每一部都看了不止一遍。说实话,这几部电影的情节我都记不大清楚,但是在观影时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后来007演员换成了丹尼尔·克雷格,我在心里还颇为挣扎了一番。他主演这几部007时我大多在国外,一部也没有错过,都是第一时间去影院看的。渐渐我心里007的形象也变成了金发。

几周前,最新一部007电影,也是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最后一部007——《无暇赴死》在国内上映,我又是第一时间去买票观看——情节绝对震撼——007居然有了一个女儿!007居然死了!当然,用我的朋友的话说,这样的结局不算意外。除了有要换主演的因素之外,我们从表演里就能看出些端倪。之前他对美女从来都是逢场作戏,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次居然动了真感情,几乎成了一只“舔狗”,结局肯定凶多吉少。

《007之无暇赴死》剧照《007之无暇赴死》剧照

这些年看了多部007电影,在我心里水平最高的是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皇家赌场》。在我看来,这部戏无论从剧情,表演来说都堪称完美,再加上“邦女郎”伊娃·格林的盛世美颜,真的是值得一看再看。因为痴迷,我甚至去查过电影里007在赌桌上赢了对手勒·西弗之后,随手给了发牌人的那一大块筹码价值多少。后来我在一个英国影迷论坛上找到了答案——因为他们玩的不是现金赌局,而是赢者通吃的比赛,所以那个筹码并没有实际价值。“这是电影的一个bug,这让这部电影不再完美了!”——那个英国影迷的回答有些痛心疾首的感觉。

《007之大战皇家赌场》剧照《007之大战皇家赌场》剧照

刚刚看过《无暇赴死》,为了查一些资料,我购买了一个视频网站的会员,居然意外地发现,这个网站的会员区里有大量007的老电影!我数了数,除了最新的《无暇赴死》,从1963年的《俄罗斯之恋》开始,足足有19部007,其中大多数我都没看过。于是我做了一个违背观影常识的决定,要在几天之内把这19部007电影全都看一遍。加上最新的《无暇赴死》,等于我要在大约10天时间里看20部007。

是的,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下午,从1963年的《俄罗斯之恋》到2015年的《幽灵党》,加上《无暇赴死》,我接连看了20部007电影。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从肖恩·康纳利到丹尼尔·克雷格,跨越了6个时代,6位007演员。我也必须承认,到了后来,有些情节我是快进略过的。

《007:俄罗斯之恋》剧照《007:俄罗斯之恋》剧照

这几天007的浓度实在太高。有时在梦里我都隐约看到有人打斗。太多的飞机坠毁、汽车爆炸、轮船和潜艇沉没。007穿着或是私人定制的西装,或是潜水服,手里拿着酒杯或是手枪,怀里搂着仇家或是邦女郎,在我的梦境里不断旋转,跳跃。反复上演着青春期男孩们拯救世界的梦想。

是的。这20多部007电影,其实就是青春期男孩们永不消失的幻梦。如今说“男人至死是少年”这种矫情话,肯定会招来嘲笑,还要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永远拒绝长大咋滴?但是满足男孩们的白日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刚需,而且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看看每一部007上映在全世界有多高的票房就能知道,其实大多数男人心里,都还留着一个一边拯救世界,一边抱得美人归的天真幻想。那些摧毁世界的疯狂计划,那些想灭绝人类的邪恶天才,其实都是一个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男孩头脑中衬托自己英雄形象的幻影。而这种英雄形象在电影里通过一种英国绅士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007面对危险从不胆怯,枪林弹雨也不畏惧,这样的英雄气概才能赢得女孩的青睐。这些都还远远不够。就像野比康夫有机器猫(我知道现在它叫多啦A梦)一样,007有他的Q——会发射激光的手表、会爆炸的钢笔、各种新奇的小玩意、新式武器、新型汽车,都是小男孩们最爱收集的那种又新奇,又能装帅的“宝贝”——阿斯顿·马丁跑车当然很好,如果配上前置自动机枪则更棒。而M则是一个既能为他提供保护,又会纵容孩子的家长。

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21世纪20年代,几乎同样的题材和人物,其实007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西方社会变化的绝佳样本。说实话,看上世纪60年代的007时,其中一些西方之外的人物形象仍然非常刻板,说得严重一些,甚至还有一点轻微的种族主义色彩。以今天的眼光看,007对待女性的态度也堪称惊人——60年代的007在面对情绪激动的邦女郎时,往往选择直接一巴掌打过去,而被打的女性居然也就迅速冷静了下来。

《007:雷霆杀机》剧照《007:雷霆杀机》剧照

到了70年代,007不再对女性动手,但是在语言中仍然轻蔑——经常嘲笑女性的驾车技术,认为女司机不行。直到80年代,我们如今熟悉的“政治正确”的电影语言才占了主流,邦德——詹姆斯·邦德——不再打女性,对女性也不再有言语上的轻蔑。牙买加女演员葛蕾丝·琼斯成了第一位反派邦女郎,邦德在中央情报局的好搭档菲利克斯·莱特也第一次成了黑人。

也只有这么高浓度地观看007电影,才能明白这个几十年来反复拍摄的电影主题,是一个多么可贵的“IP”,为世界电影带来了多少启发和经典形象。在雪山,水底,太空,飞机,汽车和火车里搏斗,在世界著名景点中展开枪战,既能满足人们环游世界的梦想,又能发泄人心底潜在的破坏欲。而像是“大钢牙”“金枪客”这样的反派甚至能够喧宾夺主,几十年来都让影迷们念念不忘,让其他电影纷纷借鉴。当年尚未成为旅游景点的普吉岛,也因为成为了“007岛”而一下风靡世界......

《007:金枪人》剧照《007:金枪人》剧照

10天里我接连看20部007电影确实让我有些疲惫外加审美疲劳,但是要承认,沉迷于电影带来的单纯的视觉刺激和肾上腺素飙升,其实也是一种快乐。一个个小男孩,可能对身边的女孩刚刚萌生了好感,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面对这个世界跃跃欲试却又找不到方法,于是只能把自己所有的梦想和欲望变成了一个个拯救世界的故事。男孩们也就是在这样的幻想中逐渐成长为这个枯燥世界里庸常的成年人。

排版:然宁/审核:张从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007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7 明月镜片 301101 --
  • 12-06 华研精机 301138 26.17
  • 12-06 物产环能 603071 15.42
  • 12-06 迪阿股份 301177 116.88
  • 12-03 嘉和美康 688246 39.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