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相关报道
中国经济 站稳2020丨财政政策“挑大梁”,稳住经济“基本盘”
减税降费,是市场主体
在2020年体感最强的政策红利之一。
进入2020年以来,
已有7批28项税费优惠政策相继出炉,
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家制药企业里,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加班加点”运转,相关负责人刘伟欣表示,2020年全年公司减税降费总额超过8000万元,这笔钱对企业复苏而言,是现金流上的及时“输血”。
在长三角,外资企业的负责人李培明在忙着准备年度财务核算,公司2020年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同样达到上千万元量级,他把2020年非同寻常的减税降费比作“雪中送炭”。
财政政策“挑大梁”,
2020年减税降费力度“前所未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用“前所未有”来形容减税降费的力度之大,减税降费成为市场主体和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透视2020年减税降费的结构性特点,降费“唱主角”,占到总规模的约三分之二。
刘尚希表示,2020年的减税降费和以往的减税降费相比,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以往的减税降费以减税为主,而2020年的减税降费以降费为主,‘费’主要体现在社保缴费方面。应当说,企业的获得感是非常强的。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之下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这与前所未有的减税降费是分不开的。”
特殊之年财政政策“挑大梁”,大规模减税降费继续推进,切实让利于民。不过,财政收入少了,支出却有增无减。无论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是稳就业保民生,都需要资金“撑腰”,这对政府的“钱袋子”无疑是一种考验。
钱从哪里来?
两个“1万亿元”格外打眼!
财政赤字增加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这两个“1万亿元”同样是前所未有。新增的这两笔万亿级财政资金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第一时间“一竿子插到底”。
重庆市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唐语,见证了2020年宏观调度方式的创新。“以我们重庆为例,从财政部下达我们省一级预算,再到全部分配到区县,只用了8天时间。”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刘怡刚刚结束在全国多地的调研。她在基层观察,两个“1万亿元”已经在保障基本民生、稳定居民就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多方面发挥出实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这2万亿元都是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财政部门普遍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反馈,认为这2万亿元资金有助于缓解地方财力困难,基层的运转能力、保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刘怡称,特殊之年的政府“钱袋子”,除了开源,还要节流。2020年,政府过“紧日子”的信号更强、要求更高、力度更大。其中,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政府过“紧日子”为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的背后是对财政支出绩效的强调。他表示,政府过“紧日子”不光是个口号,实际上是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来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调整支出结构的背后实际上是要倒逼政府转变职能。
前瞻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如何继续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作出了自己的预判。“财政政策作为传统结构性政策,担负着‘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任务,预期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立足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等方面进行更多结构性安排。”
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但中国经济经受住压力测试,乘风破浪稳健前行。年终专稿《中国经济 站稳2020》,盘点中国经济“不同凡响”的2020年。
总策划:杨春阳
监制:柯成韵 陈爱海
记者:刘柏煊 王业丰
播音:鸿昊
新媒体撰稿:李亦阳 王一涵
责任编辑:薛永玮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