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明: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呈三大特点,财政赤字规模增幅较大

白景明: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呈三大特点,财政赤字规模增幅较大
2020年10月19日 20:06 国是直通车

制度竞争力

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19日公布,中国GDP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0.7%。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19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2020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表现确实抢眼,是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中国经济不是单一指标的恢复增长,而是系统性的全面恢复增长,主要指标的增速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由负转正。其他各项指标也都表现不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回升。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有活力有韧性。

与此同时,物价相对平稳,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失业率高达两位数的情况下,我国基本完成全年的就业目标任务。

最近几年,全球经济整体都处于低位徘徊,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衰退,中国经济保持了6%到7%的较高增速。

今年疫情发生以后,中国经济能够在三个季度之内,增速由负转正,体现了制度优势、制度竞争力强。各国经济表现数值的背后,是制度竞争。

中国坚持深化改革,不断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宏观经济运行表现如此抢眼,跟中国及时的精准的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是有关系的。今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三个特点。

一,减税降费强度增强

我国的减税降费有两个特点,规模大,涉及面广;减税降费是多环节的。

这一轮的减税降费政策,基本上是全覆盖,覆盖所有市场主体。其中的重点包括小微企业。疫情期间,包括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在内,我们出台了很多减税降费政策。这些政策很多的重点落在了小微企业身上。小微企业就业带动率高、点多面广,涉及到生产消费各个领域。

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提供的支撑,主要是解决了现金流的不足。疫情发生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现金流面临挑战。小微企业的抗振力较弱,减税降费是及时雨,帮助它们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

减税降费,不仅给市场主体减税,同时也给个人减税。

个人所得减税,提升了人们的消费能力。特别是疫情期间,面向居民的减税,支撑了消费,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与此同时,最终消费环节的税率也下调了,税率从17%调整到13%,下降了四个百分点。1000块钱购买商品,可以节省40块钱。

二,财政赤字规模增幅较大

全国财政赤字规模从2016年的2.18万亿元,提高到今年的3.76万亿元。中央财政新增两个“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新增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专项债提高到3.75万亿元。

其中,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支持,帮助困难群体。抗疫特别国债下到地方,起到了良好效果。

专项债资金投向重点领域,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专项债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重点支持国务院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等七大重点领域和“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

政府投资具有乘数效应,财政支出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刺激居民消费、改善营商环境,都在支撑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收入,都跟财政政策有关联。

三,财政政策穿透力强

西方国家也有应对疫情的宏观政策,既有货币政策,也有财政政策,但它们实施的效果不如中国及时、充足。

比如中国的地方债、专项债。截至9月底,地方债累计发行56789亿元。新增债券完成全年发行计划的91%,其中一般债券完成全年计划的95.8%;专项债券完成全年计划的89.7%,完成已下达额度的95%。发债规模放大、速度提升,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很快就能落实到个人、市场主体手中。

与此同时,全国税务机关及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该退税的退税,该减税的减税。这种效能穿透力是外国比不了的。

财政政策从收入端,投资端,消费端,这三个方向发力支撑经济。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0 国安达 300902 15.38
  • 10-20 中金公司 601995 28.78
  • 10-20 泰坦科技 688133 44.47
  • 10-20 洪通燃气 605169 22.22
  • 10-19 九号公司 689009 189.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