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充分发挥直接金融作用

关注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充分发挥直接金融作用
2020年01月17日 10:41 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陈姝含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李克强提出,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好年初降准、合理增加流动性的政策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的薄弱环节。自2018年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首次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多番提及。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采取了多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措施,包括通过降准及MLF操作补充银行中长期流动性;鼓励银行通过永续债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部门“定向滴灌”。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还改革完善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指出,新的LPR形成机制,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由各报价行按市场化原则报价,并由银行参考LPR自主加点定价,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事实上,中央多次提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我国货币传导机制并不通畅。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的表现在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另外货币政策效果不佳。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向本报记者表示,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不通畅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往往使得货币市场及无风险债券市场利率下行,而一般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没有相应降低。同时,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使得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没有带动实体经济资金面供给得到应有的改善。

  

  王尧基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的主要原因是,在利率双轨制下,存贷款利率基本随从基准利率,不能客观地反映货币市场利率的实际波动。自2013年开始发布的旧LPR形成机制,主要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市场化效果不明显。因此,我国自2019年8月起发布更加市场化的新LPR形成机制,开始对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起到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他认为,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新的LPR机制本身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可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LPR报价期限品种以及报价银行家数。

  

  不过,苏剑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的根本问题在于我国的金融体制和企业体制的问题。他讲到,我国大部分银行都是国有商业银行。而企业又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类,国有企业具有政府的隐形担保,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而中小型非国有企业融资情况堪忧,这是导致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需充分发挥直接金融的作用。在直接融资方面要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需重新界定非法融资的定义,在信息披露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融资都应该被允许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需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中小型的民营商业银行,其与民营企业是“同盟军”。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货币政策 国有企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2 赛特新材 688398 --
  • 01-22 映翰通 688080 --
  • 01-21 广大特材 688186 --
  • 01-20 瑞芯微 603893 9.68
  • 01-17 艾可蓝 300816 20.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