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莫开伟
从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总体看,金融总体形势向好,让一些担忧中国金融业经营状况的人有所放心,也给一些故意唱空中国金融业的别有用心者以有力回应;而且,这些金融统计数据也释放了一些积极的金融信号,更凸显了中国经济持续企稳向好的迹象。
央行刚刚公布2019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增加8.7%,狭义货币增长4.4%;全年人民币贷款余额153.11万亿元,同比增加16.81万亿元,同比多增6439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年人民币存款余额192.88万亿元,同比增加15.36万亿元,同比增长8.7%(1月16日央行官网)
看到这一数据,让业界及全社会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从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总体看,金融总体形势向好,让一些担忧中国金融业经营状况的人有所放心,也给一些故意唱空中国金融业的别有用心者以有力回应;而且,这些金融统计数据也释放了一些积极的金融信号,更凸显了中国经济持续企稳向好的迹象。
总体来看,这些积极向好的金融态势表现在三方面:首先,金融机构全年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5.88万亿元,超出预期,表明金融机构把信贷重心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认真落实了中央政府有关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把经营精力放在了服务实体经济上,各种金融经营乱象得到了进一步遏制,信贷资金进一步回归经营本源;也说明企业融资需要有所回升,合理金融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融资难、融资贵现状有所缓解,实体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经营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经营活力也有所回升,这是最为值得肯定的。其次,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表明企业和民间投资热情有所回升,更多的资金投入了实体企业经营之中。12月末,M1同比增长4.4%,M2同比增长8.7%,两者剪刀差为4.3%,而2018年末M2与M1剪刀差数据为7%;出现这种现象还表明地产销售持续降温、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政策效果显现,流入房地产领域购房资金减少,也表明企业效益逐渐改善,补库存与实体投资意愿增强。再次,广义货币增长8.7%,狭义货币增长4.4%,与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增长的实际基本相符,它释放了我国货币信贷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协调的有利信号。一方面货币信贷投放增长,使得企业及居民融资有所活跃,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及手持现金都有一定的增长;企业存款增长表明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用于生产及流通的资金运作能力提高,扩大再生生活的欲望提高,这对打破当前经济低迷态势起到较强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及手中现金增长,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也使得居民投资日渐活跃,有利于拉动民间投资增长,更加夯实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基石。
但同时,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这些金融统计数据沾沾自喜,更不能被金融统计数据成绩一叶障目,就认为中国金融业什么问题也不存在,中国经济从此可以实现加速发展。而是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应进行认真分析,要多看到当前金融经济领域的困难和问题。也就是说央行公布的这些金融数据只是金融经济向好迹象的一种表象,在这些数据背后仍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让人无法消除对金融经济走向的很多担忧,需引起金融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住房部门贷款增长较快,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居民按揭购房贷款增长原因所至。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81万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43万亿元,占贷款增长总额的44.2%,占到了全年新增贷款近50%,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它表明“房贷独大”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银行信贷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并没有降低,房地产信贷经营风险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而且住户中长期贷款高达5.45万亿元,占住户部门贷款总额73.4%,这表明绝大部分住户部门贷款是用于购房按揭贷款,其中潜藏着一定风险。因为如果房地产转暖或监管部门稍有放松,或者信贷资产荒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银行信贷就有重走老路之虞,这绝非危言耸听,应千万引起关注。而且,2020年新年的第1个月央行就开始降准,释放了8000亿元资金,虽然要求向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注入,但由于对降准资金流向缺乏严密有效的监管机制,仍很难杜绝资金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这为历次降准之后楼市价格上涨、股市兴旺现象所反复证明了的,这是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
同时,存款增长速度放缓态势难以逆转,这对未来银行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及提高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都将产生较大的制约。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5.36万亿元,同比多增1.96万亿元,增幅为8.7%,根本无法与往年动辄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相比。存款减少的矛盾在未来的经营中将更加突出,需要加快金融创业与经营转型步伐,以应对负债减少带来经营的受限。而且,由于受到存款增长放缓的影响,银行机构存贷比较高,这对未来继续提高信贷运作能力带来很大的不利。2019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53.11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92.88万亿元,存贷比高达79.38%,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已非常之大,虽然现在央行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贷比没有纳入必考范围,只是一个参照监管数据,但可看到长此以往,商业银行不可能保持较高的信贷增长速度,必然会收缩资产规模以应对负责规模下降带来的经营风险。很显然,改善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比,需要在资产与负债上同步用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存贷比过高的矛盾。
尤其,当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较大,虽然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数据,有不少机构或专家预测2019年12月CPI有可能超过4%以上或接近5%,事实上已显现出了通货膨胀迹象,虽然可能是由于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诱发,但对整个货币政策走向将产生重要影响,既有可能大大压缩后期降准、降息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也会影响对制造业、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定向滴灌政策的实施,更有可能加大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LPR贷款利率新政的稳定推行。而且,当前金融业整体资产质量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不良贷款反弹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对金融业经营来说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经营利润率都有可能下降,金融业抗风险能力有可能会下滑,这是更须值得防范的金融风险。
基于此,我们还不能对当前的金融经济形势过于乐观,更不能认为金融数据全面回升就万事大吉,忘了对金融风险的准确判断及防范。事实上,目前这种金融数据仍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尤其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下,央行及监管部门更不可掉以轻心:一要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房地产贷款规模,让更多的资金流向制造业、民营中小微企业领域,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刺激实体经济发展。二要密切关注CPI、PPI趋势,稳重操作降准、降息货币政策,在实施货币操作工具比如中期借贷便利等方面保持谨慎,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的合理性,防止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诱发通货膨胀及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我国金融形势的恶化。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