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成
我国信托业经历了45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托业在转型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行业信托规模与固有资产规模显著增长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4.52%,再创信托资产规模的历史新高。中国信托业整体规模2017年底突破26万亿元,达26.25万亿元。2018年之后开始负增长,直至2022年二季度企稳回升。截至2024年6月末,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比2012年的7.41万亿元十余年增长近4倍。
同时,与2023年同期相比,行业固有资产规模有所增加。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固有资产规模达到8987.32亿元,比2023年四季度末增加27.92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206.33亿元,同比增速2.35%。
此外,所有者权益方面,与2023年同期相比整体规模略有增加。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规模达到7554.22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69.0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05.26亿元,同比增速1.41%。
(二)业务模式与服务领域创新
首先是业务创新模式多元。信托业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些模式不仅拓宽了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也提高了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深度。其次是服务领域拓展。信托业尝试通过土地流转、消费服务、养老等服务信托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发展标准化投资信托、家族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服务满足多元化社会财富管理需要。这些服务领域的拓展体现了信托业在回归本源、服务民生方面的积极探索。
(三)行业基础配套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一方面,行业建立了稳定机制。2014年建立了以信托业保障基金为核心的行业稳定机制,为信托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构建起信托登记制度。2017年建立了统一信托登记制度,进一步提升了信托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与此同时大力开展信托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信托文化。
(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首先是直接投入实体经济,信托业直接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存量信托规模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末约为15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规模余额的73%。这表明信托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是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部门。信托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影响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门,如工商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风险防控体系完善
一是加强监管体系构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信托业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专门机构对信托公司进行监管,并推动信托业保障基金等风险救助机制的建设。二是高风险业务压降。信托行业积极配合压降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业务,有效降低了行业高风险业务的风险暴露。三是存量风险化解。针对高风险机构,监管部门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市场化重组、破产重整以及信保基金救助等方式积极推动风险化解处置工作。
(六)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应用步伐加快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信托业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信托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