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杜铮) 学生即种子,蕴含无限可能……近日,普通高中生物学特色课程建设暨东城区科学教育学术论坛生物学专场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召开,该论坛聚焦普通高中生物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样态、路径和保障等问题,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来自全市各区高中课改项目负责人,高中学校课程建设负责人、生物学科骨干教师、东城区首批名学科基地主持人等约200余人在线下参与了此次会议。
会上,二十二中生物教研组展示了4节观摩课,分别是2节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类课程《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拓展类校本课程《胰岛素与诺奖》,提升类校本课程《从“生气”的诺丽果到“倒霉”的豆浆》。
在论坛环节,来自二十二中教师王唐棣、八十中教师姚亭秀、一七一中学教师李彦辉等人带来《“一粒种子”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境共创”生物学课程建设》等内容分享,并介绍各自学校依托生物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特色课程建设经验。
据悉,本次论坛的沙龙环节由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政策部主任徐昌主持,二十二中邢颖、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教研员李霞、一六六中生物学科名学科基地主持人张婉钰、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吕俊鸟分别从学校管理者、生物学科教研员、学校学科首席、优秀实践者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对于通过特色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与行动、反思和未来畅想。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校长邢颖介绍,学校始终把“共性中求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目标。学校教育是一种成长性服务,课程则是学校提供服务的核心载体,以丰富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个性潜能提升。结合生源实际情况,我们把课堂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同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新知。学校的教育不在于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同样的标准,而在于帮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发展轨迹上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以发现兴趣为起点,通过特色课程逐步培养志趣,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关注资源的开拓,将校内外、教育系统与社会资源间的协同起来,充分利用,为学生成长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邢颖说。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表示,为了更好的提升特色课程建设质量,东城区采取了“重点规划、方向引领”“科研攻关 重点突破”“专题培训 蓄势聚能”“分类施策 定向指导”“平台共建 互动学习”等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科学教育的背景下,希望北京市各区、各校能够秉承“跨界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在做好“大减法”的基础上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辟更多学生成长通道、提供更优课程载体,为创新人才培养赋予新动能。
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羽指出,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特色课程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结合着当前的考改、课改和科学教育,需要持续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选择性发展提供多元通道;分期分批分层分类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课程育人能力;做好特色课程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协同多元主体的力量,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市区校”联动制度;关注特色课程有效实施的课堂样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循证教研,持续推进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
原标题:以发现兴趣为起点 高中特色课程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