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江苏高考语文所考的新课标I卷,作文题为“答案与问题”。
昨天,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官方微信上发布了高考语文试题的解析。据介绍,试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查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解决真实问题,学会沟通、善于表达。
新课标I卷写作试题
“答案与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权威解读: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上。
题面文字简洁,指向明确,审题并没有难度;话题发人深省,意蕴丰富,给写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再如问题的“得与失”,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人类是否会变得习惯于让机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识的积累过程和难题的探索过程,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表面的“问题”少了,但深层的“问题”是否会更严重?
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对某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一篇回应时代之问的议论文、一篇感悟独具的记叙文、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都是本题的合适表达。
【链接】
其他作文题分别是啥
新课标II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写作 70分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原标题:权威解读:高考语文作文题“答案与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给写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