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者的污名化之风,该刹一刹了

对创新者的污名化之风,该刹一刹了
2024年07月27日 14:48 新浪科技

  创新者,似乎总是难以逃脱被污名化的命运。

  在2024年度演讲上,雷军以“勇气”为主题,讲述了小米造车三年打破外界偏见的故事,同时通过多款硬核旗舰产品,扭转了外界对小米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

  曾几何时,小米手机被嘲笑没有核心技术;而如今,小米坐拥两座国内最先进手机智能工厂,造出了最高端轻薄的折叠屏。

  造车之初,小米面临的也满是嘲笑和质疑:“收手吧,军儿,外边都是 XX”;而如今,小米SU7爆火,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的亮相更是惊艳了众人。

  作为创新者和挑战者的小米,在手机和汽车的高端化崛起过程中,势必会遭遇既得利益者的抹黑和污名化。

  而通过这次年度演讲,我们看到进入新十年的小米已经脱胎换骨,也以实力打脸了外界的歪曲解读。是时候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小米了。

  没有核心技术?刻板印象该改一改了

  小米成立之时,正值中国智能手机普及伊始。中国手机市场面临着主流品牌过于昂贵、山寨机横行的混乱局面。

  为了打破这种乱象,小米手机以轻资产模式、性价比的优势得以快速扩大规模,让中国用户使用到了物美价廉、品质过硬的智能手机产品。

  然而,这一做法无疑动了其它玩家的蛋糕,有些品牌依靠产品无法赢得竞争,便采取雇佣水军抹黑、扣帽子等手段攻击。在舆论引导之下,让大众产生了对小米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做中低端产品的偏见。

  面对这些攻击和偏见,小米选择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2019年,小米正式将Redmi品牌独立,开启了双品牌的运作策略,以Redmi品牌稳住基本盘,以小米品牌全力冲击高端市场。

  这一策略下,Redmi品牌和小米品牌要重新定义目标人群、重新划分产品线,一切都要重头再来,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当时外界也不乏嘲讽,“小米有核心技术吗?”“小米能做好高端吗?”

  面对外界的嘲讽,小米手机没有停下脚步。2020年起,小米手机开启高端化战略,并经历了小米10系列、小米11系列和小米12系列的三年探索期。经历了多代积累之后,近年来,小米高端产品表现也渐入佳境。⼩⽶13系列实现⾼端豹变,⼩⽶14系列则直接越级超越苹果。

  而在此次年度演讲后的发布会环节,雷军又亲自发布了大小折叠等一系列小米年度新品,这些新品可谓均是硬核技术的集大成者。

  比如极致轻薄的大折叠旗舰小米MIX Fold 4,采用了龙骨转轴2.0、全碳架构、三层五面主板设计等多项轻量化自研科技:更是搭载了⼋颗澎湃⾃研芯⽚,成为最全能的大折叠。

  再如小米首款小折叠小米MIX Flip,摆脱了“美丽小废物”的调侃,实现了最强外屏、旗舰性能、旗舰体验、旗舰AI能力的多项突破。

  再加上全⾯进化的Redmi K70⾄尊版,在手机品类上,小米此次通过小米品牌和Redmi品牌的产品组合,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和高端化实力。

  当前,代工模式是手机行业的惯例,就连苹果也是由富士康代工生产。但偏偏有人不顾事实以代工模式攻击小米,扣上各种帽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布的旗舰产品均是在⼩⽶⼿机智能⼯⼚打造,可以说做到了让水军无处可黑。比如2020年初正式投产的第⼀座手机智能⼯⼚,⽣产线上超过9成设备都由⼩⽶及⼩⽶投资企业⾃研;今年7月全⾯量产的新⼀代⼩⽶⼿机智能⼯⼚,硬件设备96.8%⾃研,制造软件100%⾃研,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自建自研两座⼿机智能⼯⼚,并生产出行业最强的硬核创新产品,谁还能再质疑小米没有核心技术?谁还能再嘲讽小米做不了高端?

  车圈黑公关之风,该刹一刹

  小米造车,也是一个用勇气打破外界偏见的励志故事。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并公告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消息一出,满是质疑。“手机都没有做好,还要造车?”“要造车,100亿不够烧的。”这些声音背后,很难说没有竞争对手作为推手。

  实际上,汽车圈的乱象并不比手机圈少。有的公开互相举报,以打击对手;有的私下通过水军造谣、抹黑。这从今年以来多家车企宣布成立网络举报中心、征集黑公关线索上就可见一斑。

  对小米造车的质疑在今年2月达到了顶峰,当时苹果公司取消电动汽车制造计划,更大的质疑声来了:“苹果十年都没做成的事,小米三年能做好吗?”

  面对这些质疑,小米默默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要快速造车,完全可以收购现有的汽车工厂来生产,而小米选择了自建⼩⽶汽⻋⼯⼚这样的重资产模式;要做好智能驾驶,行业有大量现成的供应商技术可以使用,而小米选择了全栈自研;要快速出产品,车企们都从相对容易的SUV品类入手,而小米偏偏选择了最难做的轿车。

  最终,小米在三年时间里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以10 倍投入打造出了小米SU7。然而,小米SU7刚刚问世时依然被不少人唱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卖不动,邀请的23 位媒体人中更是有20 个不看好,认为能月销3000就烧高香了。

  但上市后的小米SU7打破了所有人的预期。自今年3月上市以来,小米SU7成功破圈,成为汽车圈乃至全社会的现象级热点。

  从数据来看,小米SU7可谓是首战告捷,⾸⽉锁单及交付创下⾏业记录,并不断出圈扩⼤⽤⼾群:⼥性购买者占⽐28%,实际⼥性⻋主约为40-50%,BBA⻋主占⽐29%,苹果⽤⼾占⽐51.9%。

  整体来看,小米SU7的⽤⼾更加⾼级多元,与小米手机一道成功站稳高端市场。根据小米汽车公布的数据,今年6月小米SU7交付量超1万台,预计7月交付量也将超1万台。而雷军透露,小米SU7将在今年11月提前完成10万辆的交付目标。

  不只是在交付上挑战记录,小米此次还在电动车技术上放出大招,推出了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通过自研自产的V8s超级电机,成为了全球最速四门车。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还将于今年10月正式征战纽北,目标是“十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

  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玩家,小米汽车敢于挑战的勇气无疑值得敬佩;而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也让外界看到了小米汽车的实力,甚至是中国汽车的实力。

  对于国内车企而言,在走向智能电动时代的过程中,切勿舍本逐末,不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舆论战、公关战之中,而是应该像小米一样追求硬核技术创新,让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车走向世界。

  中国需要更多硬核科技创新者站出来

  从不被看好,到拿出让外界惊艳的产品,小米用十年磨一剑的勇气证明了自己。

  实际上,小米在手机和汽车上走出的曲线也是中国各个产业发展的缩影。比如比亚迪,2003年,比亚迪带着新能源的梦想进入到汽车行业,然而一家电池企业要造车,遭到多方质疑。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比亚迪股价暴跌20%。20年来比亚迪咬紧牙关在技术上大力投入,才得到了今天的成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

  再比如华为,其数年来在5G技术上不断遭遇美国打压,一度只能生产4G手机,遭遇多方嘲讽。而如今华为5G手机王者归来,以实力突破重围、证明了自己。

  不只是企业,中国的汽车行业更是如此。早年中国汽车产业基础薄弱,只能以市场换技术,被国外车企看不起;而如今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迎来崛起,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上居于领先,不少海外车企甚至开始反向合资,以换取中国的先进技术。

  当前的世界并不太平,外有中美博弈的大变局,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围追堵截;内有混乱的行业舆论场,各种极端的、情绪化的贴标签和污名化的行为屡见不鲜。

  面对围追堵截,中国需要更多像小米、比亚迪、华为这样的硬核科技企业站出来,让中国的科技产业持续突围;而对于小米这样有勇气站出来、敢于创新的科技企业,我们也呼吁外界不要带着偏见和刻板印象,要给与更多的鼓励和包容,如此中国的硬核创新才能打破围堵,走向星火燎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其霖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