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 | 争议中的数据知识产权:浙江实践带给市场哪些启示?

南财观察 | 争议中的数据知识产权:浙江实践带给市场哪些启示?
2024年06月15日 18:41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马嘉璐   广州报道

通过确权为数据开发利用提供合法合规保障,是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础。浙江是数据知识产权这条路径的“开路先锋”。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透露,截至2024年5月,浙江已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11358件,登记6081件,占全国70%以上。

不过,学界对“数据知识产权”尚存争议。北京市东权(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蒋强分析,数据的权利基础比较复杂,需要结合数据的内容、类型及应用场景具体分析,“既要发挥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财产的优势,又要防止以单纯知识产权的思路处理复杂的数据权益。”

在数据知识产权的金融化运用方面,浙江“成绩单”表现亮眼:截至2024年5月,浙江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被侵权保险、证券化、交易、许可金额26.25亿元。此前也有至少8家浙江企业获得了授信规模逾亿元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数据资产融资授信规模不超过1000万元。“数据知识产权+金融”的创新可以给数据要素市场带来哪些启示,仍留待实践和时间给出答案。

占全国七成,累计变现超26亿元

6月12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上“亮实力”。据中新网消息,截至2024年5月,浙江省共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11358件,登记6081件,占全国70%以上;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被侵权保险、证券化、交易、许可金额26.25亿元,占全国90%以上。此外,已完成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许可47件,金额2003万元;已有162件数据知识产权实现金融化运用,总金额24.05亿元,108家企业户均受益266万元。

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国家试点地之一,浙江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探索积淀已久。早在2021年,浙江获批成为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标准化试点地区,发放了全国首张数据知识产权存证证书,实现了首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至2022年9月,浙江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00万元。过去三年,浙江企业依靠数据知识产权所获融资额呈指数型上升。

今年5月,浙江在数据知识产权这一赛道上再提速,发布《关于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描绘“两步走”的“路线图”:到2024年底,要实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总量突破10000件,实现数据运用价值50亿元以上;到2027年,实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总量、运用价值分别要达到30000件和200亿元。

《意见》与此前出台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起构成了浙江“一文件、两法规”的数据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体系。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表示,下一步将更大力度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全链闭环、制度全域运用、生态全面形成,努力贡献更加系统成熟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浙江方案。

数据确权探索步入“深水区”

确权问题一直是数据要素开发过程中的重难点。在“数据二十条”(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的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基础上,各地通过数据产权登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据资源登记等方式对数据确权积极展开探索,逐渐步入“深水区”。

浙江无疑是数据知识产权这条路径的“开路先锋”。那么,何谓“数据知识产权”?

对此,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在对《意见》解读时解释道:数据知识产权是指数据处理者对依法收集、经过一定算法加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合所享有的权益,是对数据创新利用智力劳动和其他投入贡献的承认和保护。以“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为内核的数据知识产权是关联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要素的“最大公约数”。

简而言之,确认数据知识产权的关键,是对数据加工付出了智力劳动。而与“最小公倍数”之间的距离在于,数据知识产权对原始数据供给、数据产品经营等其他环节难以覆盖。有学者指出,一方面,由于数据的特殊属性,并非所有数据都可以被纳入知识产权的框架;另一方面,如果对数据设置过强的排他性保护,或不利于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在实践中,数据知识产权的实质性审查也面临难题。

“既要积极介入,又要有限介入。既要发挥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财产的优势,又要防止以单纯知识产权的思路处理复杂的数据权益。”北京市东权(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蒋强分析,数据权利基础具有多元性,可能同时产生多项权利;数据的权利归属也具有多元性,可能涉及多个权利人。在实务中,“数据知识产权”一般对应于数据产生的著作权、商业秘密或者竞争权益。但数据的权利基础比较复杂,还可能会产生个人信息权益、隐私权、其他人格权或者其他权利、权益,也可能不产生任何权利、权益而属于任何人均可自由使用的内容。基于上述的复杂性,数据赋权改革仍然处在探索阶段,需要结合数据的内容、类型及应用场景具体分析。

实际上,与数据流通交易相比,数据知识产权在数据资产化方面的应用更为成熟。截至今年5月,浙江数据知识产权交易金额为2003万元,与同期高达24亿元的金融化运用差距明显。此前,浙江日报曾报道,截至2024年2月底,已有8家浙江企业获得授信规模逾亿元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而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数据资产融资授信规模不超过1000万元。《意见》注意到了这一优势,强调要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做深做透“数据知识产权+金融”这篇文章。

继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深圳8个省市开展首批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后,2023年12月,天津、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贵州、陕西9省被新增为第二批试点地,试点期限至2024年11月。数据知识产权的探索会带给数据要素市场哪些启示,将通过实践给出答案。

知识产权浙江省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