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技她力量,聆听女性科学家的心声|线上活动报名

对话科技她力量,聆听女性科学家的心声|线上活动报名
2024年06月15日 19:22 DeepTech深科技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在科学的广阔天空下,女性正以她们独特的光芒,照亮未知的领域。然而,这条科研征途向来并非坦途。

「女科学家取得的成就,经常被归功于与她们一起工作的男性科学家身上。」这是美国女作家玛蒂尔达·约瑟琳·盖奇在 1826 年发现的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一条隐性的规律——玛蒂尔达效应(Matilda effect)。尽管如此,女性科研者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

面对家庭与职业的双重考验,专业领域的性别壁垒,以及社会偏见的重重挑战,女性科研者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与毅力。她们在科研领域的生产力与男性并无差异,贡献同样显著。普林斯顿大学黄俊哲博士团队的研究数据证明,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年均论文发表量为 1.33 篇,男性则为 1.32 篇。

为了致敬这些不屈不挠的探索者,DeepTech 精心编撰了《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求索中绽芳华》,收录了 11 位杰出女性科学家的心声与故事,真实呈现了她们在科学界中的挑战与辉煌。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女性科研者坚韧与智慧的颂歌,更为所有怀揣科学梦想的人带来了鼓舞与启示。

值此新书发售之际,络绎科学将于 6 月 18 日 09:30-11:30 线上举办“对话科技她力量,聆听女性科学家的心声”圆桌研讨。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女性在科研领域的现状与未来,特别邀请书中几位女科学家作为嘉宾,通过她们的分享与对话,带领我们一同回顾科研路上的心路历程,展望未来,寄语新一代女性科研者。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交流,构建一个联结平台,促进女性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面临的挑战,推动女性科学家的多元发展。本次活动开放报名,报名请点击此处

有奖互动

……

活动时间

……

2024 年 6 月 18 日 09:30-11:30(北京时间)

嘉宾主持

……

郑雨晴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郑雨晴博士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别获得学士(2012 年)和博士学位(2017 年),2017-2021 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工系 Zhenan Bao 教授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集中于柔性电子器件和可穿戴生物传感器。2021 年加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助理教授,围绕“基于可化学编程软物质的柔性电子器件”开展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 30 余篇,总引用大于 4000 次。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北大博雅青年学者,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22 年中国榜单。

研讨嘉宾

……

白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白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2019 年 7 月于清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在西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直致力于剪接体和 RNA 剪接的分子机理的相关研究。白蕊博士通过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多方面研究技术相结合,首次完成了对 RNA 剪接分子机理图谱的绘制,取得了全球唯一覆盖完整 RNA 循环的剪接体系列研究成果,将 RNA 剪接的机理研究推至分子层面,加速了相关靶向抗癌药物和罕见病药物的研发,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转化应用前景。主持并承担了 7 项科研项目,发表 SCI 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Cell 发表文章 10 篇),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十大创新成果等,曾获得 2020 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2020 年瑞士乔诺法青年研究奖、2022 年达摩院青橙奖、2021 年度浙江省优秀博士后、2022 年杭州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等,入选 2018 年由中国科协评选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曾带领团队获得 2021 年第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赛道金奖。《科技她力量》书中报道科学家。

段斯斯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段斯斯博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段斯斯 2014 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系统安全、区块链、应用密码学等方向的研究。段博士的学术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界,例如 BChain 协议(OPODIS2014)被使用在 Hyperledger Iroha 项目中,Dashing 协议(Eurosys2024)被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所采用。获清华大学 2021 年学术新人奖,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21 年中国榜单。《科技她力量》书中报道科学家。

李婧翌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系教授

李婧翌,2007 年本科毕业于清华生物系,2013 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统计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首创性地使用严格的统计学来分析已发表的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数据,发现在过往研究中,由于研究人员对测量误差的忽略,转录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该分析挑战了“翻译比转录重要”的观点却支持了之前大量在 mRNA 转录水平的科学发现。因其重要性,研究结果被发表在 Science 杂志并收录于本科教材 Molecular Cel1 Biology 中。2018 年获得斯隆奖,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20 年中国榜单。《科技她力量》书中报道科学家。

吴志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吴志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机器人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作者与共同通讯作者在 Science Robotics, Science Advances 等 Science 系列期刊发表论文 4 篇,获 Nature 与 Science 亮点报道三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19 年中国榜单。

赵际南 DeepTech 首席出版官

负责统筹 DeepTech 出版业务与学术资源。在国内外科技、教育出版社有近 20 年的科技期刊和图书出版经验。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工作的 16 年中,曾分管生物、医学、工程、能源等各学科科技期刊和图书,创办和管理过近 80 种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包括 Cell Research 等高影响力期刊。

议程安排

……

09:30-09:35   主持人开场

09:35-09:50   嘉宾自我介绍

09:50-10:00   《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求索中绽芳华》新书介绍

10:00-10:45    圆桌交流

10:45-11:30    自由交流

主要研讨内容

……

1. 如何走上科研道路?在此过程中是否有榜样的激励或是自己的初心使然?

2. 在科研工作中的最大动力是什么?以及最需要克服的障碍是什么?

3. 如何面对职业女性在社会语境中常遭逢的质询,诸如“年龄焦虑”、“工作与生活平衡”,甚至“生育问题”等。

4. 当前科研体系与产学研融合进程中存在哪些挑战与障碍?何种变革能为现今及未来的女性科研者营造更为包容与支持的环境?

5. 对那些正在考虑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各位嘉宾有何建议?以及如何给科技领域中希望有所建树的年轻女性提供机会?

6.怎样描述科研世界的“她力量”?

参与方式

……

科研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