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天文共识,木星大红斑形成新理论被提出:仅追溯到 1831 年

挑战天文共识,木星大红斑形成新理论被提出:仅追溯到 1831 年
2024年06月22日 16:16 IT之家

IT之家 6 月 22 日消息,目前天文学界对木星大红斑(Great Red Spot)的共识之一是,人类首次观测时间为 1665 年,而最新研究认为大红斑形成时间只能追溯到 1831 年。

IT之家注:木星大红斑是木星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木星上最大的风暴气旋,长约 25000 千米,上下跨度 12000 千米,每 6 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 8 千米的云塔。

呼啸的狂风以每小时 280 英里(450 公里)的速度飞驰,其标志性的红色来自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天文学界目前普遍认为是乔瓦尼・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在 1665 年首次观测到的,但新研究认为卡西尼观测到的斑点可能与现在可见的漩涡不同。

卡西尼于 1665 年首次报告了一个深色椭圆形斑点,并将其命名为“永久斑点”(Permanent Spot)。

不过这个斑点在 1713 年后消失,直到 1831 年才再次出现,并被命名为“大红斑”。

在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的桑切斯・拉维加教授的领导下,研究团队仔细分析了历史观测记录和现代科学数据,认为“永久斑点”和“大红斑”并不是同一个风暴,而现在的“大红斑”只有 193 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大红斑形成的新理论。传统理论认为“大红斑”是由多个较小的漩涡合并或超级风暴形成,而最新理论认为是其南北两侧区域射流流动扰动的结果。

如果基于新理论,“大红斑”的寿命只有 200 年,意味着在 7 年后这个“大红斑”也可能会消失。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天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