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旁轴相机的缺点

认识旁轴相机的缺点
2024年06月15日 13:01 IT之家

旁轴相机曾经是照相机中重要的品类,135,120 都有大量经典旁轴相机问世,进入数码时代后,这类相机逐渐被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的相机所取代,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旁轴对焦取景相机只有徕卡 M 系列,而富士 X100 系列就算没这个取景器也照样可以用。

而进入胶卷世界,旁轴相机的种类就非常多了,选择也丰富起来,许多新手起手就从旁轴相机开始。

然而,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出现了,为什么曝光总是不对,为什么画面总是模糊,使用起来很不顺手等等问题困扰着新手们。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旁轴相机的缺点,以及旁轴相机较为适用的拍摄场景。我们这里聊的主要是手动对焦,旁轴取景的相机,后期的自动傻瓜机不在讨论范围,那需要另开一文。

我们一般玩的旁轴相机主要指旁轴测距式相机,这种相机的对焦是通过一个独立的测距仪完成的,测距仪和镜头联动,通过距离的模拟完成对焦。这和单反相机可以直接看到镜头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是老式不带测光,或者是非 TTL 测光的旁轴相机,有时候你拍了半天会发现镜头盖都忘记摘了,因为取景是独立于镜头的。

不过,旁轴相机还有一个更广义的定义,那就是非反射性取景,都叫旁轴。所以像禄来 35 这种没有对焦机构的相机,也可以叫旁轴相机,只要你有一个取景器,而这个取景器又不是反射性的,那就是旁轴。

由于旁轴测距只是一种取景对焦方式,所以 135,120 都可以,甚至大画幅相机,宝丽来撕拉片机都可以这么干。

以前宝丽来的 180,190 撕拉片相机,也是旁轴对焦,虽然感觉怪怪的,但毫无疑问,它们也是旁轴相机。不过从画幅看,其实 180 这类撕拉片相机可以理解为一台 6X9 的中画幅相机。

我们日常胶卷迷玩的旁轴照相机,有可以换镜头的,也有不可以换的,整体看,不可以换镜头的居多。

旁轴相机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机器,它是很普通的,过去中国人用的最多的 205 相机就是旁轴相机。如果不懂照相机的人,会觉得 205 相机和徕卡相机差不多。

当然,我并不建议从 205 相机入门旁轴,如果你只是想玩旁轴,你会有很多选择,但 205 不会是好的选择,虽然它极其便宜,但不仅体积较大,而且故障比较多。早期 205 相机质量不错,但新手很难分辨,新手买到的大多是 80 年代末以后得垃圾 205。

海鸥厂还有一种叫 KJ-1 的小型旁轴,同样不推荐,故障率更高。70 多块的胶卷塞进去拍到一半相机坏了,你当场就能崩溃。而一起崩溃的是你对胶卷的兴趣。

如果你一定要玩国产旁轴,就买上面那个 T981,凤凰厂帮日本人设计制造的,价格也不贵,还能换镜头。

我也就借着这个换镜头,来聊聊旁轴相机第一个比较大的缺点,那就是取景固定角度

单反相机定焦镜头也是固定角度,但是单反可以换镜头,而旁轴相机即使可以换镜头,取景器角度也是固定的。

这就限制了 70mm(135 相机)以上镜头的使用,而在我们日常摄影中,70mm-90mm 是使用颇多的镜头,有的朋友甚至用这个焦段拍全身。

所以,旁轴相机整体取景适合广角和标准焦段。固定镜头旁轴相机的镜头焦距一般在 35-60 之间。

当然,这不代表旁轴相机就不能用 70-90 的镜头,可以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就可以装配 70-90 的镜头。然而,旁轴相机的取景器角度是固定的,它不可能为了照顾 70-90 的头就让 35,50 没办法取景。哪怕是比例 1.0 倍率的取景器(就是不对画面进行任何增加或缩减角度的取景器),使用 75 镜头的框线也还是很小,取景很不方便。

但是,旁轴相机真正的大问题,是在对焦上,也就是我们很多朋友经常碰到的问题 —— 人的脑袋怎么糊了?

无论是早期毛玻璃对焦的大画幅相机,还是后来的单反相机,都遵循看到什么是什么的原则,只要你眼神不出问题就行了。

然而,旁轴对焦是把所有对焦都交给机械,你眼神好也不顶用。

旁轴相机一般采用中心一点对焦,对焦范围往往很小,这个范围也就是黄斑。而在黄斑范围外的部分则不在对焦范围内。

这就带来了对焦和构图的冲突了。

我们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这张照片里,我所圈出来的两个区域和镜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镜头景深不够,那么要把全身都塞进景深有点困难。

而这种肖像一般对焦的都是人的脑袋,如果是单反相机的话,你在构图完成后,只需要对着上面方框的部分对焦就行了。

单反相机的对焦和构图是同步的,而旁轴相机就是分离开的,这种分离就可能导致对焦不准。

旁轴相机因为只有中央一个点对焦,所以对焦和构图不可能同步,往往需要先对焦再构图,这其中有一个移动过程。因为旁轴相机对焦点是焊死的,所以先构图再对焦,你还是会有从对焦点回到构图的移动。

而移动的过程中,只有相机完全平行移动才能保证准确,但实际上大部分朋友都是转动移动,景深实际上改变了。

如果镜头光圈够小,景深足够涵盖,那么还行。但如果距离太近,焦距太长,光圈太小这种导致小景深的场景,这种移动后,头就糊了。

我想,这是很多新手用旁轴拍人像经常遇到的困惑。

所以,单反相机是先构图再对焦,而旁轴相机因为对焦点焊死,是先对焦再构图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加大景深,另一方面就是尽量做到平行移动,改掉角度移动的坏习惯。

所以大画幅相机为了保持一个平面,就会扭来扭曲,但你 135,120 可扭不了,只能你自己扭了。

当然,用旁轴相机拍风景,日常扫街什么,是不需要注意这个问题的,因为景深够大。

更老的旁轴相机,取景和对焦甚至都是分离的,是两个窗口。

那么,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问,既然旁轴相机从功能性来看,是完全不如单反相机的,那么旁轴相机为什么能长期存在?

别说旁轴了,功能性完全可以替代的双反相机还不是长期存在?玛米亚甚至还搞换镜头的 C 系列双反。

那是因为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多功能性需求

我们用旁轴拍人像,而实际上很多旁轴设计成 40mm 的镜头角度就不是拿来拍特写的。

特别是不可更换镜头的旁轴,往往就是作为日常使用,随便拍拍的。我们会看到以前的旁轴相机往往有精美的皮套,还有装饰功能。但是你见过哈苏 500C / M 的豪华皮套吗?换胶卷多不方便啊。

其实我们很多新手对旁轴相机的使用要求是和现在数码相机一样的,而现在的数码相机是没有这种对焦问题的,都是矩阵对焦。

因此,如果只是想随便拍拍,便携一点,那么旁轴相机,特别是不能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无疑是合适的。

但是如果有创作欲望,想整点大活的,我建议还是使用单反相机,效果会更好一点。

对了,关于 120 旁轴,说过新手不要先从 120 开始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胶卷迷俱乐部 (ID:jiaojuanmi),作者:上海老污龟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镜头相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