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短短六十年的登月史,重塑了今后亿万年的电子游戏发展史

人类短短六十年的登月史,重塑了今后亿万年的电子游戏发展史
2024年06月14日 19:20 IT之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情报姬 (ID:paperji),作者:DLS_MWZZ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自古以来,月亮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作品中就一直是浪漫的载体。

前不久,我国的嫦娥六号给大伙整了一波活,从月球发来了一条微博,“正在月球挖土。”

(来自 月球)(来自 月球)

而今天,是嫦娥六号在月球的第 12 天。

恰好这两个月,美国登月造假的消息莫名其妙又火了起来,引发各大民科学界大关注,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 2008 年,好不热闹。

总之,随着人类对太空认知的进步,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愈发被祛魅。对于必将拓展生存空间的人类来说,脚踏月球,是未来远航宇宙的“简单模式”,而作为跨入太空时代的门槛,此事一直以来又是显得如此“困难重重”。

而人类亘古对月球痴迷、狂妄、探索的历史,在近百年技术进步后也同样反映在了各类现代文化产品上。

对电子游戏而言更是如此。

甚至可以这么说 —— 人类对月球的追寻史,就是半部电子游戏发展史。

顺便找个借口期待一下《流浪地球》改编游戏(这条没收钱顺便找个借口期待一下《流浪地球》改编游戏(这条没收钱

【电子科技,小子】

电子游戏行业刚刚走出实验室形成商业化的 70 年代,在雅达利平台就已经有了人类登月的游戏,《月球冒险》(Lunar Lander,1979 年)。这款作品只有最简单的线条图形画面,参考美国登月的现实情况,让玩家可以模拟体验亲自操控月面着陆器。(这款游戏的前身更加神奇,实际上 1973 年就诞生了。)

电子游戏和月亮的羁绊,说一句“与生俱来”也没错电子游戏和月亮的羁绊,说一句“与生俱来”也没错

整个 80 年代,因为源自美国 60 年代航天发展所推动的科技进步风潮逐渐吹进了文创行业,所以大量的新技术被应用于文创活动,顺便也让科幻、太空题材的各种天马行空的作品非常兴旺。作为当时文创两大高山的日本和美国,其代表性的作者 / 品牌,也都不会错过对月球表白的机会。

1987 年,改编自日本漫画泰斗手冢治虫《火之鸟》的同名 FC 游戏闪亮登场。改编参考的是 1986 年动画版的《凤凰篇》,这本来是个发生在地面的古代故事,而在动画版的片尾曲,却出现了月球以及科幻的空间站(是的当年我真没看懂)。

同时出现作者、空间站和月球的瞬间同时出现作者、空间站和月球的瞬间

这当然是因为,在原作的顺序上,《凤凰篇》之后就是故事舞台主要发生在月球的《复活篇》了。动画版这一处理,也算是借着人类对月亮的寄托之念,表达了希望漫画能继续获得改编的美好愿望吧。(后世的我们也明白,距离手冢治虫大神仙逝,只有不到三年了)

FC 的游戏改编显然是读懂并承接了这份愿望的。在游戏中,原本《凤凰篇》并不该出现的代表太空时代的“来世”舞台也收入其中,而“月球漫步”自然也有一席之地。如今回头看来,这也算稍微平缓了一些,原作者没看到后续改编的遗憾吧。

虽然不能实锤,但环形山是有的,四舍五入算月球吧虽然不能实锤,但环形山是有的,四舍五入算月球吧

美国方面则是迪士尼同样在 1989 年的 FC 平台掏出了《唐老鸭梦冒险》。毕竟是真的上过月球的美国人,所以唐老鸭的史高治叔叔这种土豪上上月球探个险也没什么奇怪的。

不过时代缘故甚至没给做个特殊的宇航服外观……不过时代缘故甚至没给做个特殊的宇航服外观……

总之,整个 FC 时代,月球或者类月球的太空题材真的是太多了,尤其是像素级画面在这个时候也很比较好整出太空感觉,后边 3D 时代想要类似效果确实要麻烦一些。

至今也颇有人气的《加纳战机》第一关就是月亮,BOSS 还是个兔子至今也颇有人气的《加纳战机》第一关就是月亮,BOSS 还是个兔子

【燃烧吧,终极幻想!】

虽然月球的浪漫在 90 年代确实稍 —— 微的下降了一些,但仍旧是人类的共同向往。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些科幻狂热分子们把月球玩腻了开始热衷更远的外太空,所以作品上密度可能有所下降。而从大众接受角度,在 80 年代的铺垫后,月球也更加“稀松平常”,显得商业噱头没那么狠了,仅此而已。

但即便如此,1991 年在 SFC 平台上,史克威尔还是掏出了自己的绝招《最终幻想 4》,故事的高潮就是主人公带领伙伴们,乘坐着唯一能上天的飞空艇去了月球,展开最后一段太空级宏大的史诗故事。

这一操作也为当时已经由 1987 年《梦幻之星》起出苗头的“奇幻题材科幻化”正式加入了动力,后世如《梦幻模拟战》《守护者之剑》甚至更往后的《轨迹》系列等传奇作品“一言不合就全员上高达或者母舰升空乱开卫星炮”的路子铺垫了受众心理 —— 毕竟,这可是卖的最多的 RPG 之一,很有样板效应。

《能上月球浪一波的 RPG》《能上月球浪一波的 RPG》

月球承载的浪漫也开始不拘泥于现实中的天体本身,一些作品中就算是架空世界,也会沿用这种卫星天体概念,或者是等量代换的表达守望式的情感浪漫。这其中自然不能漏掉“感动过一百万人的 RPG”,1996 年的《银河之星:露娜》。以月为名,自然不凡。

不过,因为毕竟是面向年轻人的 JRPG,所以《露娜》更多的还是走日式文化那句“今天的月亮很美”(含蓄的表达爱意)的逻辑,描绘的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婚礼”式男孩与女孩的大冒险故事,贡献了游戏历史上经典的“月下大海小船男女情歌”(喘气)桥段。

嗖哒,露娜哒!(船歌《風のノクターン》(时代缘故没高清图就算了)嗖哒,露娜哒!(船歌《風のノクターン》(时代缘故没高清图就算了)

2000 年转眼就到了,这一年也没什么说好的世界末日,不过对日本同人圈来说倒是有个今天回头看堪称“末日级”的事情。前边的《银河之星:露娜》是让作品“以月为名”,已经挺猛了,现在更猛的将公司“以月为名”的来了 ——Type-Moon(型月)带着日后奠定自己商业化基础的《月姬》来了,“月世界”元年由此开始。

虽然和月球确实没什么直接关系不过考虑本文上边一大堆东西可能对年轻读者太不友善所以这里拽个现在还活着的晒一晒增加点阅读代入感和充字数。

还有顺便晒老婆还有顺便晒老婆

当然讲月球浪漫肯定还是要脚踏实地的登上月球才好,所以还是 2000 年,西木头(westwood)借着《红警 2》的热潮,让尤里带玩家真的《fly me to the moon》了一回。不得不说当时玩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又是笑翻又是激动。(PS:截图是混战地图,因为 STEAM 版战役存档谜之坏档了实在懒得再打一遍……)

美国人的游戏,登月痕迹总是要有的不然 FBI 可能不答应美国人的游戏,登月痕迹总是要有的不然 FBI 可能不答应

【超越末日的宿命!】

千禧年之后,月球上也没太消停,关于这一点联邦军的阿纳海姆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上月球这件事在幻想领域愈发不再有什么仪式感和神圣感,以及科幻作品随着电子产品硬件的支持越来越兴旺发达等,都让月球的喧闹已经常态化了。

另一边有意思的是,现实里因为美国没再怎么折腾过探月,所以月球反而冷清了许多。这给各种作品的幻想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或软或硬的科幻也好,干脆奇幻化的处理也好,月球浪漫它都能吃。这么一看次元壁真的是很傲娇的一种存在呢。

这时候,在 2004 年迎来《东方永夜抄》,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吧…… 作为《东方 Project》堪称“核心价值观”的《红魔乡》《妖妖梦》《永夜抄》三部曲的最后一作,它也是直接将原本颇为奇幻感的幻想乡进行了科幻式升级,后边很快“盖塔”机器人就要来了。

反正现在“越共”也挺多的应该不用多费唇舌了,还是晒老婆重要。

此处应有 BGM《search&caved-見敵必掘》(气氛不对吧!

由于千禧年后正好也是智能手机和游戏掌机大发展的时代,这让游戏画面出现了更加丰富的分层,而不是 90 年代末那样一味追求视觉效果的场面。随着不瞎卷硬件的一批中小型游戏开始了孵化发展,人类永恒浪漫的月球题材,自然也会陪伴于这一届游戏的身边。

例如电脑端,2005 年的解谜游戏《Voyage: Journey to the Moon》,就是一款非常传统的纯点击解密的《The Room》式作品。此外还有 2009 年 NDS 上的《月球惊魂》,它居然是个用 NDS 玩的 FPS 游戏,虽然 2009 年手柄玩 FPS 不算太离谱了。

平板时代有很多《Voyage: Journey to the Moon》这种美术感很好的解谜游戏平板时代有很多《Voyage: Journey to the Moon》这种美术感很好的解谜游戏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一些飞来横祸,我国的电子游戏行业一直惨淡经营。所以在虚拟世界里,我们的作品基本就一直没机会“问鼎月球”,开玩笑说拜月教主可能是国产游戏里月亮最有存在感的一次,难怪电视剧版本改的像个科学家我忽然悟了。

直到 2011 年,在未来成为无数人心目中像素 RPG 神作的《去月球》,终于来了……

(《去月球》开发者高瞰,来自山东东营)
(《去月球》开发者高瞰,来自山东东营)(《去月球》开发者高瞰,来自山东东营)

不过略微遗憾的是,《去月球》虽然已经是当时十分难得的、围绕“月球”所作的科幻故事,但它的重心更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的感情与羁绊,实际上整个游戏都没有出现过与月球本身相关的直接描绘 —— 直到那个耐人寻味的结局,火箭升空,才从情绪上呼应了《去月球》的标题。

月球的航天浪漫虽然也足够丰沛,但不能否认,如果是偏爱钢筋铁骨星海类科幻内容的玩家,或多或少是有点没吃饱的…… 我大秦机甲何在!

同年,另一位将改变电子游戏的重量级作品《传送门 2》,简短但又有力的秀了秀“美国人的月球”。

虽然中国玩家早就习惯了被各种外来强势文化冲刷,但这份微妙的不知该归类为何种情绪的心情,说彻底没有,那就是骗人了。

地球和美国旗子.JPG地球和美国旗子.JPG

后边日子的节奏开始快了起来,随着 3D 图形技术进步,大作们又重新开始在月球场景上开卷。比如 2014 年较早展示肌肉的《重返德军总部:新秩序》就让玩家结结实实的在月球打了一波纳粹,也不知道有多少创意股份是来自《钢铁苍穹》的。

地球和纳粹标志.JPG地球和纳粹标志.JPG

中小体量的游戏也不会落后,2015 年硬核的《坎巴拉太空计划》被不少当时的整活视频号使用过,也是一直以来最好的“登月模拟器”之一。《纪元》系列的《纪元 2205》也理所当然的把月面基地盖了出来。

后边就更数不过来了,就找名气大的随便提两个,比如 2016 年《使命召唤》也搞了次夺回月球,2017 年还有《超级马里奥:奥德赛》。

事实证明,总有那么一大坨(比划)人类的美好浪漫,是属于月球的。

【奥义 — 次元破碎!】

在这场热闹之中,中国玩家当然是有那么点眼巴巴的感觉,尤其在还未等来 2019 年的《流浪地球》,中国科幻正走在最黑暗的这段。不过,大伙儿的心情已经渐渐有了变化,这当然是因为,2013 年时,我们可能是最成功的科学偶像的小玉兔已于现实世界抵达月球。

月球地面、兔子和中国国旗.JPG月球地面、兔子和中国国旗.JPG

2013 年时的中国人看到火箭发射还是真会“返祖咆哮”的,所以小玉兔这波营业非常带感。不过一晃十多年过去,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开挂似的突飞猛进,大家看火箭已经越来越淡定了 —— 不算严谨的对比一下,谁看个稀松平常的飞机起降在哪嗷嗷啊是吧……

插播一条趣闻。2021 年 1 月,一款月球种田游戏《Moon farming》出现了,不过仅能试玩还未正式上线。很多中国玩家都表示了莫大兴趣,毕竟太空种田这事儿对我们来说简直是血脉召唤…… 但说来也巧,2020 年 12 月正好是嫦娥五号带着月壤样本回来的日子……

于是,“月球土不能种田”的现实新闻,就这么被嫦娥五号带回来了,然后这个《Moon farming》一直到现在也没发布,尤其是明明已经有流畅运行的试玩版了…… 虽然没什么实锤相关,但确实有那么一种“科幻作品惨遭次元壁破碎炮扫射”的效果。

说真的,很难不心动啊都三年多了怎么还不出… 要不国产厂商 NTR 一个?说真的,很难不心动啊都三年多了怎么还不出… 要不国产厂商 NTR 一个?

然后现在一转眼,忽然咱的嫦娥六号就风驰电掣的直奔那被无数作品各种描绘过的月球背面去了。而且还是个“求升之路”,带了四个其他国家的小伙伴(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瑞典)一起上的,然后又是开地图又是挖土……

尤其“虾仁猪心”的是,它还知道向小玉兔学习,它发微博。而正好我国互联网现在要求带 IP 显示,于是,嫦娥六号的微博,就显示成了下图。让我们再看一遍她从月球发出的呼唤吧:

来自,月球哒!

月球地面和中国国旗.JPG,没地球当然是因为这里是背面啊!

刷到六号的微博的时候,我忽然在悠悠之中,仿佛听到一个古老的声音传来……

“不就是个次元壁吗?看我把它怼回去~”

见鬼,这实在是太他喵浪漫了。

瞎进行一个市场分析预测,赶紧整点月球题材的游戏,未来十年肯定火,虽然可能没法算科幻题材但现在立项还来得及!(别信)哎,甚至要抱怨一句,鬼知道这篇文发出来的时候,祖国又忽然掏出啥来把所有本该的科幻作品直接变成了现实主义作品,根本来不及改,我都已经开始习惯了。算了,摆烂吧。

再说了,谁不想在游戏世界里亲手把小玉兔带回家呢,你说是吧笨笨再说了,谁不想在游戏世界里亲手把小玉兔带回家呢,你说是吧笨笨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