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链”业绩分化 鸿海营收创新高加速多元化

“果链”业绩分化 鸿海营收创新高加速多元化
2022年06月11日 05:12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6月5日,代工组装iPhone等产品的“果链”巨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公布经营数据,5月营收4978亿元新台币(约合113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9%,环比增长2.33%,为历年同期新高,优于公司预期。2022年前5月累计营收23924亿元新台币(约合545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7%,亦为历年同期新高。

  此前的5月31日,鸿海集团已上调第二季度和全年业绩预期。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称:“我们此前预测,今年我们将维持与去年相似的水平,这是考虑了通胀、国际局势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后得出的,但现在我们认为,全年情况将好于我们的预期。”事实上,4月鸿海集团的月营收同比环比还是双双下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普遍乏力,鸿海集团却重回月增长轨道,甚至其对全年业绩预期转好。

  然而,也有部分“果链”供应商业绩依旧承压,苹果 iPhone 13镜头供应商大立光继4月营收同比环比双下滑之后,5月营收31.47亿元新台币(约合7.2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0.6%,同比依旧下滑了6%。

  对此,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林科宇向记者分析称,相比于鸿海富士康所处的iPhone组装环节,大立光所在的领域竞争对手较多,产品短缺情况相对去年已有所缓解,产品均价也在下调,收入也会受之影响。

  在林科宇看来,就智能手机品类而言,相对于一些国产厂商,苹果今年算是受市场冲击较小的一家厂商,“果链”上下游整体表现不会因为苹果业绩的波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果链”巨头业绩分化

  记者注意到,鸿海集团4月录得4864.6亿元新台币(约合1100亿元人民币)收入,环比下降4.1%,同比下降2.80%。相比之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为iPhone组装商的和硕和MacBook制造商广达电脑下降表现的则更为严重,和硕公布的4月营收750.61亿元新台币(约合169.71亿元人民币),月同比下滑达19.29%,为今年以来的首次月同比下滑。广达电脑4月营收667.28亿元新台币(约合150.87亿元人民币),月同比下滑达21.35%,为今年以来的首次月同比下滑。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使手机需求进一步疲软,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纷纷下调预期,鸿海却上调全年业绩指引,“目前略优于市场预期,但仍须密切观察后续供应链变化对市场供需的影响程度。”鸿海集团方面称。

  其他终端品牌商方面,根据小米相关人士透露,原计划2022年供应2亿部智能手机,但其已通知供货商,将减为1.6亿~1.8亿部。vivo和OPPO也分别将4~6月和7~9月的订单比此前计划减少约2成。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3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通胀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国内手机需求将持续走弱。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一份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报告亦显示,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厂商除荣耀外,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同比下滑。但苹果的下滑幅度相比OPPO、vivo、小米等较小。

  而智能手机市场的悲观情绪进一步蔓延,从消费电子产业链业绩变化也可窥探一二。

  上游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有明显感受,该公司一季度28.7%的收入来自智能手机,环比下降2.5%,中芯国际表示这部分收入占比下滑符合公司市场判断和产能分配部署。与此同时,台积电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虽未受到影响,但其营收强项智能手机业务占比有所下滑,第一季度来自智能手机业务的收入环比微增仅1%,营收占比达40%。

  然而,与一些厂商砍单形成对比的是,部分品牌仍表达了乐观。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苹果第二季度将增产1000万部iPhone13 Pro,主力代工厂鸿海集团也小规模招工,除了应付增产的订单,也为下半年将推出的iPhone14新机做准备。而从销售端来看,虽然第二季度为传统淡季、苹果新旧机种交接的转换期,但iPhone13 Pro系列销售强劲,目前该系列供应量相对短缺,市场表现依然给力,尤其是中国市场。

  根据数码博主小乙Max统计的《5月份京东自营手机销量排行榜》显示,热销手机前5名当中,有4款都是iPhone产品,iPhone13以84万部销量高居第一名,另外,iPhone12、13Pro、13ProMAX占据第二名、第三名和第五名,凸显出国内消费者进一步追捧苹果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也在Twitter发文指称,富士康拿到了更高阶、更高毛利的iPhone 14后置广角镜头模组订单,成为是iPhone 14相机模组制造商的赢家之一。

  而三星方面,日本经济新闻援引接近供应链人士称,2022年的供货略微高于上年的逾2亿7000万部,供应链集中于韩国和越南。谷歌也向供货商告知了生产计划称,2022年将制造达到上年2倍的1000万部。

  鸿海加速“多元化”

  鸿海集团的业务营收构成包括消费智能产品、云端网路产品、电脑终端产品、元件及其他产品。其中,消费智能产品营收占比最大达54%,细分来看,主要是智能手机、电视、游戏机等产品。

  基于今年5月的营收构成数据来看,鸿海集团方面称,与去年同期相比,云端网路产品受惠伺服器需求旺盛、消费智能产品在供应链管理得当情况下,两大类别都有双位数年增长;元件及其他产品、电脑终端产品则约略持平,电脑终端产品类即使面对疫情挑战,集团供应链管理得宜,同比表现基本持平。

  环比增长来看,消费智能产品类别虽面对疫情挑战,但集团供应链管理得宜,出货相对顺畅,有强劲双位数成长,电脑终端产品类别因疫情因素仍影响部分零组件供应、元件及其他产品类别受疫情影响环比表现略为衰退,云端网路产品类别因4月拉货动能强劲,基数较高,故5月表现皆有衰退情况。

  鸿海集团月营收摘要显示,正是“云端网络产品类别”“消费智能产品类别” 5月营收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支撑了鸿海集团在行业逆势下的增长。

  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大立光、和硕业务结构较为单一,鸿海目前有比较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让其在行业下行的压力下,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对能力。目前,云端网路产品位列鸿海集团第二大营收构成部分,服务器市场需求旺盛也在助力其云端网路产品业务增长。

  记者注意到,鸿海集团还有意地在布局热点领域,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刘扬伟在此前召开的股东会上表示,未来三年鸿海将聚焦电动车、低轨卫星、半导体三大领域。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刘扬伟指出鸿海集团在电动车领域的目标是,2025年市场占有率达5%、产业营收规模达到一万亿元新台币、出货量为每年50万~75万台。在低轨卫星领域,刘扬伟称鸿海集团未来三年将正式投入低轨卫星领域研发,包含LEO卫星通信酬载自主研发、自建地面接收站等。而在当下火热的半导体领域,鸿海集团未来三年的目标是自有设计半导体加上自有外包产能弹性运用,提供资通讯客户不缺料等的半导体方案。

  “之前大家对消费智能产品表现颇为不乐观,但集团供应链管理比较强势,生产基地不在沿海,为此受到冲击较小。”鸿海集团投资者关系部人士对记者再次强调,第二季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对供应链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但多元化产品、均衡且分散的制造基地、以及供应链管理优势得以充分展现,目前能见度略高于先前看法、也略优于市场预期。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