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企负责人讲印度“恶意审查”:他们查不到问题,但每次都要钱!

听中企负责人讲印度“恶意审查”:他们查不到问题,但每次都要钱!
2022年06月09日 06:30 环球时报

  记者/苑基荣 倪浩

  小米等在印中企近期遭遇印度政府冻结数十亿人民币资产的新闻,又一次引起各界关注。《环球时报》记者通过调查采访后发现,近两年,印度政府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和排挤,封禁300多个与中国有关的应用程序,限制中企投资,甚至此轮对中国企业的“恶意审查”早在今年初就已经大规模展开,引发在印中资企业恐慌情绪。在印中企目前处境如何?印度为何要对中企“下黑手”?中企未来怎么办?多位中企负责人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讲述自己在印度的遭遇。

  手机企业成“重灾区”

  《印度时报》8日报道称,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即使遭遇印度政府审查和公司变动,小米印度预计仍将在第二季度保持其在当地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今年4月份,印度相关部门以小米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为由,冻结小米印度公司价值约48.07亿元人民币资产。就在5月30日,彭博社援引从印度企业事务部获得的文件报道说,印度正在调查中兴、vivo等中企可能存在“不当财务行为”,目前被调查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过500家。

  一位匿名中国企业老总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近期印度发起的针对中国企业的这波“恶意审查”,实际上从今年1月就开始了。与以往不同,这次印度“恶意审查”涉及部门多、力度大。印度税局、海关、公司注册处等多个部门分别对驻印中企展开不同名义的调查。这里面既有针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中国手机公司、电信公司和网络公司等的定向调查,也有针对上百家中企无差别的“恶意审查”,严重性甚至超过2020年印度针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和对中国数百款App的禁令。

  曾长期旅居印度的一位网络创始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公司都采取了非常防备的态度,几乎所有包含中国董事的印度企业都遭到了调查。

  “中国手机企业成为印度此轮打压的重灾区,”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小米、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深耕多年,借助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对产业链的强大整合能力,带动当地手机配套产业链的发展,并为当地创造不少就业机会。

  2020年3月,印度出台“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作为“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一部分,意在将印度打造成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包括手机在内的制造中心。

  钱峰表示,印度目前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超过80%的印度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当地业界普遍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小米、vivo等品牌持续为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带来数量众多的新用户。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中国手机品牌占印度市场份额由60%上升至2021年的76%。钱峰认为,中国手机的成功,遭到印度一些财团甚至第三国资本嫉恨,如今借中印关系不睦之时,对中企进行排挤、打压。  

  一个重要变化

  据上述中企老总介绍,他的公司年初遭受印度公司注册处调查,由于公司合规,查不出东西,印度方面就直接索要80万卢比(约合6.87万元人民币),最后经协商给了40万卢比。

  另一家在印度做安检的中国公司老总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三四月印度各部门已来公司调查了3次,“查不出问题,但每次都要给钱”。

  一位物流企业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印度海关要公司提供5年前租赁印度当地仓库入库的证据。但该仓库3年前就被印方拆除了,公司也倒闭了,无法找到相关证据。此外,准备文件耗时耗力,疫情期间大部分中国公司合规都没完成。

  更为恶劣的是,印度政府对涉及中国企业的印度合规官、秘书、会计和董事等进行调查,让他们不敢接中国业务,给中国企业运营带来严重困难。一家在印咨询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查扩大到印度持牌执业的合规官和注册会计师等,这是此前很少有的现象,向印度整个企业服务行业传达一个非常负面的信号,即“你们给中国公司注册印度公司就是有问题的”。

  据了解,印度持牌执业的合规官非常重要,所有印度公司注册、工商变更等都需要印度合规官签名。针对印度合规官等的调查,3月末4月初在印度合规和会计等行业内炸锅,直接导致超过100名合规官、会计师和董事等选择与中企解聘。这导致中国在印度已有的公司无法进行任何工商变更和合规报备,并且后续想进入印度的中国公司也无法注册印度公司。

  走还是留

  多名中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印度这次“运动式”“扎堆恶意审查”中国企业,大背景是中印关系持续僵持,印度对中企政治化和安全泛化。针对华为、小米和OPPO这类特大型公司的税务调查,既有政治上打压中国企业因素,也有“薅羊毛”增加国家税收的因素。但这些企业都非常正规,有充足预算聘请律师,这类调查的影响并不大。而印度官方对涉及中国企业的印度合规官、会计和董事等普遍性调查,其背后有国家身影、政治意图,向中方透露的信息是——经贸合作前提是中印边境对峙得到解决,打压中资成为印度外交一个筹码。

  采访中,多位在印中国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印度这么严厉打压中企,让他们措手不及。疫情期间,该走的企业都已离开印度,没走的都是走不了,或者期待疫情后继续在印度发展的。他们普遍预计,接下来的2-3个月内,困扰他们的合规等问题基本无望解决,中企还将面临印度“恶意审查”。

  中企去还是留?钱峰认为,如果印度营商环境得不到改善,中企感受不到印度市场公平公正,反而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歧视和打压,他们也许会选择用脚投票。钱峰表示,中国理解印度欲成为制造大国的想法,但无论是发展“印度制造”还是“印度自造”,印度很难离开与中企的合作,这也是经济学家和业界形成的普遍共识。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