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张继康
编辑/ 陈芳
亚洲旗舰店关门了
“大姐,别走!最后一天了,给钱就卖!”“原价39现价19,走过路过别错过!”3月31日,开业18年的家乐福北京中关村亚洲旗舰店最终也走向了关门的结局,于当天正式关门谢客。
关门前一天,《财经天下》周刊来到家乐福中关村店时,一路上贴满了闭店倒计时的红色海报,卖场入口处挂着“中关村广场改造在即,感谢18年来的陪伴”的硕大横幅,一些有感情的顾客在横幅前合影留念。
这家占地面积多达11600平方米的大卖场,开业于2004年,当年号称是亚洲最大的超市。它是家乐福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打造的中国首个旗舰店,里面超市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上万平方米的面积给了各类品牌服装店、餐饮店、宠物商店等,试图让消费者在家乐福超市购物时顺便享受一把“逛街瘾”。
家乐福北京中关村亚洲旗舰店刚开业时很成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前来购物休闲,超市加各类品牌店的组合后来也成了各家超市的标配。经历了18年的变迁,而今却走到了闭店的结局,令人唏嘘。
位于卖场中心位置的家乐福超市,在闭店前就已空空荡荡,只留下几个标着10元、15元、30元的货柜,在清仓气泡水、洗衣液、狗粮、零食饼干等。一些想捡漏的消费者逛了一圈,最终空手而归。“没啥商品了,没有我想要的。”
家乐福超市一位负责收银的店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早在2月底超市就开始清仓甩卖了,目前已经进入尾声。
“最近来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老顾客,主要是奔着捡漏来的,为了少花5元能坚持来好几天。”一位卖家说,“看起来顾客很多,但其实成交率并不高,很多是看客。”
家乐福卖场区域甩卖的商家大多是一个月前招商引进的,是典型的流动商铺,“做完促销就走”。《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不少门店的标牌与实际售卖的商品完全不同,比如一家印着柯达胶卷LOGO的商铺售卖的是中老年服装。
一家开业近8年的中式女装店铺卖家说,很多品牌商家早撤了,因为家乐福的客流量越来越小,吸引不来新客。“最近几年我们做的都是熟客生意。”
业内人士认为,家乐福中关村店走向衰落是必然,一方面,这家店是大卖场的模式,没能跟上商超的转型步伐;另一方面,地下商业车流结构不够流畅,进出很不方便;此外,周边不断冒出新型购物中心以及日益发达的线上购物都在蚕食它的客流。
对于家乐福中关村店的关闭,《财经天下》周刊向家乐福求证,对方回应称,此次闭店是为了配合业主中关村广场业态改造。
据了解,闭店后的家乐福将由房地产公司光大安石接手,打造一个名为中关村ArtPark的全新商圈,并由此打造成海淀区的核心购物中心。未来家乐福还能不能继续在这里开店,存在着不确定性,一方面改造后的商圈需不需要家乐福是个问号,另一方面家乐福能不能承受改造后的租金也是个问号。
4年多关闭了80多家店
在家乐福的商业版图里,中关村店不是“倒下”的第一家店,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这个曾经的“大卖场教父”如今的生存处境并不乐观。
起家于法国的家乐福是1995年进入中国的,在进入中国的前十年,得益于“大卖场”业态的独一无二性,家乐福在中国完全处于“躺赢”状态。短短十年,家乐福在中国开设了60多家门店,门店数量一直赶超大润发、沃尔玛等其他同类门店。
2010年,在中国连锁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超市十强榜单中,家乐福曾以338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第二。但在十年后,家乐福的排名已经降至第8位,销售规模仅为273亿元,与十年前相比缩水了23.8%。
家乐福的第一次闭店也出现在2010年,彼时家乐福已经进驻中国市场15年。被关闭的店位于西安,从开业到关闭仅存活三年。家乐福狠心关店的原因是,这家店一直亏损,收入也没达到预期,最终决定关店止损。
这一年,家乐福在中国关闭了4家店,其中大连新华绿洲店连亏了七年。那时的家乐福,关店更多的出于商业考量,在关店的同时也在不断新开店,并且新开的店比关闭的要多,门店总数是在增长的,2017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巅峰,拥有259家门店。
此后,家乐福的门店数量进入下行通道,开的远没有关的多。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从2018年到2021年,家乐福的关店数均在两位数以上,分别关20家、17家、20家和20多家。
2019年9月斥资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的苏宁易购,所公布的财报也能佐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家乐福中国的门店数量为223家,关闭了8家店,新开3家。2021年第三季度,家乐福又关了5家店,并且一个新店都没开。公开数据显示,2021下半年,家乐福连续关闭了7家大卖场、8家便利店和3家精选店。算下来,家乐福的门店总数减少至205家左右。
2022年,家乐福的关店行动还在持续。今年1月到3月,家乐福就一口气关闭了广州万国店、南昌青云谱店、重庆沙坪坝、北京中关村店四家门店,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门店均为营业时长在十年以上的老店。
《财经天下》周刊求证时,家乐福官方也证实,目前家乐福在中国各个业态的门店数量为200家左右。这意味着,短短四年多时间,家乐福中国关闭了80多家门店,加上新开的门店,家乐福门店总数少了近60家。
门店数量萎缩背后是家乐福营收的不景气。事实上,最近十年来家乐福在中国的营收,在多数年份里都是下滑状态。中国连锁百强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家乐福中国收入连跌四年,下滑幅度最高的2020年缩水了12.6%。
其实,在被苏宁易购收购的前两年,家乐福已是强弩之末。2017年和2018年,家乐福中国分别亏损10.99亿元和5.78亿元。截至2018年底,家乐福中国资产总价值为115亿元,负债却高达138亿元。
2019年,被苏宁易购收购后,家乐福中国的生存处境没有得到改善。苏宁易购财报显示,收购后至当年年末,家乐福中国共亏损3.04亿元。2020年,家乐福中国亏损7.95亿元。
家乐福中国陷入亏损的窘境,与其门店坪效的下降不无关系,也就是说每家店的赚钱能力在减弱。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家乐福在中国门店的坪效同比下滑18.88%,每平方米收入为13761元。其中,降幅最大的三级市场,每平方米收入更是不足1万元,为9406元。
曾经的“大卖场教父”家乐福,已经不再是那个在零售市场叱咤风云的家乐福了。
市场反应太慢了
成立于法国的家乐福,自带着法国人悠闲、安逸的基因。但在中国零售战场上,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让这家慢节奏的法国公司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曾就职于家乐福的零售专家丁利国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家乐福中国衰落最关键的原因是最高决策层对中国的生意经不熟,从而失去了大量市场机会。这些年,家乐福在电商、物流、数字化等各个方面都少有建树。
家乐福的慢节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慢在电商渠道上,二是慢在自建供应链上。这两大因素对于以大卖场业务模式起家的家乐福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危机。
2010年后,中国电商平台迎来了高增长阶段,挤压了家乐福、沃尔玛为代表的传统大卖场市场份额。2015年,在电商的冲击下,中国大卖场业态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面对现状,家乐福法国高层却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暂缓线上渠道的开启。这个决策直接缩减了家乐福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卖场单店营收的下降。据统计,2013年,家乐福的单店营收还能达到2亿元,但之后在逐渐下降,2018年单店营收仅仅维持在1.4亿元,市场份额也由原来的5%降至3%。
远在法国的家乐福高层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如此之大。曾经有内部人士惋惜称,“线上渠道开启太晚,对家乐福的伤害太大了。”
错失最佳时机的家乐福直到2015年才进场,上线了网上商城。但其送货上门的服务主要依托于线下门店,再加上家乐福门店数量的局限性,注定其辐射范围只能局限于一部分区域。
另一方面,一直没有建立出来的独立供应链,也成为了家乐福和永辉、大润发的竞争薄弱环节。
在成立独立的配送中心之前,家乐福的供货方式一直是由供应商直接将货物运送到卖场,而永辉、大润发则是选择通过买断、直采的方式积累起线上的供应链条,从而把商品的价格“打下来了”。
痛定思痛的家乐福同样选择在2015年成立配送中心,同时还选择把采购与运营分离,从24个城市采购中心调整为6大区域采购中心,但为时已晚。
同类的永辉超市在2004年就在福建建立起第一个配送中心,沃尔玛则在2014年就建立了超过20个配送中心。从时间上来说,家乐福在2015年才开始自建供应链,比永辉超市晚了11年。
积重难返的家乐福,没能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变革中抓住风口,还多次陷入“卖身”传闻中。丁利国说,“法国总部掌权者想的不是怎么做好中国市场,一直想的是怎么卖身套现。”
家乐福“卖身”传闻首次出现在2013年,当时《华尔街日报》报道,家乐福法国总部正在考虑出手家乐福中国,但因为没有合适的下家而告终。
接着在2017年到2018年,有关变卖家乐福中国业务的消息越来越多,涉及的资本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等。2017年底,《财经》杂志报道,阿里巴巴和家乐福谈判的方案是收购家乐福中国全部股权,但双方最终并未达成协议。对此,阿里巴巴进行了否认。
紧接着,2018年初,家乐福宣布和腾讯、永辉签订股权投资意向书,然而当外界普遍认为这次家乐福铁定卖身腾讯时,家乐福再次否认了有关传闻。
一直寻求卖身的家乐福,最终在2019年等来了苏宁易购。但没想到,这次卖身却让家乐福的处境更加艰难。
和苏宁“同病相怜”
被苏宁易购收购后的家乐福,曾出现过短暂的盈利。苏宁易购发布2020年半年报后曾表示,家乐福的第一阶段整合较为顺利,2020年上半年家乐福实现的盈利达到了1亿元以上。
没想到,这次盈利并没有持续下去,2020年全年家乐福亏损了7.95亿元。进入2021年,家乐福的总营收还在下降。苏宁易购公告显示,家乐福中国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原因是受到社区团购低价扩张冲击、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北京工商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后,二者强强联手、资源互补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丁利国说:“现在的苏宁家乐福其实只有家乐福的名,不仅没了家乐福的实,还丢掉了家乐福的魂。”
他解释称,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主要是想打通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把苏宁易购与家乐福线下店的流量打通,有点仿照天猫超市和盒马的做法。但是,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线下店是重资产,现金流压力其实非常大;另一方面,自2019年开始,线上电商红利已经开始下降,电商在获客方面已经没有了前期的优势。
1+1>2的路子还没走利索,“金主爸爸”苏宁易购却出了大问题。
自2012年以来,苏宁一直采取激进的并购策略,为了扩大商业版图,苏宁易购先后并购了红孩子、聚力视频、天天快递、迪亚天天、万达百货等。但这些并购不仅没有起到助力的作用,还掏空了苏宁易购的家底,外加投资恒大的资金打了水漂,2020年下半年,负债累累的苏宁易购彻底走向了资金链断裂的局面。
无奈之下,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只好选择转让自己手中的股份。去年年初,多方奔走的张近东终于给苏宁易购找来了资金,引入江苏国资进场,用16.96%的股份换来88.3亿元的现金。此后,张近东从苏宁易购CEO的位子上卸任,苏宁易购也成为一家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
苏宁易购的困局至今仍未解开。苏宁易购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苏宁易购2021年巨亏423亿到433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42.75亿元,亏损幅度扩大了将近十倍。
在此背景下,有关家乐福再次卖身的传闻又一次被爆了出来。据彭博社报道,苏宁易购正在考虑出售家乐福中国的控股股权,称苏宁易购想通过此次交易获得七八亿美元,略低于当年收购家乐福股权的价格。
丁利国认为,苏宁易购将家乐福转手卖出的概率很大,说不定还会亏钱卖出。因为能接手家乐福的公司比较少,而且大卖场已经是夕阳产业,国际国内大环境对线下商业都非常不友好。
洪涛则比较乐观,他认为,苏宁易购和家乐福如今虽然都面临着发展瓶颈,但是二者优势仍然明显,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在未来能够加快数字化转型,打整体战,还是能够充分发挥新业态优势的。
家乐福方面强调,在零售业消费升级和积极转型提升的赛道上,未来家乐福将重点拓展会员店、到家业务、零售云、易采云四大业态。2022年,家乐福聚焦用户,一切经营回归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主线上,坚持精准化会员营销、精细化店面运营,坚定地向品质供应链、品质门店体验、品质履约服务转型。
2021年2月,赢商网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13家超市上市企业中仅有2家净利、营收实现了增长,11家净利润下滑,下半年这一颓势也未能扭转,全年业绩亦不容乐观。这13家超市企业,全年关闭门店数量超过了100家。
家乐福的同行们面临着一样的经营局面,过去多年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但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很难说家乐福下一步会走向何方,但未来一定是面临着阵痛的局面,毕竟属于大卖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