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新消费日报(记者 唐植潇)讯,折叠屏手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2021年年底,国产品牌的折叠屏手机扎堆发布;就在刚过去不久的MWC 2022上,TCL、OPPO、荣耀等手机参展商也纷纷展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或概念产品。vivo也将于近期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
根据屏幕供应链咨询公司DSCC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60万件,达到历史新高。另据国IDC的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710万台,比2020年的190万台出货量增加了264.3%。
尽管业界看好折叠屏的未来,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新消费日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线下品牌门店的折叠屏手机的确热销。上市时间较长的折叠屏手机基本无需预约可门店自取。但诸如OPPO Find和荣耀Magic V这些刚上市的产品,短时间内仍然存在缺货的问题。
“折叠屏上市以来的需求非常旺盛,我们现在在线上是全款预售,基本上还要等21天到一个月”。日前,荣耀CEO赵明在接受新消费日报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供应链面临的黑天鹅的事情也比较多,还会再紧张一段时间,但荣耀与供应商还是会尽全力提升供应。
而记者从手机厂商、供应链处得到的信息显示,目前折叠屏的相关技术正日渐成熟,单位零部件的成本也在一步步降低,软硬件适配将是折叠屏手机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折叠屏热度上升,新品仍“一机难求”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上市时间较长的折叠屏手机已基本无需预约,当场就可以提货,甚至可以“团购”多台,且部分机型还有折扣。
“年前有几十台卖出去了,供应上没有问题,线上线下随便买,”西单大悦城华为专柜的售货员告诉记者,“如果你批量购买我们的P50 Pocket,我们可以给你打折。”
另一个没有供货问题的品牌是三星。“我们上个月卖出了20多台W22,fold也卖出了10多台,”三星专柜的售货员告诉记者,“新机器在上市的时候,比较缺货。不过现在备货都很充足,我们在库的机器就有5台。如果你要拿更多的手机,需要提前几天告诉我,我们给你调货。”
只有一些刚发布的折叠屏手机,很难直接从线下门店购买到。尽管OPPO Find N已经发布了超过3个月了,但根据OPPO品牌专卖店店员的说法,这款产品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从去年12月(产品刚发售的时间)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卖出了200多台产品。每次补货都会卖光,”OPPO手机的售货员表示,“现在店里只剩下几台黑色顶配版的Find N,之前一直都是处于缺货状态。”
另一款1月份发布的荣耀Magic V同样如此,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单门店已经停止预约。
“排在前面购买的顾客还有80多位,”荣耀店面的销售员们对记者表示没有现货,“这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很难说这不是品牌在炒(折叠屏手机)的热度,但预计一两个月之后,Magic V就不需要预约,随时购买了。”
综合来看,比较紧俏的折叠屏手机,如OPPO Find和荣耀Magic V,除了上市时间较短之外,往往价格都比较低,相较于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手机,性价比较高。
显然,2022年的折叠屏手机已经不再是“高岭之花”,价格上甚至已经下探到了部分高端手机定价了。目前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厂商和供应链企业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单位零部件的成本降低。
柔性屏幕:折叠屏的“门面”
随着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不断增加,手机厂商出于自身品牌和销量的需求,与嗅到了机遇的供应链企业,一同促成了柔性AMOLED产业链的成长。
三星是业内最大的AMOLED屏幕供应商,市面上大多数折叠屏手机上都应用了三星提供的AMOLED柔性屏。
这其中既包括OPPO Find N系列、三星的两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系列和Galaxy Z Flip系列,以及小米的MIX FOLD。其中,最新款的Galaxy Z Fold3 5G和Galaxy Z Flip3 5G都采用的是三星最新一代的AMOLED柔性屏,具备120Hz动态刷新率的特性。
目前国内布局柔性AMOLED的企业主要为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柔宇科技、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这其中,柔宇科技和京东方都已经有量产手机出货了。
其中京东方是作为华为Mate Xs、Mate X柔性折叠屏手机的独家供应商。目前京东方拥有三条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分别在绵阳、成都和重庆,2020年柔性AMOLED产品出货实现突破,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00%,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二。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方柔性AMOLED整体出货量持续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出货约4000万片,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进入三季度后状况持续保持良好。
此外,维信诺方面也公开披露,公司在昆山5.5代生产线、固安6代柔性屏幕生产线的良率、稼动率进一步提升,产品持续交付一线品牌客户;并且在参股的合肥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广州增城柔性模组线均已实现对品牌客户的量产交付,产能稳步爬升。
液态金属材料有望成为铰链未来选择
铰链是实现可折叠手机的关键功能性零部件,且结构复杂。而应用于折叠屏智能手机上的铰链不仅需具备至少10万次以上的开合寿命,同时还需具备重量轻、尺寸小和稳定性强等特点。其制造过程涵盖了多种精密结构件的加工和装配,从华为和三星的专利中可以看出,铰链由上百种精密元器件组成。
据OPPO Find N产品的产品负责人向新消费日报透露,OPPO Find N这款产品经历了4年时间,迭代了6代产品,申请了840个专利,授权发明专利230余件。“光铰链就拥有125项专利。”
当前,无论是三星、华为,或者是OPPO,都选择了技术自研这条路,光铰链部分的研发至少两年起步。
“我们的产品不仅从耐用性和坚固性上进行了考虑,还从材质方面进行了考虑,”三星方面的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机身上的金属件采用了自研的“装甲铝”材质,在保证耐用性的同时,还减轻机身重量。
此前三星发布的Galaxy Z系列折叠屏手机,在实现铰链折叠的同时,还做到了IPX68级别的防水。这不仅有赖于机械结构的设计,还需要引入新型的防水材料。
基于这些要求,液态金属材料有望成为最好的选择。液态金属兼具固态、金属、玻璃的综合特性,具有高硬度、抗腐蚀和高耐磨的特点,抗弯强度、抗拉强度、弹性形变等均优于常用材料。而在生产工艺方面,材料适应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并且能以较低成本实现复杂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金属注射成型(MIM)技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技术。
UTG盖板:折叠屏手机耐磨柔韧的关键
折叠屏手机的屏幕盖板材质,是关乎折叠屏手机体验的另一大因素。
此前首代折叠屏Galaxy Fold和华为的Mate X都采用的是CPI(Colorless Polyimide,无色聚酰亚胺),本质上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塑料。相较于玻璃盖板,它更轻薄且易折叠。更为重要的是,CPI的可以大规模量产。
不过,CPI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它的硬度和耐久度并不理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首代Galaxy Fold和Mate X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屏幕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划痕、发黄甚至是断裂的现象。
直到三星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的出现。这款产品在屏幕的盖板上选择了UTG(Ultra Thin Glass,超薄玻璃)。这一材质兼具玻璃的硬度,以及拥有一定的韧性。
之后三星的两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3 5G、Galaxy Z Flip3 5G,以及最新发布的OPPO Find N都采用了肖特玻璃供应的UTG。事实上,除了肖特之外,另一家玻璃供应商巨头康宁也在与三星携手共同建立了UTG供应链。
目前具备UTG玻璃原片提供能力的企业除了肖特玻璃和康宁之外,国内供应链上唯一拥有此项技术的是凯盛科技。凯盛科技于2020年实现了国内唯一国产化“原片配方开发、原片生产、UTG减薄、UTG成型、柔性贴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生产工艺技术。
这其中与华为对于国内供应链企业的倾斜不无关系。早在2018年下半年,凯盛科技就已经进入到了华为手机供应链之中,并于2021年与被披露与共同申请的一种柔性玻璃加工技术专利。
2021年7月,凯盛科技的一期项目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并具备供货能力,UTG二期项目也正在投资建设之中。
UTG产业链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原片技术的开发,重资本投入。除凯盛科技外,和美光学总投资12亿元在江西省建设UTG超薄电子柔性玻璃生产项目。江苏苏钏科技联合韩国苏特森株式会社,投资60亿元建设年产5000万片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项目。
软硬件适配是下一个挑战
在2022世界移动大会上,荣耀CEO赵明曾抛出“2022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可以增长10倍”的观点。在他看来,折叠屏手机与普通手机一样都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
但除了供应链的技术成熟,目前折叠屏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软硬件的适配性。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已经发布了针对折叠屏手机优化版的Android 12L,预计将会在今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系统底层方面的适配已经不是问题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让更多第三方加入到对单独机型的适配了。
“适配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挑战的事情,工作量是普通旗舰机工作量的4至6倍。”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表示,“头部的应用适配要一家一家去谈,自己的系统应用也要单独做设计,一些创新的用户体验需要重新开发,工作量非常大,挑战比硬件还大。”
必须指出的是,当下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仍然是三星的“天下”。根据DSSC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三星占据了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93%的市场份额,其次为华为,占有6%市场份额。而苹果公司这样的巨头对待折叠屏的态度还尚未明确。
但在“折叠屏”概念产品爆发的前夜,由于折叠屏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链已经日趋成熟,各大手机品牌都只待供应链上的企业开足马力,进而实现产能爬坡。根据OLED Industry统计,中国已建和在建的6代产线共有12条,全部满产后总产能将超过50万片/月。
“折叠屏手机已经走过了‘概念噱头’时代,接下来是实实在在的功能比拼。”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认为。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