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起身会晕一下?这两个动作可以轻松缓解

突然起身会晕一下?这两个动作可以轻松缓解
2022年03月10日 11:30 环球科学
图片来源:Pixabay图片来源:Pixabay

  很多人都有过久坐之后突然站起来,感到头晕眼花的经历。其实,这么一个小症状与我们全身的血液流动情况都有关。现在,一项研究找到了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学会它们可以帮你即时缓解这类症状。

  撰文 | 郑昱虹

  审校 | 李诗源

  瘫在沙发上看电视,听见门铃猛地起身开门,只觉得一阵头晕;结束了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从座位上站起来伸个懒腰,却突然眼前一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通常来说,这些症状几秒钟后就会消退,最多令人感叹一句“哎呀,起猛了”。

  其实,快速起立后出现暂时的头昏脑涨、视物不清等症状,通常是由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引起的,这被称为“初始直立性低血压”(initial orthostatic hypotension,IOH),大约影响到40%的人,在老年人中发生率更高。

  对大部分人来说,经历几秒“快晕了”的感觉并不是太大的困扰,但严重的IOH患者真的会发生晕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只是站起来就可能晕倒,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甚至连他的日常生活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然而,IOH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也几乎没有治疗方法,医生通常只能给患者一个聊胜于无的建议——慢点站起来。

  如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站起来后头晕的问题,我们是否能更主动地应对IOH的症状呢?近日,一项发表于《心脏节律》(Heart Rhythm)的新研究提供了两个零成本、无需用药的“小妙招”,可以有效地缓和起立时血压骤然降低的问题,也为这种现象的成因提供了见解。

  两个动作

  研究人员的“小妙招”是两个几乎所有人都能轻松完成的动作。第一个动作叫“预激活”(PREACT),是指在站起来之前,坐着反复抬腿(通过屈髋来抬高膝盖)30秒,以提前激活下肢肌肉。第二个动作叫“绷紧”(TENSE),是指在站起来之后,交叉双腿站立,使下肢肌肉张紧,也是持续30秒即可。

  读到这里,你或许在想:就这?别看这两个动作简单,它们都是基于科学家对IOH在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认识提出的,背后都有先前的研究和理论作为基础。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IOH。这种病症的定义是,在保持直立姿势的前15~30秒内,出现短暂的收缩压下降 4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通常在45~60秒内恢复。但定义中没能体现的是,IOH症状通常只在主动站立时出现,而在身体被动地倾斜时不会出现,这表明IOH与“起立”这个动作所需的肌肉激活反应有关

  我们知道,血压是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在血液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管道变粗了,压强自然就小了。站起来的动作需要下肢肌肉短暂地收缩,这会引发血管快速过度舒张的反射,也就可能导致短暂的低血压。这一过程或许是IO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重要部分。

  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与长时间坐着后起立相比,短时间(< 2分钟)坐着后起立时血压下降的幅度更小,表明下肢肌肉收缩导致血管舒张的反射存在一个不应期。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预激活”的方法,他们假设在坐着的时候,通过抬升膝关节模拟站立时的大腿肌肉激活,就可以缓和起立时突然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血管舒张反射,从而减少血压的下降幅度

  而“绷紧”法的原理更加直观。研究者假设,持续绷紧肌肉和交叉双腿形成机械压迫,可以使更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在血管粗细不变的情况下,血量增加也可以抬升血压。之前已有研究发现,从蹲姿起立后,绷紧下肢肌肉可以显著缓和IOH的症状,不过这一方法对坐姿起立的效果尚未得到验证。

  付诸实践

  研究人员提出的两种方法在理论上都说得通,那它们对缓和IOH的实际效果又如何呢?

  24名平均年龄32岁的女性参与了一项实验,她们都是严重的IOH患者,曾有过站起来后立即晕倒的经历。每个参与者都进行了3次从坐到站的实验。首先进行没有任何干预的对照组,而后按照随机顺序进行分别使用“预激活”和“绷紧”两种方法干预的实验组。

  期间,研究者持续记录了她们的心电图和血压,并由此计算其他血流动力学数据。在每次站立后,参与者也立即记录了自己感受到的症状,包括精神恍惚、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发抖、胸部不适、头痛、头昏、恶心9类,并通过量表进行打分。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采用“预激活”和“绷紧”两种干预方法,都显著减小了起立后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的下降幅度,IOH的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显著减轻

  控制组(蓝色)、“预激活”组(粉色)和“绷紧”组(紫色)在站立时的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mm Hg),计算方法为:以坐姿期间最后 30 秒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为基线,计算站姿期间最低的平均动脉压与基线的差值。(图片来源:原论文)

  两种原理

  有趣的是,“预激活”与“绷紧”两种方法对于平均动脉压和症状的改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具体的血流动力学数据上却有区别,表明这两种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减小血压下降幅度、缓解症状的目标的。

  平均动脉压约等于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与总外周阻力(血液在体循环中流动所遇到的阻力)的乘积,这三者基本可以分别对应刚才讲过的血压、血量、血管粗细的关系。研究者发现,“预激活”法提高平均动脉压主要依靠提升心输出量,而“绷紧”法既提升心输出量,又提升总外周阻力

  控制组(蓝色)、“预激活”组(粉色)和“绷紧”组(紫色)在基线(BSL,指静坐10分钟的最后30秒)、干预期间(INTV)和起立后(Stand,对应平均动脉压达到最低值的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数值变化。图A为平均动脉压(MAP),图B为心率(HR),图C为每搏输出量(SV),图D为心输出量(CO),图E为总外周阻力(SVR)。(图片来源:原论文)

  “预激活”法起作用的原理,其实与研究者最初的设想不太一样。上文介绍过,研究人员假设“预激活”骨骼肌,可以减弱短暂的肌肉收缩带来的血管舒张的反射。但结果显示,“预激活”组的总外周阻力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预激活”法没能影响最终血管舒张的程度,而是通过提高心输出量来缓和起立时的血压下降的

  相比之下,“绷紧”组在站立时心输出量的提升不如“预激活”组高,但同时,或许是因为交叉站立时压迫到了腿部血管,“绷紧”组总外周阻力的下降减小了。对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的两种效应叠加,刚好使“绷紧”法与“预激活”法对缓和平均动脉压下降的效果相似

  论文发表的同时,有学者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评论,认为这项研究为IOH患者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症状缓解方法,这些方法实施起来也不会让人感到尴尬。而且,考虑到“预激活”与“绷紧”两种动作起作用的机制不同,它们的效果或许是可以叠加的。

  研究者也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预激活”与“绷紧”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效果。他们还表示,目前研究的参与者都是女性,未来的研究也应该包括男性参与者,以验证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更为复杂,这两种干预措施在老年人中是否有效,仍需进行验证。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除了“慢点站起来”,我们现在至少拥有了两种小妙招来减轻站起来后的头晕等症状,甚至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为“起立”这个动作配一套“连环招”。

  文章读完了,不妨站起来活动活动吧,正好试试“预激活”和“绷紧”两种动作,它们对你有效吗?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hrthm.2021.12.030

  参考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hrthm.2021.12.031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1.04.068

  https://doi.org/10.1042/cs20070064

  https://doi.org/10.1007/s10286-011-0119-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27098/

  https://www.cvphysiology.com/Blood%20Pressure/BP006

低血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