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研究】中企出海系列:整车——全球变革风起时,自主品牌正扬帆

【中国银河研究】中企出海系列:整车——全球变革风起时,自主品牌正扬帆
2024年08月30日 11:48 财经自媒体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报告导读】

1. 概况:产业升级助力汽车出口4年增长4倍。

2. 空间:可触达市场1500万辆,增长空间广阔。

概况:产业升级助力汽车出口4年增长4倍。绝对值来看,2020年我国整车出口108.1万辆,2023年达到了522.1万辆,整车出口金额从2020年的1088.4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3年的7,165.1亿元。结构端来看,整车出口金额增速远超零部件,区别于我国零部件具备规模优势、人口红利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整车出口具备品牌价值,价值量也更高。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已经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国产车遍布全球”。从具体国家分布来看,欧洲是整车出口最大目的地,得益于俄乌冲突影响下自主品牌在俄罗斯的全面替代,2023年全年对俄出口整车超90万辆,占总体出口量的17.5%。其他地区的出口整体上较为分散,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空间:可触达市场1500万辆,增长空间广。1)我国政府在对外与对内政策方面对汽车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汽车出口做大做强。对外政策: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助力汽车产品持续导入海外市场。对内政策: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多项便利措施,大力支持汽车出海。2)从当前全球乘用车市场体量来看,我国自主品牌可以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约为1000~1500万辆,其中欧洲(不含东欧)市场体量约1300万辆,自主品牌可触达空间约为15%-25%;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市场体量分别约为450万辆和300万辆,自主品牌可触达空间约为45%-70%;中东和东欧地区市场体量分别约为280万辆和250万辆,自主品牌在中东的可触达空间约为45%-65%,在东欧的可触达空间约为75%-90%。预计2030年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将达到900万辆,海外市场份额达到13%,其中在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9%、39%、31%、28%,欧洲市场份额将达到12%。从当前竞争格局来看,海外市场集中度和国内出口集中度均高于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出海将有望在当地市场取得更为明显的龙头效应,但也对其自身的规模提出较高要求,具备规模优势的主机厂将在出海进程中享受更大红利。

乘用车企业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受益标的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广汽集团;商用车企业受益标的宇通客车、潍柴动力、福田汽车;两轮车企业受益标的九号公司、钱江摩托、隆鑫通用、春风动力、爱玛科技、雅迪控股;零部件企业推荐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旭升集团、中熔电气、伯特利、华域汽车,受益标的福耀玻璃、湘油泵、均胜电子、万丰奥威、岱美股份、亚普股份、恒帅股份、敏实集团

随着出口规模扩大,产业遭受贸易打压的风险;海外合规(碳排放、产品认证、充电、数据等)的问题;出口面临当地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正文

一、概况:产业升级助力汽车出口4年增长4倍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第四次发展窗口期,汽车正在向科技品时代过渡,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提升的产品竞争力,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跻身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1)出口销量方面,2020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整车出口数量4年增长近4倍。2020年我国整车出口108.1万辆,2023年达到了522.1万辆;2)出口金额方面,从2020年的1088.4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3年的7165.1亿元。以比亚迪为代表,中国已经出现全球性汽车龙头,有望在科技品时代成为汽车工业引领者;3)出口地区方面,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欧洲是最大出口目的地,总量占比38%,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市场空间广阔;4)产业升级方面,从细分领域来看,整车出口金额增速远超零部件,彰显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效果显著,2020年我国整车出口金额为1088.4亿元,2023年增长至7165.1亿元,零部件出口金额由2020年的3908.3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6165.9亿元,区别于我国零部件具备规模优势、人口红利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整车出口具备品牌价值,价值量也更高。

细分车型中,1)乘用车出口2021年后迎来高速增长,2023年超过443万辆,其中新能源超过168万辆,占乘用车出口比重近40%;2)2017年以来商用车出口逐年量价齐升,2023年商用车出口近75万辆,商用车出口均价提升至20万元之上;3)摩托车2023年以来进入恢复性增长,2023年我国共出口摩托车1141.5万辆,同比增长12.8%;出口摩托车金额69.9亿美元,同比增长6.3%。产品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大排量摩托车出口量明显增长;4)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汽车零部件实力呈现出大而不强,新能源的转型突破有望助力我国配套零部件产业链实现产品、品牌升级。

汽车工业自诞生起一百多年来,受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技术变革的影响较大。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韩国现代、德国大众分别在前三个时代变革期中崛起,并逐步成长为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车企。我国于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但与德、美、日、韩等汽车强国相比,海外市场的发展仍相对落后,这一现状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第四次发展窗口期,汽车正在向科技品时代过渡,以比亚迪为代表,中国已经出现全球性汽车龙头,有望在科技品时代成为汽车工业引领者。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制造的汽车已经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国产车遍布全球”。通过持续的产品升级和优化,中国汽车品牌正在逐步树立起国际市场的良好形象,赢得了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整车出口数量4年增长近4倍。宏观层面,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的全国出口重点商品近30个条目中,汽车是近5年出口贸易中增速最快、金额绝对值增加最多的条目,并呈现出加速扩张的良好态势。1)从绝对值来看,整车出口数量近4年增长近4倍。2020年我国整车出口108.1万辆,2023年达到了522.1万辆,出口金额方面,从2020年的1088.4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3年的7165.1亿元。

2)从细分领域来看,整车出口金额增速远超零部件,我国汽车产业升级趋势明显。从出口金额端来看,2020年我国整车出口金额为1088.4亿元,2023年增长至7165.1亿元,零部件出口金额由2020年的3908.3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6165.9亿元,整车出口金额增速远超零部件,彰显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效果显著,区别于我国零部件具备规模优势、人口红利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整车出口具备品牌价值,价值量也更高。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规模达522.1万辆,跃居全球汽车第一出口大国,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汽车出口仍将延续良好势头,预计2024年汽车出口规模将超600万辆。其中,欧洲超过亚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最大目的地。

欧洲是最大出口目的地,总量占比38%,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市场空间广阔。具体出口国家来看,受俄乌冲突影响,我国自主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开启全面替代,2023年俄罗斯成为我国出口最大单一市场,全年对俄出口整车超过90万辆,占总体出口量的17.5%。其他地区的出口整体上较为分散,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一)乘用车:新能源出口占比近40%,成为核心增长力

乘用车出口2021年迎来高速增长,2023年超过443万辆,其中新能源超过168万辆,占乘用车出口比重近40%,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乘用车出口的核心驱动力。其中,90%以上为纯电乘用车,插混占比逐渐提高,我国插混乘用车正在得到海外市场认可,预计未来将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不断提升的产品竞争力,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跻身全球最大乘用车出口国,我国已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建立起代际的领先优势,中国主机厂以经济实惠、强大性能和先进技术吸引海外消费者。2022年我国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2023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乘用车出口国。2023年出口销量达到443万辆,2018~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占比分别为16%/26%/25%/31%/39%/38%。

乘用车出口迎来爆发,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1)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转型推动全球新能源市场扩容。2021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初具成效,叠加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我国开始向全球输送驾驶体验更佳、使用成本更低、智能化技术更强的纯电产品,为出口贡献明显增量;2)自主品牌产品制造技术不断提升。在经过合资时代的技术引入与学习后,自主品牌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形成卓越产品制造能力,中国制造的全球口碑迎来加速提升,为我国乘用车出口高增打下坚实基础;3)出色的疫情管控能力与规模化优势助力产业链稳定运作。2021年全球仍受到严重的疫情影响,但我国已凭借出色的疫情管控能力率先实现生产生活的有序恢复,叠加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优势,在全球芯片荒下保障了供应链的相对稳定,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汽车生产受到疫情及芯片短缺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自主品牌抓住机遇,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取得出口销量的明显增长。

(二)商用车:卡车受益国际需求增长,客车在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多

剔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2017年以来商用车出口逐年提升,2023年商用车出口近75万辆。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H1,商用车累计出口38.97万辆,同比+7.6%,维持较高速增长态势。据Marklines数据,2023年中国商用车产量为429.93万辆,占全球份额的13.04%,稳居全球第二大商用车生产国地位,龙头优势明显。

商用车出口均价提升至20万元之上,出口规模稳步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商用车出口均价同比大增29.8%至21.54万元,2024年H1商用车均价保持稳定,为21.44万元,同比+1.0%,出口均价的快速上行带动商用车出口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出口销量增速。

1)卡车市场,2023年我国卡车出口67.4万辆,同比增长19.0%。我国卡车产业具备高性价比优势,且海外投资模式的转变带动了卡车出口提速,2018年以来我国卡车企业已经从传统的贸易模式和部分KD模式转变为直接投资模式。例如,福田、中国重汽等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的工厂已开始大规模生产,为品牌海外销售和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卡车产品在外观、质量、智能网联配置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同时保持了相对较低的价格,与欧美高端卡车比较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此外,2023年俄罗斯受俄乌战争和西方国家制裁的影响,国际市场对我国卡车的需求大幅增加,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需求也有所增长。

2)客车市场,2023年我国客车出口7.1万辆,同比增长47%。主要得益于周期性复苏,叠加我国客车性价比的提高、投资模式的转变及新能源客车出口的增长等利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客车出口地区来看,“一带一路”区域数量占“大头”,且占比呈现逐年攀升趋势。

(三)摩托车: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大排量摩托车出口量明显增长

2022年受疫情反复对产销两端产生冲击,及俄乌战争引起原材料价格上涨、油价攀升,全球摩托车产销量出现下滑,2023年以来步入恢复性增长,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2023年摩托车生产企业整车出口量为831.7万辆,同比+8.79%,出口金额54.7亿美元,同比+3.19%,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共出口摩托车1141.5万辆,同比增长12.8%;出口摩托车金额69.9亿美元,同比增长6.3%。2024年1-5月,我国摩托车累计出口527.5万辆,同比+22.8%,出口金额为32.3亿美元,同比+17.7%。

产品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大排量摩托车出口量明显增长,2023年,中国摩托车出口价格约为612美元,整体较为稳定。2023年出口250ml以上(不含)排量摩托车30.3万辆,同比增长55%;出口金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占出口总金额比例达11%,与2022年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从出口分布来看,我国摩托车出口主要集中在亚非拉地区,2023年出口金额为57.8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82.78%。分国家来看,2023年我国摩托车出口金额前10国分别是墨西哥、土耳其、菲律宾、多哥、阿根廷、意大利、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美国。其中,墨西哥出口金额第一,达8.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份额为12.0%。

(四)汽车零部件:目前以机加工类和轮胎为主,新能源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汽车零部件实力呈现出大而不强,新能源的转型突破有望助力我国配套零部件产业链实现产品、品牌升级。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显示(根据营收规模排序),中国上榜企业数量(15家),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日本(22家)、美国(18家)和德国(17家)。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国占据2席,分别是宁德时代(排名第4位)、延锋(排名第15位)。

出口市场近几年实现稳步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876.61亿美元,同比增长8.1%。出口产品多以机加工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02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排名前20的产品出口占比超七成。主要出口零部件产品为轮胎、车身零件及附件、轮毂及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照明装置、制动及悬挂系统零部件、线束等,尤其是轮胎的出口额及增速都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出口金额排名前20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金额共计484.38亿美元,占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的55.3%。出口市场中,美国仍是中国零部件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67.05亿美元,同比下降12.2%;其次是日本,出口额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韩国排名第三,出口额30.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

新能源零部件方面,2023年锂电池主要出口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等,以上三个地区出口金额分别达到254.17亿美元、206.46亿美元、140.98亿美元。随着全球新能源转型不断推进,叠加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及先发优势,动力电池出口将快速提升,新能源零部件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

二、空间:可触达市场1500万辆,增长空间广阔

我国政府在对外与对内政策方面对汽车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汽车出口做大做强。对外政策: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助力汽车产品持续导入海外市场。2024年以来政策方向继续推动自贸协定谈判,释放更大政策红利。对内政策: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多项便利措施,大力支持汽车出海,包括鼓励海外建设研发中心、海外合作、优化运输、优化信贷支持等。

市场空间方面,我国自主品牌可以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1000~1500万辆。具备规模优势的主机厂将在出海进程中享受更大红利。在剔除了美、日、韩、德、法、印度几个具备本土强势品牌的市场后,海外市场的集中度依旧高于国内,主要是由于海外市场普遍较中国市场小,头部品牌的龙头优势更为明显,形成更集中的头部效应。另外,由于出口所面临的市场拓展不确定性,对主机厂的规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国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于国内。

(一)政策有力支撑,国家将通过多方面举措支持汽车出口做大做强

我国政府在对外与对内政策方面对汽车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汽车出口做大做强。

对外政策: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助力汽车产品持续导入海外市场。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十余年,与沿线国家建立了稳定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截止2023年6月底,我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0月10日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当前我国自主品牌产能出海的主要国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巴西、匈牙利等国均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与我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自主品牌出海打下坚实基础。

继续推动自贸协定谈判,释放更大政策红利。2024年,我国将通过多种举措,继续支持汽车出口做大做强,推动与更多关国家的自贸谈判或升级,2024年1月1日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汽车产品的进口关税将逐步削减取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于2022年11月启动,2023年10月,双方在印尼进行第四轮谈判,就经济技术合作达成一致。2024年,东盟自贸协定3.0谈判将结束,打造更加包容、全面互利的中国-东盟自贸区。

对内政策: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多项便利措施,大力支持汽车出海。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培育汽车出口优势”,2023年12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18项对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鼓励措施,包括鼓励海外建设研发中心、海外合作、优化运输、优化信贷支持等。另外,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汽车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也发布了多项支持汽车出海的鼓励政策,如上海于2023年4月发布《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汽车企业产品出口减轻阻碍、深圳于2024年4月发布《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支持车企在深制造基地生产出口车型等。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占全球近半人口,车市发展潜力十足。据世界银行数据,2022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含中国)合计人口为37.41亿人,占全球比重的46.98%,合计GDP为23.77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23.53%,一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口丰富,具备可观的汽车消费者基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GDP占全球比重显著低于人口占比,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与人口情况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一定的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向好发展有望带动汽车需求增长,激发车市发展潜力。

我国自主品牌可以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1000~1500万辆,出海增长空间广阔。从当前全球乘用车市场体量来看,剔除美、日、韩、印度四个较难进入的市场外,我国可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为1000-1500万辆,其中欧洲(不含东欧)市场体量约1300万辆,自主品牌可触达空间约为15%-25%,有望通过本地化建厂和技术输出的合作方式不断实现对欧洲市场的突破,驱动我国乘用车出海走向高端化市场;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市场体量分别约为450万辆和300万辆,自主品牌可触达空间约为45%-70%,有望成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海的核心区域,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售贡献核心增量;中东和东欧地区市场体量分别约为280万辆和250万辆,自主品牌在中东的可触达空间约为45%-65%,在东欧的可触达空间约为75%-90%,受益于燃油乘用车高性价比优势和良好的贸易关系,自主品牌燃油产品有望持续渗透。综合计算下,自主品牌可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约为1000~1500万辆。

长安汽车:布局“一带一路”汽车企业典型案例—全方位布局“一带一路”市场,建立卓越海外品牌形象。长安汽车是在一带一路市场深入布局的典型汽车企业案例,公司目前已经在俄罗斯、沙特、智利、巴基斯坦等6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了400多家长安品牌汽车销售与服务网点,拥有了近90万忠实用户。业务方面,公司从产品、供应链、产能、物流、售后服务、IT系统全方位布局,形成业务体系闭环,为消费者带来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服务,品牌传播方面,公司积极配合政府进行“一带一路”宣传、技能交流等活动,并深入践行ESG,提升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长安汽车为主机厂进行“一带一路”布局提供了优质的先行经验,在海外市场建立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业务体系将成为自主品牌立足海外市场的必要条件,通过宣传活动、践行ESG将成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本地认可度的关键因素。

(二)预计2030年海外销量将达到900万辆,海外市场份额达到13%

据Alix Partners发布的《2024全球汽车市场展望》预测,2030年我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将达到900万辆,海外市场份额达到13%,其中在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9%、39%、31%、28%,欧洲市场份额将达到12%。

国内品牌形象优势辐射海外,在国内取得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进程更快。从出口市场份额的变化来看,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主机厂所积累的品牌形象能够对海外市场拓展起到辐射作用,助力自主品牌在海外实现更快的市场拓展,如比亚迪,2024年1-5月,比亚迪在乘用车出口市场份额为9.12%,同比+4.77pct,2020年比亚迪在出口市场份额占比仅为0.44%,依靠领先的新能源转型在出海市场竞争地位快速上行。

海外市场集中度和国内出口集中度均高于国内市场,具备规模优势的主机厂将在出海进程中享受更大红利。在剔除了美、日、韩、德、法、印度几个具备本土强势品牌的市场后,海外市场的集中度依旧高于国内,主要是由于海外市场普遍较中国市场小,头部品牌的龙头优势更为明显,形成更集中的头部效应。另外,由于出口所面临的市场拓展不确定性,对主机厂的规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国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于国内。综合来看,依靠出色的产品力,自主品牌出海将有望在当地市场取得更为明显的龙头效应,但也对其自身的规模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当前规模优势更强的自主品牌主机厂将更有望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出海所带来的增长活力,取得更为亮眼的全球化成绩。

爆款车型带来的销量规模优势和品牌口碑效应能够提升产品在当地的接受度,进一步推动产品集中度提升。据易车发布的2024年1-5月TOP10品牌/车系的主要流向地区数据,海外爆款车型的销量规模优势和口碑效应能够带来车型高集中度,如俄罗斯/土耳其市场的瑞虎7、意大利市场的名爵ZS、法国市场的名爵3、白俄罗斯市场的缤越等,也能够带来当地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如俄罗斯市场的奇瑞、巴西市场的比亚迪、英国市场的名爵等。在海外市场单个国家车市体量更小的背景下,爆款车型对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推动头部车企的海外市场优势不断增长。

三、投资建议

1)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方面,东南亚、拉美地区新能源发展仍处起步期,自主品牌赴当地建厂有望带动当地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欧洲地区加征关税虽有短期影响,但本地化建厂与技术输出的新合作模式将继续发挥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上的技术优势,为自主品牌打开欧洲市场奠定基础,推荐海外建厂进展领先的比亚迪、长安汽车,受益标的为率先与欧洲车企开展技术输出合作模式的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以及海外建厂进展领先的广汽集团燃油车方面,我国燃油乘用车品牌在中东地区市占率提升空间十足,受益于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产品力的不断提升和汽车进口低关税,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有望持续导入,俄罗斯地区市场销量进一步向前期均值水平恢复,自主品牌有望受益于市场销量增长,推荐在中东和俄罗斯地区布局领先优势明显的长城汽车

2)商用车&两轮车企业:受益标的为海外布局领先的国内商用车龙头企业宇通客车、潍柴动力、福田汽车以及两轮车企业九号公司、钱江摩托、隆鑫通用、春风动力、爱玛科技、雅迪控股

3)零部件企业:受益于国内新能源转型领先优势,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全球技术优势明显,逐渐由过去的被动出海发展为主动出海,包括跟随主机厂同步进行海外产能建设、配合自主品牌在海外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自主推进海外产能建设打开海外主机厂市场,有望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转型推进,业绩增长潜力十足,推荐跟随特斯拉进行海外产能建设的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旭升集团,自主进行海外产能建设的中熔电气、伯特利、华域汽车,受益标的福耀玻璃、湘油泵、均胜电子、万丰奥威、岱美股份、亚普股份、恒帅股份、敏实集团。

四、风险提示

1、随着出口规模扩大,产业遭受贸易打压的风险

从贸易规模来看,近几年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金额持续扩大,部分国家开始出于产业及贸易保护的目的采取反补贴及反倾销手段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这可能严重影响中国汽车在海外的竞争力,甚至造成区域出口直接停滞的被动局面。

海外市场当地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以及新能源车配套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新能源车市场发展仍处于政策驱动期,海外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可能面临因政策变更而不及预期的风险;

2、海外合规(碳排放、产品认证、充电、数据等)的问题

现阶段,碳排放核算领域尚未形成全球通行的核算标准及数据库。汽车产品认证领域,主要以欧美标准为标杆,存在地域差异化特征。此外,数据管理及数据安全领域,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拓展还将受到全球各国数据安全法规的影响。

3、出口面临当地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诸如贸易壁垒、关税增加等限制性措施都将制约我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出海,自主品牌面临因海外国家当地政策出现不确定性而市场拓展受阻的风险。

五、附录:A股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一览

我们统计了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境外收入及营收占比,按照2023年境外收入规模由高到低排序。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8月2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银河研究】中资出海:整车——全球变革风起时,自主品牌正扬帆》

分析师:石金漫

研究助理:秦智坤

评级体系: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